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百歲老人臨終時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喚醒中國
我就像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把中國叫醒,馬相伯臨終時的這番話讓人聽的辛酸,更聽的心痛,提起馬相伯,或許很多人對其並不了解,但是提起複旦大學,大家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馬相伯正是復旦大學的創始人,馬相伯祖籍江蘇丹陽,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的硝煙還未散去,馬相伯便在隆隆的炮聲中在一個小村落里出生了。
幼年受父母的影響,馬相伯也信奉天主教,剛出生的時候就接受了洗禮,幼年的馬相伯還不懂事就成為了天主教徒,馬相伯從小天資聰穎,五歲的時候就進入私塾讀書,對天體運行的奧秘尤其感興趣,12歲的時候進入了耶穌教會辦的公學,後來在公元1858年和家人一起到上海定居,繼入小修院、大修院,攻讀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哲學、神學、數理和天文等學科。清咸豐八年(1858年),全家從鎮江轉至滬定居。
公元1870年,當大部分國人還處於水深火熱,對國外情況愚昧不清時,馬相伯已經獲得了神學博士的頭銜,後來調到了徐匯公學擔任校長,不僅為學生講授中國的經史子集,而且還在神學方面有著很深的研究。由於長時期接觸西方的先進文化,馬相伯深刻的認識到了中國文化的落後,為國人的愚昧和國家的衰敗感到十分痛心,他立志辦教育,希望通過教育改變國人的精神面貌,清朝光緒二年,馬相伯為了救濟災民自籌白銀兩千兩,結果遭到了教會的幽禁,馬相伯一氣之下就脫離了教會,轉而從事外交和洋務運動。
在外交過程中,馬相伯先後去過西方很多國家,切實感受到了西方科技的魅力,他深感"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材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設立學堂為先",決定毀家興學。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八月),他將自己的全部家產--松江、青浦等地的三千畝田產,捐獻給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為創辦"中西大學堂"的基金,並立下"捐獻家產興學字據",專心興辦教育。
抗戰時期,馬相伯已經九旬高齡,他為國難而感到痛心疾首,到處奔走呼號,號召國人重塑精神,他還親自舉辦義賣活動,將所得的數十萬元的捐款全部捐給了前線,他先後發起組織江蘇國難會、不忍人會、中國國難救濟會和全國各界救國會等愛國救亡團體,被公認為救國領袖、愛國老人。在他家裡召開救國會第二次執委會時,他特地寫了"恥莫大於亡國,戰雖死亦猶生"聯語,與與會者共勉。臨終時,馬相伯還對國家念念不忘,面對著國破家亡的一幕幕慘劇,面對著尚處於愚昧中的百姓,馬相伯痛心疾首的說自己活了一輩子,就像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把中國叫醒,1939年11月4日,馬相伯懷著無限的遺憾離開了人世,他沒能看到抗戰勝利的那一天,但是卻讓後人牢牢的記住了這位憂國憂民的偉大教育家,將他永遠銘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武大郎的冤魂:戴綠帽,被謀殺,老實人招誰惹誰了?
※老人去世後,穿壽衣時必須要知道的三個習俗,不要鬧出笑話!
TAG:鴻儒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