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牙醫「科普」二三事/牙醫老蘇
此文發表於2014年8月15日在新浪微博。當時是感慨於老蘇如何離開最終審稿人的科普團隊見到的牙醫科普亂象。結果昨天看到一篇標題黨《因為智齒,25歲的我差點被切掉半個下巴》的專業牙醫公眾號文章,內容好,但是用患者語氣的這個標題卻有誤導,恐嚇公眾之嫌。無獨有偶,昨晚也是朋友圈看到一個12歲女孩被切掉近半側下頜骨病例,也被首發者冠以齲齒帽子,老蘇也中招轉發,現在想來,太多的牙醫意識到個人品牌之重要,開始有意無意的做科普,擴大知名度,是好事。但是科普真的需要很多很多,不能僅僅是專業,知識,甚或技能展示。還需要正直,嚴謹,愛人如己,換位思考,溝通,同行尊重。一篇好的科普不僅僅需要公眾與患者認可,更需要同行評議與尊重你,認可你。
正文:
專業牙醫「科普」二三事
微博上越來越多的牙醫意識到公眾對於牙科保健知識的匱乏,對於提高個人口腔保健水平,存在巨大需求。越來越多的同行投入到科普大軍中,為公眾排疑解惑,實現牙科知識的啟蒙。
沒錯,剛才度娘時,看到了科普的定義,很認同一句話,「對沒有能力理解或驗證的人講科學,應該叫啟蒙教育,多用於在兒童還不知道基本科學驗證方法的時候,講述科學知識。」
不想此文展開討論一些基本的科普概念。只是想就目前大家科普遇到的問題與困惑做個老蘇自己的解讀與總結。
首先,牙醫作為一名專業人士,一定要知道科普的邊界在哪裡。要明確科普的目的是什麼。
老蘇個人以為,面對公眾,專業牙醫可以做的科普工作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通識類科普。比如如何刷牙,使用什麼牙膏,如何使用漱口水,如何給兒童刷牙,如何使用牙線等。此時,再怎麼詳細都不為過分。需要注意的是牙醫不能喪失其專業獨立,不能成為一些廠家明顯代言。或者通過這種通識類科普獲得商業利益。
第二類,也是目前出問題最多的是診療類科普。因為這類文章涉及到了患者,准患者公眾群體具體疾病的癥狀,檢查,診斷,治療手段,後續等等。此時,專業牙醫一定要守好科普和專業之間的邊界。
明確了這兩類科普,就知道了我們科普目的。通識類科普目的是幫助公眾形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從預防角度提高公眾口腔健康水平,改善其行為模式,生活習慣,降低各種疾病發生率。
而診療類科普的目的,是讓患者或者准患者朋友更好的理解牙醫,理解牙醫的診療思路,減少診療過程與結果預後的誤會與誤解,降低醫患溝通的成本。需要注意的是,診療類科普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一名醫學生,為了培養一名牙醫。照搬課本的套路,把各種所謂的檢查,診斷,具體治療流程,器械,併發症都予以介紹是常見的低級錯誤,反而可能會造成患者由於沒有專業判斷能力對經治醫生的方案造成誤解誤會,最終傷害雙方的利益。此時,所謂的「科普」就是擾亂行業的該人人聲討的行為了。
知道了我們科普的目的,我們接下來要探討專業牙醫做科普需要的基本專業素養。
第一,他必須要對所要科普的內容,在臨床專業上有準確的理解而非似是而非,自己先是一團漿糊。並且,他有深厚的知識底蘊去解讀需要科普的內容。不會再專業知識與臨床判斷上產生原則低極性錯誤。
第二,他必須有一顆同理心。尤其對於診療類科普,他深深的明白,科普就是另一種醫患溝通,我們要在專業嚴謹的理性專業知識表達,通俗易懂的文字尊重,平和善意的對待患者之間,找到自己的平衡與風格。他首先是尊重被科普對象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不是單方面輸出的填鴨。其次,他審慎的使用文字與語言,不用惡意辭彙吸引眼球,不用惡意揣測來攻擊被科普對象。一句話,他心中有對於專業的熱愛及公眾的尊重與博愛。不會去傷害他人。他身上有人味。
