90%的孩子成績不好,都因為媽媽說了這句話!
不可否認,我們內心總是認為自家孩子是聰明的。
拿我自己孩子為例,2個月時會翻身,8個月會和大人進行一些簡單的互動,10個月會走路,目前還未滿一歲。
過年在北方親戚家住了十來天,每個人都說她不是一般人,好叫我們要好好培養培養,以後帶她去參加「最強大腦」。
老實說,寶寶得到誇獎,一方面我的內心是喜悅的。我和孩子爸爸也經常感嘆女兒智力發展超前,只是自賣自誇不太好,所以我們從不在人前炫耀。
另一方面,又感覺看到了輪迴,因為我也是那種從小被誇聰明的孩子啊!然而,又怎麼樣呢?現在不也沒做出什麼超出常人的成績嗎。
關於這點,我想控訴一下我是怎麼被帶偏,從聰明變得「不聰明」的。
首先,從小到大當別人誇我聰明的時候,我聽到我媽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這孩子是特別聰明就是學習還不夠用心,要是再認真一些成績肯定比現在好很多。」
這句話直接導致了我一直覺得自己很聰明,只要我想認真就能學好出成績。直到我中考失利,直到我高考復讀,我才對「聰明」有了新的認識。以下3種人是我認為聰明的:
智商高
我高中班主任的兒子,全年級第一,屬於智商爆表的那種優等生。
雖然他每天作業都寫不完,凈顧著唱歌、畫畫和教別人題目...但是作業做不完交不上沒關係,考試還是年級第一。
我文科他理科,他做題慢,數學考試只做了120分的題,但是得的就是120分。最後高考也是全市前幾名那種...我特別煩他,因為他總是說他很努力,然而在我看來他總是在唱歌畫畫還有跟我嘮嗑!
努力
我發小,智商中上(估計比我還是高點),極度努力,是個很聰明的人。
初三我們都被高中預錄取了,所以我每天回家的活動就是游游泳、看看電視,每天九點上床看閑書然後十點睡覺。
然而他每天回去做競賽題到深夜,第二天指著他的習題集跟我說他又學了什麼高中新知識。
後來我們考到了不同的城市上大學,作為渣渣的我每次微信問他在幹嘛,他都在圖書館自習...事實證明果然成績在top大學依然名列前茅。
目標明確
我高中一女同學,屬於智商平平(這樣說她會生氣嗎..)比較努力,目標巨明確。
早早堅定自己要考港大商科,知道自己成績不一定行,就早早了解各方面信息,曲線救國。
找相關的學長學姐了解信息、參加大學的相關活動、提高自己口語水平以在面試中表現出色。最後雖然高考分數有點不夠,但還是上了港大,努力轉專業中。這也屬於聰明人。
如果符合其中之一或者之二甚至之三的都可以說是聰明的人。他們的共同點是,學習都很用心。
智商高的人,雖然學的少,但是用心,效率高。
努力的人自不必說,對學習極度上心。
目標明確的人,善於尋找各種途徑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不可謂不用心。
所以,真正聰明的孩子都用心,不存在「這孩子特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心」的說法。如果真的學不好,只可能是方法有誤和沒有興趣。
其次,當我因為標點打錯,粗心導致丟分時,老師和父母在交談時都會說:「這孩子要是改了馬馬虎虎的毛病,成績肯定會更好。」「如果不是粗心,完全可以打100分。」
這樣的話對我也是產生了一個嚴重的幻覺:讓我認為不認真不嚴謹這件事,和我的聰明伶俐比起來,只是一件屁大的小事。
結果直接導致這個毛病一直跟隨著我,直到工作以後才有所改善。因為職場上,越是有建樹的人越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所以這樣的話千萬不要再跟孩子說,如果我們總是把孩子應該做對的題丟分,歸結於孩子的粗心,也許是因為我們並沒有發現最根本的原因,同時也會成為孩子推脫的借口。
學習從來就沒有粗心這回事,我們應該通過「粗心」看到孩子真正存在的問題:
1.粗心,是因為這個知識點掌握得不牢固
粗心往往是和孩子的不理想分數掛鉤,自認為孩子所有的知識都掌握了,但卻在考試中拿不到高分,便把責任歸咎於粗心大意。
原本是一個求物體表面積的題目,孩子算成了體積了,再次分析試卷時,父母一提醒,孩子「哦」地一聲,恍然大悟到,這個題我原本會做,但是我看錯題了。
但實際上並不僅僅是因為看錯題,而是孩子這兩個知識點並沒有掌握牢固,事實上,對於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是可以通過做題的準確率來量化的。
做題的準確率越高,說明孩子知識點掌握程度就越牢固,相應的,考試取得高分的比例就越高。想要解決孩子粗心的方法,就是加強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牢固度。
