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戰爭中動不動幾十萬上百萬的軍隊,真有這麼多人嗎?

中國古代戰爭中動不動幾十萬上百萬的軍隊,真有這麼多人嗎?

對中國古代史上的軍隊人數,要根據具體情況分別辨析,比如」赤壁之戰,曹操軍八十萬「,就純粹是曹操在書信里用來恫嚇孫權投降的話,並非其實際兵力,而只是所謂宣傳用的」號稱兵力「,又比如戰國時期各國動輒出動幾十萬大軍,這些兵力是同時包括了戰兵和作為輔兵的壯丁,甚至是民夫。如果用戰國時代的兵力計演算法則,那麼淮海戰役時我軍投入的兵力就並非只有野戰軍六十萬了,而是必須把543萬」支前民工「也就是戰地民夫全算進去,那就是整整六百萬大軍,對面那眾叛親離得不到人民支持的八十萬敵軍,又焉能不敗呢?

春秋時期,各國交鋒出動兵力尚且有限,吳軍攻破楚都,兵力不過三萬。秦國出兵援楚,也只用了兵車五百乘也就是37500兵馬。而此後吳王夫差在艾陵之戰大破十萬齊軍,竟基本摧毀了齊國這個百年強國的世襲貴族階層,促成了「田氏代齊」。到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經過數百年長久分裂,貨幣不同、語言不同、文字不同,已經形成了有自己統治精英集團、形成了自己民族意識的真正國家,才能在相互兼并戰爭中,動輒出兵數十萬(戰兵+輔兵+民夫),將全國十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口投入一場戰爭,打出類似近代工業化國家的殘酷總體戰。

商鞅變法後,整個秦國就是一個只有耕戰二字的戰爭機器,舉國上下所有官民,群起一致的人生目標,就只有打仗、種地,而種地也是為了支援對外擴張和掠奪的戰爭。其餘各國為了在這殘酷的大爭之世存活下來,同樣各自進行了適應時代的變法,將自己國家體制轉變為不同程度的古典軍國主義體制。在古典軍國主義體制,全民皆兵、所有男丁都時刻可以轉化為軍人、並經過國家制度規定的嚴格軍事訓練。一旦進入戰時狀態,舉國三丁抽一甚至二丁抽一組成大軍,成年婦女和未成年兒童也動員起來去接替國內生產。戰爭時,戰兵和輔兵更不像後世區別得那麼嚴格,輔兵甚至民夫在戰事緊急時,一樣拿了武器就要作戰。成年婦女也隨時要動員起來,擔運後勤甚至守城。比如長平之戰最關鍵時,秦昭襄王直接就把河內郡所有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就地動員,直接就作為一隻援軍,去阻擊趙國的援軍,斷其糧道了。

中國古代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中國古代十三四歲就是談婚論嫁年齡,男人六十歲還是從軍年齡,還記得木蘭代父從軍嗎?當時木蘭的父親已經六十歲,兵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也就是說,在中國古代,基本上都是全民皆兵,從十三四歲到六十歲都是從軍年齡,農忙時務農,農閑時練兵備戰,作戰時老幻婦嚅也並未閑著,他們負責為前方運輸戰爭物質,往往因為疲乏而拉不動物質,沿途都是一片哀嚎聲,老幼們不分晝夜為部隊織布做衣做鞋,在古代,戰爭物質除了糧食與武器是國家統籌,其它衣襪鞋甚至馬鞍等都是自備。在守城攻尖戰中,老幼百姓構鞏軍事等,是戰爭的重要力量,古代基本沒有兵與民之分,總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軍人,這也是古代戰爭中,為什麼失敗方丟掉城市後,往往會遭到敵方屠城的原因。在古代,人到七十古來稀,可是六十歲還是從軍嚴齡,所以說,古代作戰動輒幾十萬上百萬人參戰,一點也不稀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橘子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讓劉備和諸葛亮恐懼的人,卻被張飛嚇得屁滾尿流,他到底會是誰?
為什麼說曹操曹操就到?不是說朱維朱維就到?或是其他人?

TAG:小橘子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