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是劉備的亂臣賊子,即使北伐成功也不過分裂漢室而已!

諸葛亮是劉備的亂臣賊子,即使北伐成功也不過分裂漢室而已!

三國諸葛亮,根本沒有繼承劉備的遺願,完全偏離了劉備統一天下恢復漢室的目標,是為了幫助孫權,達到分天下的目標,絕對不是劉備的忠臣,恰恰是劉備的叛臣。

尋章摘句老雕蟲,字裡行間覓弦音。如果按照古代正統理論分析,我認為:「諸葛亮是劉備的亂臣賊子,即使北伐成功了,也只是分裂漢室(中國)而已,絕對不是光復漢室或統一天下,完全偏離了劉備的遺願,是劉備的亂臣賊子而已」。

按照《三國志》,我來分析你判斷:

一、劉備當皇帝之前,目標是成為「諸侯霸主,輔佐天子,匡扶漢室」。

劉備在登基當皇帝之前,不論是左將軍還是漢中王,他的目標是「在諸侯爭雄中脫穎而出,力壓其他諸侯,成為諸侯霸主,以諸侯霸主的身份,輔佐漢獻帝,讓漢獻帝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子或皇帝,達到匡扶漢室的最終目標」。在劉備登基當皇帝前,皇帝還是漢獻帝,天下還是漢朝的天下,只是諸侯強天子弱,類似於春秋的周天子,劉備希望成為齊桓公之類的諸侯霸主,以諸侯霸主兼皇室宗親的身份,輔佐漢獻帝,匡扶漢室。因此,諸葛亮自比管樂是符合劉備胃口的。

在當時的諸侯中,劉備的目標是超過曹操成為諸侯霸主。

劉備對於孫權,定位非常清楚。採取的方案是「上策是成為同盟軍;中策是成為名義上的朋友,孫權可以不出工也不出力;下策是攪渾孫權和曹魏的關係,讓他成為獨立第三者或旁觀者」;劉備認定孫權只是想偏安於江南,不會也不想成為諸侯霸主;劉備也只允許孫權當諸侯,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漢朝天子名義下的一方諸侯。

這是劉備對於孫權的心理定位和未來定位,至於如何實現對孫權的「上、中、下三策」,我在後面文章中會講到,無外乎現實利益、婚姻連親、武力恫嚇等幾種手段。

二、劉備登基當皇帝,目標是為了「延續漢室,統一天下,恢復漢朝」。

漢獻帝被迫禪位,從名義上講漢朝結束了,劉備登基當皇帝,目標就變成「延續漢室,統一天下,恢復漢室」,再當諸侯霸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即使當上了霸主,漢皇帝也沒有了,去輔佐誰啊,只能以皇室宗親的身份來延續漢室名分,然後再設法統一天下恢復漢室。

他的主要目標,就是打敗魏文帝曹丕,消滅魏朝,統一天下,恢復漢朝;

他對於孫權的定位,依然還是「三策」,即「下策是攪渾孫權和魏文帝的關係,瓦解魏文帝曹丕與吳王孫權的君臣名義,讓孫權成為獨立第三方;中策是孫權成為名義上的朋友;上策是讓孫權成為自己的同盟軍」。劉備登基後就對孫權宣戰,喊了半年之後,才大舉討伐,不是為關羽報仇,也不是要去消滅孫權,劉備沒有這個實力,是想通過武力恫嚇瓦解魏文帝曹丕與吳王孫權的君臣聯盟關係,雖然夷陵之戰大敗而歸,但是,劉備的目標最終居然成功了,孫權不再成為魏文帝的屬臣藩國,而且還變成了名義上的朋友了,達到了中策的目標,只不過這個時候劉備手中實在沒有外交籌碼能夠讓孫權成為自己的同盟軍了。但他對於孫權的定位依然不會改變,自己是主力軍,孫權可以做旁觀者,一旦成功,將來還是讓你就當諸侯。

三、諸葛亮早期,還是繼承劉備的遺志,目標是「統一天下,恢復漢室」。對孫權的定位也沒有太大的改變;