2.粗心,是因為學習習慣不好
有的孩子考試考砸了,家長看了試卷就說又是因為粗心大意的毛病。甚至從一年級開始,家長就一直叮囑孩子學習要細心、認真、仔細,但沒有一點成效,反而越來越嚴重。
每次考試都會因為粗心而丟分,所以,儘管孩子腦子靈活、學習能力也不錯,但成績總是一般般。
這樣的孩子生活中也會經常丟三拉四,比如,上學忘記帶課本,自己的書桌亂七八糟,有時候家長給她收拾了,因為找個什麼東西又翻得凌亂不堪。
也直言,認為孩子在上學的階段,只要用心搞好學習就行了,家裡的事都不需要她做,孩子長這麼大,都沒自己剝過一個雞蛋。
父母這種包辦代替的教育方式,不僅讓孩子缺乏自理能力,也讓孩子缺乏一定的責任心,導致了孩子做事馬虎、粗心、不負責的態度,所以孩子在學習上也是如此表現。
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的井然有序性,訓練孩子多做細活,多思考,養成思考的習慣。
3.粗心,是因為知識點的基本概念沒有分清
如果看看孩子做過的作業,考過的試卷,你會發現,同樣的題目,有時候孩子能做對,但有時候卻會做錯。如果再問問,這個題目,他是怎麼做出來,往往孩子的思路並不清晰,也不完整。
所以,從表面上看,覺得孩子掌握了這個知識,但實際上他並沒有弄清楚這個知識點的基本概念。
所以,粗心的本質是因為孩子知識的熟練度問題或學習習慣問題,只不過通過分數客觀地反應了出來,我們也不要總是說孩子粗心了!這樣反而會強化孩子的粗心。
同樣的,嚴謹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習慣,是對知識體系無死角的掌握。孩子一旦「馬虎」慣了,想改難於上天。
到底是什麼一直誤導了家長呢?
對天賦的狹隘認知
認為只有智力和長相才是天賦,過分放大智力的價值,熟不知基因的藍圖浩瀚無比,從天賦中流出的,絕不僅僅只有智力這一件事情。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然後,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接著給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認為專註、勤奮、嚴謹是後天修鍊和習得的美德
《失敗者李曉峰》裡面講到,其實SKY作為中國電競第一人,實際上和同時代的一些天才選手,他在遊戲天賦上很一般的,但是他最讓人感到可怕的地方在於,他能夠在漫長的時間裡,無論情緒、狀態如何,都能保持絕對的專註、勤奮和努力。在當時,他的這種狀態表現出來的是一種笨拙感。
但很多年後,大部分人才逐漸意識到:
能夠持續地努力也是一種天賦。
能夠保持專註也是一種天賦。
能夠保持嚴謹也是一種天賦。
盲目鼓吹孩子智力優越的方式,縱使孩子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建設
有時候別人對孩子的誇獎只是那麼隨口一說,因為不是所有小孩都長得很美,誇萌、可愛不會讓人特別開心,畢竟這是所有孩子的共性,唯有誇孩子聰明讓人聽了以後心生驕傲,對智商的崇拜是人類的天性。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孩子聽多了以後,會將自己取得的成績歸功於自己的聰明,而不是付出過的努力、用心程度、總結採取過的方法,最終將這些真正讓自己成功的能力一一丟掉。
最可怕的是,被經常誇聰明的孩子也會自認為高人一等,特別看不起反應不夠靈敏,理解能力較差的人(被稱為笨的人)。但往往他們被自己看不起的人所超越。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天才=1%靈感+99%的努力,我們可以掂量一下聰明到底是什麼。
有理有據的鼓勵和表揚
0-1歲鼓勵句式
你可以做到(站立、行走、把食物送到嘴裡......)了,真了不起!再來一次
1-3歲鼓勵句式
再試試,我相信你可以的
你自己完成(做到)了,真棒!
你很好奇是嗎?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6歲鼓勵句式
我看到你剛才很專心地在......,我很欣賞你
你很耐心的在......,真不錯!
你做的已經很不錯了,要是再......就會更好了!
你已經很努力了,我為你驕傲!
我相信你下次會做的更好的!
鼓勵能誘發孩子良好的上進心,表揚則促進孩子自信。正確的鼓勵和表揚是教育孩子行之有效的「法寶」。
TAG:樂芽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