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1911:陳其美殺鎮江軍政府參謀長陶駿保於滬軍都督府

上海1911:陳其美殺鎮江軍政府參謀長陶駿保於滬軍都督府

在革命黨元老吳稚暉創辦的上海四馬路文明書局二樓經理室,則秘密地進行另一場談判。北方代表廖宇春和南方代表顧忠琛表面是為商洽徐州前線民軍清軍停火事宜而來,卻於今日達成五項協定,其中有確立共和政體,優待遜位皇室,先推翻清廷者為大總統等條款。

滬軍都督陳其美先生

【043】12月9日,清廷派馮國璋統領禁衛軍,並總管畿輔之海陸防務;其武漢前線總指揮官之職責,轉交予署理湖廣總督段祺瑞。

南北議定第三次停戰:9日晨8:00~24日晨8:00,各戰場停火十五日。

清廷議和代表唐紹儀離京赴漢口。然而革命黨方面代表拒絕前來,堅持和談必須於上海舉行。

四川軍政府軍政部長尹昌衡於昨日兵亂中逃離省垣,今日率部自鳳凰山入城平叛。明日被舉為軍政府都督。

黃興緻電汪兆銘,略謂:袁世凱雄才英略,素負全國眾望。能顧大局,與民軍為一致行動,迅速推倒滿清政府,令全國大勢早定,外人早日承認者,此全國人人所仰望。中華民國大總統之位,必推舉袁氏無疑。

【044】12月10日,留滬之各省代表決定即刻赴寧。革命黨於國統層面的意見至此統一。

南方議和代表伍廷芳連電鄂軍都督(即中華民國軍政府元首)黎元洪,請其邀清廷議和代表唐紹儀赴上海談判。

幫辦軍務之清廷新任河南布政使倪嗣沖違背停戰協議攻擊革命黨淮上軍,今日陷安徽太和。

【045】12月11日,鄂軍都督黎元洪之代表王正廷在漢口會見清廷議和代表唐紹儀,告知革命軍議和代表伍廷芳不能前來,約唐一起赴上海。

今日,李烈鈞率援鄂安徽民軍一標(團)抵達武昌。

【046】12月12日,清軍第三鎮統制官(師長)曹錕所部攻陷娘子關,進逼太原。山西軍政府都督閻錫山北撤包頭,準備與清廷長期周旋。

章太炎復武昌譚人鳳電,提出「革命軍興,革命黨消」的觀點。

安徽臨時議會選舉孫毓筠為都督。孫氏乃清前軍機大臣孫家鼐之族孫,為皖省著名革命黨人。

【047】12月13日,陳其美殺鎮江軍政府參謀長陶駿保於滬軍都督府。此案至今撲朔迷離,但有幾點可以肯定:陳氏真正的軍法制裁目標是鎮江都督林述慶;陳氏此舉得到了江蘇都督程德全、江浙聯軍總司令徐紹楨的支持;此舉阻止了江浙革命黨的內部分裂。

雲南都督蔡鍔通電各省,主張君主立憲國體,並建立有力之中央政府。

【048】12月14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於南京選舉湯爾和為議長,王寵惠為副。並決定後天選舉臨時大總統。

鄂軍都督黎元洪致電各省都督府,告以本日清廷議和代表唐紹儀離漢赴滬,並以袁世凱狡詐多端為由,謂:「此次議和之優劣,端視進兵之遲速及兵力之強弱為轉移。總乞各處援兵火速來鄂,以為最後之猛擊。」

鄂軍秘密工作者胡鄂公於天津組織北方革命協會,自任會長,決定以激烈手段協助革命軍北伐。

【049】12月15日,孫文歸國航程中抵達新加坡,次日會晤當地富商暨革命黨負責人鄧澤如,因意圖破壞清廷之借外債,及謀新政府之貸款,故而歸程延宕。並謂,「中國今日非五萬萬不能建設裕如」。

鄂軍都督黎元洪認為,「和議未決,不宜先舉總統」,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表決尊重此議,暫時承認滬方推舉之正副大元帥。

