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季生陽氣,防百病,抗哀老!

春季生陽氣,防百病,抗哀老!

古人養生講究天人合一,順應天時。《黃帝內經》開篇就就談到,上古之人之所以能長壽,是因為他們知曉天地之大道,所以「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陰陽就是天地之大道,也是中醫學的重要理論基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就是「法於陰陽」。

有位中醫專家說過,他在坐診的時候,有時一上午開的葯都是附子、肉桂、乾薑、澤瀉等扶陽祛濕之物,他的學生不解其意,問他:這些人的病都不一樣,為什麼開的藥方都是這幾味呢?

老中醫答道:這些人雖然得的病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名稱不一樣,但體質及病因都是一樣,都是陽氣虛弱引發的,萬病皆損於一元陽氣。

我們每天接觸的信息量非常大,腦袋裡裝的東西太多,可以說根本沒有靜下來過,身處競爭激烈的商品時代,又容易生出很多不良情緒,這些因素非常耗損身體的陽氣。

再就是飲食不節。常常吃得太多太好。要知道,消化食物也需要消耗體內的陽氣。另外最易損耗陽氣的,是空調和冷飲。

中醫的觀點,所有疾病都是人體陰陽失衡的表現。一個人如果本身陰陽平衡,就不容易生病。春天的氣候多變,忽冷忽熱,流行性感冒和各種傳染病的發病率升高了。天氣變化時,最先得病的人一定是那些陽虛體質的人,因為他們抵禦外邪的能力差。

陽虛則寒,陽氣不足之人,比較怕冷,手腳涼,舌淡白,說話聲音低弱,喜靜不喜動。多是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過勞過寒,久病,飲食不當所致。感冒的病毒,寒熱外邪等都只是誘發的外因,內因是陽氣弱而致營衛無力。

自古扶陽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

艾是純陽之物,用艾條灸百會穴、神闕穴,關元穴、足三里。不僅生陽氣,更是長壽之法。

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江戶,有一個習俗,每建成一座新橋都要邀請當地年齡最高的長者第一個踏橋渡河。有一年一座橋建成之後,邀請到一位174歲高齡的老人"初渡"。在舉行"初渡"的儀式上,主持儀式的將軍問這位老人有什麼長壽之術。老人回答道:"這事不難,我家祖傳一個方法,每個月的月初,連續八天用艾灸足三里穴,堅持不斷,就能長壽了。我現在174歲,妻子173歲,兒孫皆已過百歲。"那位將軍聽了不勝感慨。灸足三里能長壽也隨之廣為人知,後來形成了日本的一個習俗。其實日本人灸足三里保健的方法來自於中國,早在隋唐朝時期的醫學著作里就有灸足三里治病養生的記載。

保元陽抗哀老

《黃帝內經》里描述女子的哀老從35歲開始,因為元陽衰了。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

男子則從40歲開始哀老

「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

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髮去。」

所以陽氣充足的人不僅身體健康,外表看起來也會更年輕。

動則生陽

動靜相宜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凡事過猶不及。我們要選擇舒緩有度的運動方式,並且最好在上午和中午進行。晚上要靜養了。

另外,本身陰虛陽盛之人,在春天,要適當滋陰。否則陽氣太過而損陰,也會生病。

經絡穴位生陽法

大椎穴為督脈之穴,督脈具有統率和督促全身陽經的作用,故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而手足三陽經,都會匯聚到督脈的大椎穴上,故大椎被稱為"陽中之陽",只要給大椎穴和督脈適當的刺激,就可以增強陽氣。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感冒了,去養生館養發館做個頭部按摩,或者背部保養,感冒好了。這是中醫提倡的「不藥而癒」,即自身陽氣增強,外邪祛除而病癒。

各種外治手法,中藥湯劑,本質上是一種激發機制,激發人體氣機的運行,讓身體完成自我治癒修復的過程。

清凈心生陽

藥王孫思邈看病,首先是看病人這一階段的心理,是意氣風發還是失魂落魄,根據不同的狀態進行處理;然後再問病人的飲食起居,看是否有不良習慣,引導他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這兩點還不夠,再給病人食療的方法,再不行就做按摩導引,再不行就扎針,最後才用湯劑。吃藥是最後才用的手段。可見養心之重要。

道家養生非常強調清凈心。

蒼天之氣清凈,則志意冶,順之則陽氣固」------《黃帝內經》

什麼是清凈心呢?古人常說:「仁者壽」

仁者,天地之道。能愛人,必是慈悲之人;而慈悲之人,胸懷坦蕩,私慾少,易知足,定是寬容歡喜之人,所以清凈心就是仁心。這是生陽氣的無上心法,也是健康的無上心法,是提升生命質量的無上心法!

按一按,掃一掃,身體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發養生養顏 的精彩文章:

像諸時健那樣經營「養發館」!
猜猜你是哪種類型的養生者?

TAG:養發養生養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