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床工作者如何解讀新聞和文獻中的數據和核心信息?

臨床工作者如何解讀新聞和文獻中的數據和核心信息?

臨床工作者如何解讀

新聞和文獻中的數據和核心信息?

劉春宇(UIC.中南大學)

精神心理衛生工作者一直為一個殘酷的現實所困擾: 疾病的診斷多以帶有相當主觀性的問診為依據,缺乏客觀可測量的生物指標。儘管數十年的研究,尤其是遺傳學、腦影像學、認知行為學測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進展,但實際可以運用於臨床診斷、指導治療的東西基本還不存在。說基本不存在,是因為美國FDA還是批准了數十種精神科藥物的使用中可以採用遺傳信息指導。即使是這樣,這種指導性的有效性、準確性仍存在比較大的爭議。

與這樣一個現實形成對比的是,我們不斷地可以在新聞中看到激動人心的「重大發現」,這樣或那樣地宣稱:找到某疾病的生物標記,指導診斷或治療等等。這中間幾乎百分之百地帶有宣傳炒作的目的。娛樂界需要炒作,搞科學的宣傳下更是應該的。但正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嚴謹的科學,熱鬧之餘,我們需要搞明白到底每一個新聞背後的真實故事。

有心人能做的第一件事當然是把新聞所指向的原始研究文獻找出來,讀一讀。很顯然,文獻中十之八九也會提到新聞指向的那些「可能的診斷或治療價值」。但作者基本會使用「suggest」, 「imply」, 「possible」等詞表明這僅是可能,對未來的企盼。「希望」不等於「現實」,如果用中文,大家應該不難看出來區別。換成英文,大家可能就對此關鍵性區別變得不敏感了。事實上,只有「conclude」, 「determine」這類的詞才是作者真正可以肯定的,結論的。

當然,這樣讀文獻,看個摘要、看個結論,是絕對的偷懶。數據,才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不看數據,不理解數據,不了解統計,是不可能真正理解一篇文章的價值,以及結果的可靠性的。不是所有的數據都等值,就跟一美元不等於一人民幣一樣。不是所有的論文都有價值,東土就盛產假論文,當然西方也不是凈土,即使CELL, NATURE, SCIENCE這等一流的雜誌上也不乏造假的醜聞。

那沒機會回學校去重修科研,再學統計的情況下還有沒有辦法解讀高深的研究論文呢?答案是,有。只要把握以下幾個基本原則,就可以對文章的價值,數據的可靠性有個基本的判斷:

一是文章的出處。當然是越高檔的雜誌審稿越嚴格,-- 這絕不代表低影響因子的雜誌里沒有好文章,沒有重要的發現,只是那些雜誌中更是魚龍混雜,不是很有鑒別力的只怕最好還是借雜誌的審稿來把關。也因此,相信高影響因子雜誌的文章是比較保險的方法。

二是樣本量和統計的顯著性,研究使用的樣本量越大,觀察到的顯著性越強,說明結果越可靠。精神心理行為的研究,關注的都是複雜性狀,細微的差別,而不是象腫瘤那樣的有與無。也因此,我們通常需要大樣本的統計來得出一個比較明確的結論。比如說,如表述「患者比正常人某蛋白質的量要高」。事實上,在每個人的量都有高低不同時,這高一點無非是患者與正常人分組後,患者組的平均值要比正常人組均值高。但具體的個人,有很多正常人也可以比病人高。也因此,多數此類的發現,不具備臨床實用性。

這裡面還涉及多重測試的校正問題。這個詞如果聽不懂,就先回到上面提到的那句,好的審稿人會幫你把好這個關。小雜誌中就很可能把一些並不顯著、不可靠的發現也能發表了。

三是重複驗證。單個樣本的研究往往可能是偶然隨機發生的。在我們研究人員瞪大眼睛找可以發表的結果時,這種偶然的事件就可能當成重大發現了。於是,第二套,第三套不相關樣本的驗證與重複就變得極為重要。這也是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的一般重要要求。

要將發現的,可重複可靠的生物標記用於指導診斷和治療還涉及準確度、靈敏度,假陽性率,假陰性率等指標需要評估。

最後是保持基本的批判精神。可以說,無論發表在什麼雜誌上的文章,都應該是有缺點,有漏洞的。科研的樂趣也就在於不斷發現自己的和別人的不足,推動科學的進步。只有品茶多的人,才能分辨出茶的好壞。科學的批判精神更是一種長期訓練的結果。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的人,辨別真偽的能力也更高。

總而言之,判斷一篇論文的數據可靠與否,如果你不是相關研究技術的專家,無法判斷他用的技術是否合理,分析方法是否合理,可以對好雜誌的審稿人抱有一定的信心。接下去再從樣本量、統計的顯著性,以及是否有重複驗證等幾個方面做綜合評估。樣本量越大,成千上萬樣本的越可靠。顯著性越強的,P值小數點後零越多的越可靠。重複性越好的越可靠。準確度和靈敏度100%,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都為0%的,就甚稱「完美」了。當然這樣的東西是不存在。但臨床醫學界可以接受一定範圍的錯誤,這就因事而異了。我們顯然是不會容忍某個測量指標把我們正常人與患者混為一談的吧。

由此看來,通過簡單地看新聞來掌握學科發展是有相當風險的。掌握科學方法是讀懂新聞的根本出路。

更多《督導期刊》請在在線精神健康大學網站mhealthu.com自由閱讀與下載!

主辦單位:

北京美利華醫學應用技術研究院

美中心理文化學會(美)

電話:

郵箱:

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的心理 的精彩文章:

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是什麼

TAG:的的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