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今天起,乖乖女退出歷史舞台了

從今天起,乖乖女退出歷史舞台了

我們以良善與熱忱,探討生活之美

///

毫無懸念地,本屆奧斯卡把獎項頒給了「對抗全世界」的女主們。

這屆奧斯卡大熱的三部電影《三塊廣告牌》、《我,花樣女王》和《伯德小姐》恰巧都是「大女主」電影。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憑藉《三塊廣告牌》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小鎮上人人都怕的母親,是個非同尋常的悲情角色。

在經歷喪女之痛後,小鎮展示出真實的殘忍,黑色幽默會讓你痛不忍視。

小鎮上「懟天懟地」的女神經,不停地對抗各種人物,被冠以「不好惹」的名號。

但黑暗裡總有些微弱的人性透進來。一直作對的警察局長威洛比在遺囑里寫道:「有些案子就是這樣,你努力了很久但就是找不到突破口。」

我們的生活也是,很多倒霉事,無緣無故地就發生了,毫無道理,毫無準備,無處可躲。

她不美,講話不溫柔,直白憤怒,但很有力;她反抗,申訴,與人鬥爭,卻贏得了對手的尊重。

獲獎後,科恩嫂激動地讓所有女性提名者起立,共同分享掌聲和榮耀。

已經在國內上映的《三塊廣告牌》同樣得到了中國觀眾超高評價,對抗的勇氣在黑色幽默的成人世界,總是稀缺而感人的。

/

艾莉森·珍妮在《我,花樣女王》中對一個嬉皮士母親的詮釋,眾望所歸地得了最佳女配。領獎時候她第一句話開玩笑地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我自己,真是超級可愛了。

她飾演的坦雅母親信奉對子女的棍棒教育,粗魯但真實,沒有教養也沒有矯飾:抽煙喝酒燙頭,可以說是很社會了。

眼裡有不顧一切、睥睨秩序的酷,又有為了女兒拚命努力的勁頭。

/

青春成長題材的《伯德小姐》雖較為清淺,卻實實在在地「成長」了。「Lady Bird」年輕氣盛,心思複雜,喜怒無常,最大的夢想是離家遠走,到紐約尋夢。

上一秒大哭,下一秒大笑,剛剛爭吵過,又握手言和。她身上有我們所有人青春期的敏感和虛榮,稜角和叛逆。

想要表達卻不知道從哪開始,卻比成人更能付諸行動。敢愛敢恨敢跳車的一幕贏得了觀眾的讚賞和共鳴。

這一屆奧斯卡,好像是在說:世道變了,從今天起,乖乖女退出歷史舞台了。愛情不再是女孩們最大的追求,成長才是。

_

///

說到成長與自立,設計界也有一位敢為人先的女性。以實力贏得過對手的尊重,也注重自我的表達,她是20世紀的傳奇。

夏洛特·貝里安(Charlotte Perriand)作為法國現代主義的先驅,是20世紀設計和建築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她在《活著的藝術》中說:「居住藝術的延伸就是生活藝術——與人類最深層的慾望和他所採用或虛構的環境和諧相處。」

1903年,夏洛特出生在法國巴黎,父母都是極有經驗的裁縫。她的美術老師很早就注意到她的繪畫能力,而她的母親獨立且明智,逐漸將工作與獨立的觀念灌輸給她,最終鼓勵她在1920年進入中央藝術裝飾學院學習傢具設計。

在中央藝術裝飾學院的五年,年輕的夏洛特無憂無慮、熱愛旅行、勇於嘗試新鮮事物,過著特立獨行的現代生活。

她的事業起步於聖敘爾比斯區的小公寓里,公寓裝修成了一個酒吧,用於舉辦派對和招待客人。裡面有一個玻璃、鋁和鉻制的內置牆壁,還有一張卡牌桌,甚至有一個裝在游泳池裡的飲料架。

但夏洛特並不滿足於僅僅為享樂而設計,她想為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工作,追求系列化生產和民主設計。她著迷於柯布西耶的著作和並憧憬起理性的建築世界。她閱讀著柯布西耶批評裝飾藝術的著作,並認為他的理念與她設計的方式是一致的。

1927年10月,24歲的夏洛特帶著自己的作品拜訪勒·柯布西耶位於巴黎的工作室,申請到此工作。而柯布是一個對作品要求極其嚴格的人,仔細翻閱了貝里安的材料後回答非常簡短:「小姐,我們這裡不需要繡花枕頭。」並把她請出了門。

