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萬事萬物與修行證道的關鍵無非是這一個字
佛教對於心,可謂研究有素。
《華嚴經》認為:「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心地觀經》則說:「心如畫師,能畫種種色故;心如僮僕,為諸煩惱所策役故;心如國王,超種種事得自在故;心如怨賊,能令自身受大苦故。」而《般若經》是這樣闡述的:「於一切法,心為善導。若能知心,悉知眾法。種種世法皆由心。」總之,佛教認為,「頭為殿堂,心王居中」,善惡之念,皆出自心。禪宗強調明心見性,不使心有昏昧。心是通向佛地的道路,不能受到騷擾。
菩薩
佛經中,還對心作了各種譬喻。
《圓覺經》說:「成就正覺,心華髮明,照十方剎。」即以本心之清凈,比作華(花),所以叫「心華」。
《觀念法門》說:「但或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取不舍。」即將佛之慈悲之心,比作光,所以叫「心光」。
《菩提心論》說:「照見本心,湛然清凈,猶如滿月,光遍虛空,無所分別。」即以心之明凈,比作月,所以叫「心月」。
《楞伽經》說:「外境界風,飄蕩心海,識浪不斷。」即把心濤起伏,比作海,所以叫「心海」。
《華嚴經》說:「菩薩心水觀其影。」即將心之影現貨動搖萬象,比作水,所以叫「心水」。
《因明大疏》說:「嗟去聖之彌遠,慨心冰之未釋。」即因心中疑而不解,比作冰,所以叫「心冰」。
《古尊宿錄》說:「溈山曰:『直得沒交涉,名運糞人,污你心田。』」即以心能生善惡之苗,比作田,所以叫「心田」。
《心地觀經》說:「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即把心看作萬法之本,比作地,所以叫「心地」。
《觀心論》說:「心馬終不調。」即因心常動亂不定,比作馬,所以叫「心馬」。
《慈恩傳》說:「守察心猿,觀法實相。」即將心之散漫好動,比作猿,所以叫「心猿」。
《行事鈔》說:「禪定心城,以戒為廓。」即以心能禪定,抑制妄動,比作城,所以比較「心城」。
《宗鏡錄》說:「一切寶中,心寶為上。」即把善心當財富,比作寶,所以叫「心寶」。
《秘藏寶鑰》說:「九種心藥,拂外塵而遮迷。」即因心領出世之教法,能醫眾生之心病,比作葯,所以叫「心藥」。
出家人的背影
人人都有一顆心。意念從心中生,善惡由心中發。
人之美醜,並不重要,追求的該是心靈的真、善、美。
佛像
※六根清凈——經常見到卻不明所以的佛系辭彙,原來是這意思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各有所長各有各的「第一」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