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說:」媽媽經常打我和爸爸
今天,在單位,大班,一個溫婉的小女孩跟我說:「我媽媽老是打我和爸爸。」
我驚訝:「啊?」
小女孩繼續說:「媽媽打完我和爸爸,還訓弟弟。」
我問:「為什麼呢?」
小女孩平靜的回答:「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媽媽要打我,我就去奶奶家做作業。」
我認可她的做法:「當媽媽生氣的時候,離開媽媽,去奶奶家,不錯的辦法。」
我繼續問她:「當爸爸和媽媽吵架時,你害怕嗎?」
小女孩說:「不害怕,我就坐在沙發上看著。」
多少次的情景重複讓孩子已經對吵架有了免疫力?
「那是不是媽媽覺得你和爸爸的表現沒讓她滿意,所以就發脾氣呢?」我分析
「嗯。」小女孩點點頭
「那有一個辦法,在媽媽生氣的時候,你心平氣和的和媽媽說『我不知道你為什麼生氣,但生氣會傷害自己的身體,你告訴我怎樣做,你就不生氣了。」我向她提議
小女孩兒點點頭:「嗯,可以。」
......
在和小女孩的交流中,小女孩冷靜的狀態讓我心生可憐。
是怎樣常態的家庭模式讓一個6歲的孩子如此從容的談論自己的媽媽打人?
母親的情緒會很容易影響到自己的孩子。如果母親是一個情緒化的人,時而友好時而冷漠,那孩子就沒有安全感。將來成人後的婚姻生活也會延續母親和父親相處的模式。
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
靜止臉實驗。
研究者先讓一個母親先和孩子互動。
孩子非常開心,積極響應。
然後母親再換成一個沒有表情的臉
無論孩子怎樣做,
母親都一直面無表親。
這個實驗中,孩子是如何表現的呢?
1、實驗之初,母親與孩子正常互動,孩子很開心。
GIF
2、靜止臉實驗開始,母親面無表情。孩子已經發現不對勁,開始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
GIF
3、孩子繼續嘗試讓母親與自己互動,但是母親仍然面無表情。
GIF
4、最後孩子開始崩潰哭泣。
GIF
這麼小的孩子對母親情緒的變化都有如此大的反應,更何況一個六歲的孩子,只能說溫婉的表面的冷靜下深藏著自己的不安和自我保護。
一個母親,面對孩子,請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TAG:橋巧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