但幾個月後柯布西耶便鄭重地向她道了歉。

1927年巴黎秋季沙龍會上,夏洛特設計一件名為「Roof-top Bar」(閣樓上的酒吧)的作品,裡面滿是閃閃發光的鋁和鎳塗層表面、皮革墊子和玻璃架子。她的設計引起了轟動,受到當時新聞界的廣泛讚揚。過去只有男性使用鋼材,她是第一個不尋常的女性偏愛者。

這些閃亮的鋼管傢具改變了柯布的決定。她開始進駐柯布西耶和皮埃爾在巴黎塞弗街35號的著名設計工作室,與柯比西耶開始長達十年的親密合作。為柯布西耶的冷酷理性的設計增添了獨特的人性維度,他們之間的情感也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

身為一名女性,夏洛特·貝里安憑著超強的實力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將獨有細膩親切的情感融入到設計當中,在男人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設法以新的審美價值激活日常生活,尤其善於發現和使用新材料,充分顯示了自己的才能和天賦。

貝立安和柯布西耶以及皮埃爾一起開發出的 LC 系列,直到今天,仍然被譽為「機器時代」的象徵。

照片中的夏洛特身穿白色短袖上衣、深色及膝傘裙和中跟皮鞋,姿態像時裝模特一般動人。

LC4 躺椅的設計靈感源於旅人依靠樹根的睡姿,呈現人體最放鬆的姿態。鋼管結構可任意調整躺卧傾斜度,在當時是不可思議之作。

在一篇寫於1929年的《木頭還是金屬》的文章中,夏洛特這樣寫道:「金屬如今在傢具中的角色,就像水泥在建築中扮演的角色,它是一場革命...埃菲爾鐵塔是不可能用木頭造出來的,金屬優於木頭。」

時至20世紀30年代,她的關注點變得更加平等和民主,提倡低成本和平民化。除了設計傢具和生活空間外,還參與了許多左翼組織。1937年,在她的幫助下,青年們建立了現代藝術工作者聯合會。

1940年法國淪陷後,夏洛特遠赴日本和越南。漫長的遠東之旅讓她從「機器時代」的鋼管制傢具演變為自然主義。

此期間,她學習編織和木工,喜用日本當地材料如松、竹和稻草做成現代造型的傢具。而東方美學中的簡潔、純粹、幽靜,對她來說恰到好處。

522 Tokyo Chaise Longue

通過對生活現實的重新詮釋,夏洛特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藝術才華,以呼應傳統與現代。

在此時期,她的工作包括梅里貝爾滑雪場、日內瓦國際聯盟大樓、法國航空公司倫敦、巴黎和東京辦事處的改建等等,直至逝世前仍堅持高效工作。

她身上代表的勇於打破陳規,自由創造的概念,吸引了法國頂級奢侈品牌 Louis Vuitton。

LC4 Louis Vuitton by Cassina 特別定製版披上了最具品質的馬鞍皮革,全球限量僅500張,除了一貫有的設計師簽名以及「大師系列」的標誌外,每一把都印刻上「向 Charlotte Perriand 致敬 - Cassina × Louis Vuitton 限量版」的編號字樣,並配有獨一無二的身份卡(ID Card)。

此外,Louis Vuitton以夏洛特為靈感「Muse繆斯」,融入她創作的傢具來打造獨特美學。

522 Tokyo Chaise Longue×Louis Vuitton

526 Nuage ×Louis Vuitton

20世紀初的先鋒文化運動帶來了現代美學的深刻變化,貝里安作為先鋒文化運動的核心成員,對日常生活產生了真正的現代影響。

夏洛特·貝里安詮釋著一個獨立女性的全部特質,從不被認可到勇於冒險打破傳統,她將女性獨有細膩感性的情感融入到設計當中,對同時代及當下人們的生活品質做出了改善與貢獻,即使在百年後的今天仍在影響著新一代女性們,成為設計界永不磨滅的標杆。

圖片來源 | Cassina / 網路

文字版式 | Faye Shi

▼ 探索更多美學:

【 美 學 】你知道古代人會全城放假,「狂歡」三天三夜嗎?

【 美 學 】梵高、海明威、畢加索曾深愛過它...

【 潮 流 】老佛爺Karl Lagerfeld鏡頭下的時尚大片又玩出了什麼花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間美學館 的精彩文章:

新年來客 家居時髦秘籍

TAG:空間美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