【050】12月16日,革命黨主辦的上海《民立報》發表社論「告唐紹儀」,請議和代表唐氏轉告清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若袁氏使「民國之建無以為梗」,那麼革命黨必優待退位皇室,并力促袁氏當選總統。

日英駐華公使伊集院與朱爾典會晤,密商中國未來國體。後者提出擁立孔子後裔為皇帝,而前者則主張「攝政會」方案。

【051】12月17日,黃興因鄂軍都督黎元洪反對於前,而駐寧之江浙聯軍又鼓噪於後,力辭大元帥一職。先是,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已在南京承認黃氏為大元帥,並暫行總統職權。如此,只能改選黎氏任此職,黃氏副之並代行前者職權。半月之間,正副帥位顛倒如此者,既是鄂滬矛盾,又是浙軍「反黃即反孫,反孫即反陳」的意氣之爭。江浙革命黨內部,滬軍都督陳其美剛制裁鎮軍參謀長陶駿保,此刻又面臨革命黨浙系(光復會)首腦陶成章的挑戰。

清廷議和代表唐紹儀在革命黨人王正廷、譚人鳳陪同下,抵達上海。

雲南軍政總長兼迤西國民軍總司令李根源奉都督蔡鍔之命,節制滇西軍政。

【052】12月18日,民國總代表伍廷芳與清內閣全權代表唐紹儀在上海南京路的公共租界市政廳召開南北議和首次會議。

湖南都督譚延闓電伍氏建議,倘若唐氏不能承諾顛覆滿清政府,建立共和民國,即請毋庸開議。並謂「蓋民國不成,第二次革命當繼起。此刻斷不容稍留君主政治餘毒,以作第二次革命之資料,而令吾同胞將來再相殘殺,致受無窮荼毒。」其智略之精明高遠如此。

【053】12月19日,清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複電民國總代表伍廷芳,承諾堅決執行停戰協議,不向清軍民軍拉鋸地區增兵突襲。昨日,伍氏致電清廷,謂和談之基礎是尊重停火條款,故袁氏有此答覆。

【054】12月20日,南北雙方在上海舉行第二次議和會議,決定23日晨8:00~31日晨8:00,各戰場繼續停戰,為期四天,世稱「第四次停戰」。民國總代表伍廷芳堅持下次開議必須以承認共和為前提,清內閣全權代表唐紹儀稱須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同意。

同時,在革命黨元老吳稚暉創辦的上海四馬路文明書局二樓經理室,則秘密地進行另一場談判。北方代表廖宇春和南方代表顧忠琛表面是為商洽徐州前線民軍清軍停火事宜而來,卻於今日達成五項協定,其中有確立共和政體,優待遜位皇室,先推翻清廷者為大總統等條款。

從此,市政廳的伍唐會談,白天大吵大鬧,斤斤於停火協議是否落實,但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卻和風細雨,商議的就是上述顧廖協定如何具體落實。(顧氏可確定為黃興的代表,而廖宇春究竟是清方何人指派,目前還不能確定。應該是永遠不能確定了。)

南京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急電黃興,請其前來組織臨時政府。又以正副議長湯爾和王寵惠均有事留滬,另舉山西代表、革命黨人景耀月代理議長。

美洲華僑代表、革命黨人馮自由抵達上海,參與籌組臨時政府。

江浙聯軍在南京召開大會,決議北伐,並舉徐紹楨為總司令。

英日德美法俄六國駐上海領事同文照會伍廷芳唐紹儀,請南北方速成協定,結束戰爭。

滿清皇室諭袁世凱,於奏事章程未定之前,凡國務暫由內閣核辦,毋庸上奏。

湖南都督譚延闓電伍廷芳建議,倘若唐氏不能承諾顛覆滿清政府,建立共和民國,即請毋庸開議。並謂「蓋民國不成,第二次革命當繼起。此刻斷不容稍留君主政治餘毒,以作第二次革命之資料,而令吾同胞將來再相殘殺,致受無窮荼毒。」其智略之精明高遠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代史論語 的精彩文章:

新文化運動和《新青年》:一個妄人,一場炒作,一樁騙局
1903年大年初二:清國留日學生這次暴烈行動,奠定了孫中山的政治地位

TAG:近代史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