第三,他必須要明白,牙科診療複雜,臨床千變萬化,他的內容不能造成對於其他牙醫診療的困擾,不會誤導患者,避免使用絕對性語言來產生「標題黨」效果。他要明白同一種疾病,地區之間診療水平,技術手段難免有差異,不能用比較性語言來傷害合理可接受的診療行為。他要把科普嚴格限制在「科普」,而不是讓患者、准患者朋友通過你的文章代替經治醫生的臨床檢查與判斷。
第四,他必須要有理性邏輯思維及表達的藝術。知道同一種結果有很多種表達方式,他會選擇最友好又明晰的那種。他會明白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合,用別人能接受,能明白的語言,用合適的語氣與用詞,說合適的話。
第五,他明白自己的專業局限,不會做自己自己不熟悉專業領域的科普解讀。比如牙科診療可以分為牙體牙髓,牙周,修復,正畸,外科等等專業。有些基本臨床大家都明白,但是具體到一些新技術新觀念,你未必清楚。不要說自己不擅長的專業里精深的診療科普。
第六,如果他沒有能力自己寫科普文章,自己沒有文采寫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至少他應該有鑒別能力知道翻譯來的那些文章中,哪些是軟廣告,哪些是營銷思路文章,哪些是不專業嚴謹的所謂科普文章。要不然,還不如不翻譯,誤導公眾。
第七,他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知道臨床具體診療邊界與風險。
第八,他尊重版權,圖片,文字註明來源出處。
第九,他本身就是善良的人,嚴謹的人,溫和的人,有趣的人。
在所有科普文章創作中,專業,嚴謹是核心與生命力。整個文章有一處此類硬傷,就足以讓這篇文章被扔進垃圾堆。比如看到一篇寫牙齒鬆動的所謂科普文章,其他內容還好,寫到牙齒鬆動治療固定時,居然不提導致牙齒鬆動的牙周炎的基礎治療比如洗牙,牙周刮治,待牙周炎控制穩定後,牙周醫生再予以評估,考慮是否予以鬆動牙固定。這就明顯是作者基本專業知識缺陷,不具備基本牙周知識儲備導致。
其次,文章語言要善意,平和,不能俯視眾生感,或者惡言相加。比如有醫生文章談洗牙最後提及不洗牙怎麼好意思回去和配偶接吻之類,就明顯的是惡語相加,不尊重公眾,反映出文章作者自己的內心。
最後,最重要的,每個專業牙醫寫科普文章之後,一定要捫心自問,我這篇文章專業是否過關,文字是否友善,整個文章內容是否會對其他牙醫的診療造成困擾,會造成患者對其他牙醫的誤解,這篇文章是否能讓同行尊重你。並且在文章出來後虛心接受同行的專業評議。
共勉。
附:當初老蘇寫的科普文章審稿標準,有刪節:
1,杜絕全文不能有作者與譯者、編譯者單位營銷類文字,或指向性暗示性文字做軟性廣告嵌入。
2,鼓勵原創文字,鼓勵原創圖片。
3,翻譯文章盡量忠實於原文章,可以適當意譯,並加入廣泛性觀點做補充。但必須忠實於原文精神。使用圖片不是自己拍攝,請註明來自網路。
4,如翻譯文章內容指向性、專業性不夠,或比較晦澀,公眾無法很好通俗理解或退回補充資料變成編譯類文章,或退回要求追加圖片。
5,文字力求簡潔明了,專業性沒有異議,沒有爭議性結論與推薦出現。盡量不出現專一性指向固定某產品文字。
6,表達通俗生動鮮明,平和,沒有煽動性話語,絕對性話語,沒有給公眾帶來不良體驗與情感誤導文字。
7,寫下文字前第一考慮是否會給公眾造成誤導,造成公眾對專業牙醫工作的誤解與困惑乃至影響行業與公眾關係前景。第二要考慮專業性是否經得起同行檢驗,要慎重嚴謹。第三圖片來源於文字配圖是否合適搭調,出處有無異議。
8,對可能引起誤解文字與圖片會相應刪除並修改。終審定稿原則上不會做大範圍文字刪減與修訂。
微博留言精選:
忝稱老蘇,實際是北醫混跡江湖的修復小碩,11年前寫博客,7年前玩微博,有些薄名,只希望自己不要墜了母校名頭,一直希望給她增光添彩。只是一位江湖芸芸眾生中普通醫生,有自己愛好。希望自己能溫和理性智慧的行醫,生活。僅此而已。
老蘇微博為@北京牙醫蘇建宏,從2018年開始,會陸續發布自己曾經的專業思考文章,並陸續寫一些自己關注牙科診所管理的系統性思考,開始關注牙醫開業教育體系建立,轉型與職業成長思考。
TAG:北京牙醫蘇建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