早期的諸葛亮,應該是堅持劉備的遺志,畢竟屍骨未寒,要這麼快改變既定方向是不太現實的,且朝中還有一批大臣,也不是諸葛亮能夠說了算的;打著「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旗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高調出征慘敗而歸,慘敗的是蜀漢,諸葛亮自降三級,變成「左將軍」,從丞相自降三級居然變成了蜀漢最高級別的將軍了,行政軍事兩方面可以名正言順一把抓了,把劉備託孤「統內外軍事」的李嚴變成了後勤保障部門主管,當然了,這個時候的對外目標,依然是「統一天下,恢復漢室」,自己還是主力軍,還是把孫權當成旁觀者或名義上的朋友。

四、諸葛亮後期,目標已經變成「分天下」,北伐目的,根本不是「統一天下恢復漢室」了,掛羊頭賣狗肉而已。

229年孫權稱帝,蜀國派出衛尉陳震前去賀喜,賀喜是假結盟是真,與孫權達成「分天下」的協議,「升壇歃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屬吳,並、涼、冀、兗屬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關為界」(《吳主傳》),同時在《後主傳》中也記載:「與蜀約盟,共交分天下」。而這位結盟大使陳震,按照《陳震傳》記載,應該是屬於諸葛亮的心腹。

那麼,從這個時候開始,劉備生前對於孫權的心理定位和未來定位,已經完全被拋棄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劉備生前「統一天下」的目標也完全被拋棄了,被諸葛亮活生生的拋棄了,變成了「分天下」而已;即使諸葛亮北伐成功了,也只是與孫權平「分天下」,變成「吳朝」、「蜀漢朝」兩個朝廷而已。

再結合《諸葛亮傳》、《吳主傳》、《文帝紀》等,我認為,北伐的主力軍其實變成了東吳孫權,諸葛亮只是起到配合而已,除了搶麥子屯田養活自己、拖延消耗一部分曹魏部隊外,完全是在看孫權的戰事進展,孫權動手了,諸葛亮也就跑出來了,孫權失敗兵退了,諸葛亮立馬掉頭就跑;曹丕兒子魏明帝曹叡的腦子真好,看得透徹,盯住孫權打,打敗了孫權,諸葛亮會自動退兵的,最明顯的是231年諸葛亮北伐,魏明帝摸透諸葛亮的心思,派出司馬懿陪你耗,自己則御駕親征孫權,打退了孫權,魏明帝就跑到壽春去遊玩了,大臣們希望再御駕親征打敗諸葛亮,魏明帝回答:「權走,亮膽破,大將軍以制之,吾無憂矣」,果不其然,諸葛亮聽到戰報,搶了一些麥子當口糧掉頭就跑回蜀漢。

此時此刻起,孫權變成了昔日的劉備,而諸葛亮變成了昔日的孫權;孫權變成了昔日的劉備,成為北伐的主力軍,甚至還多次派人浮海北上到遼東聯合公孫淵,遼東太守公孫淵向孫權請藩稱臣,而諸葛亮則變成了昔日的孫權,成為北伐的陪襯,變成了配角,表面上出點工出點力,實質上只是希望撈點油水而已,魏延的兵出子午谷的計劃,絕對是自討沒趣,人家諸葛亮又沒有想「統一天下光復漢室」,只是想借孫權之手,能撈則撈,撈不到就跑,僅此而已;而劉備的「統一天下光復漢室」的遺願呢,其實就成為羊頭而已,掛著劉備的羊頭賣著諸葛亮家的狗肉。

五、諸葛亮難道不是劉備的亂臣賊子嗎?他哪裡繼承了劉備的遺願?

劉備的願望,是「統一天下」,諸葛亮呢,是「分天下」;劉備的遺願,是「光復漢室」,諸葛亮的願望,是想分一些地盤而已;為了「光復漢室」,劉備是把自己當做主力軍,把孫權當成陪襯或第三者,而諸葛亮是為了分一些土地,把孫權當成了主力軍,自己當成了陪襯,兩者之間的關係完全顛倒,那麼請問,即使北伐成功了,劉備的光復漢室的遺願是否就實現了呢?

先不去考慮劉備的遺願是否能夠實現,諸葛亮已經完全偏離了劉備的目標,偏離了劉備的遺願,按照正統觀念,諸葛亮是劉備的忠臣還是亂臣賊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邊緣漫步者 的精彩文章:

中西方神話歷史都有紅顏禍水,居然都是一脈相通三代相傳
蜀漢五虎上將,只有趙雲屬於職業軍人而最受劉備青睞

TAG:邊緣漫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