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欒博士:別剝奪孩子的探索的權利

欒博士:別剝奪孩子的探索的權利

昨日一群人去種麥冬,我的小女兒也去。

種麥冬需要先刨個小坑,栽苗,然後培土。看著我們這些大人幹活,我的小女兒也興緻沖沖地,提把鐵鍬,東挖一下,西挖一下。

看到她這麼做,有幾個人便笑,覺得她做的實在不好;我的母親,更是立即開口說,「別做了,去玩別的吧,瞧你做的----」,母親沒有說完,便被我打斷了,告訴她,我的小女兒做的很好,小孩子么,不要拿大人的眼光來要求她。以大人的標準要求她,她當然做的不好,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以一個孩子的標準要求她,那麼,她這是主動學著做事,主動摸索經驗,她這是很好的了---假以時日,她肯定能夠做的很好。

跟大家聊這個事情,是因為這樣的現象,在社會上非常普遍。

很多家長,在孩子初始學做事的時候,便認為孩子做不好,還是不要做了,等大了再說吧-----他們動不動就說的話是「你不會,別做了,瞧你做的什麼樣」,諸如此類的等等。

看上去,孩子做不好,就不讓孩子做,彷彿沒什麼----卻不知道,這可絕對不是沒什麼,而是「太有什麼了」。

可能很多人都沒注意過,成年以後,人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人,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能做,都會做。

以龍之神為例,他和我結婚之初,買回一本裝潢類的書,琢磨幾天,便自己去買回沙子、水泥、地磚、親自給家裡鋪地磚;他還買了一把小鋼鋸,一把裁紙刀,一把鑿子,又買了一堆木板回來,自己設制傢具打傢具-----反正,他覺得沒什麼他不會的,就那麼點事么,多琢磨琢磨就會了。

以我為例,我從來是覺得:人家會的,我為什麼不會----也不需要跟人家學多少,就比如織毛衣,學了一下平針和上下針,我就認為我自己肯定能織出完整的毛衣來。什麼領口袖口,根本不用問我,自己試試就知道了---當然,不會一下子就織得很漂亮,但根本不用問人,自己琢磨多試幾次,就會很不錯的。

一類人,覺得自己沒什麼事情能做的,只會做自己手頭做熟了的事情。

這類人的口頭語或心理想的往往是「人家可是專家,我又沒學過,怎麼會呢」。最簡單的比方,就比如說有人沒熬過粥,告訴她熬米粥,要是我,聽說熬米粥,那麼,就這「熬米粥」三個字就足夠了,立即就會去實踐-----但持那種自己沒做過,就不會做的人,往往會問「買什麼米、用什麼鍋,放多少水」---諸如此類,問不完的問題-------給我的感覺常常是「累不累啊,這麼簡單的問題也要問,難道就不能自己去試試嗎,自己去做點決定嗎,什麼都要學」。

我很早以前就注意到成年以後,人與人之間的這巨大的差異,並且發現:造成這種差異的,不是別的,而是小時候,在人的成長時期,父母或者祖父母對於孩子做事的態度。

任何一個孩子,都是很有好奇心的,都很願意去嘗試-----當然,這種嘗試,初始肯定是不可能做好的。於是,這個時候,父母或者祖父母就出現兩個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別做了,看看你就做成什麼樣子」,另一種是「孩子么,做不好才是正常的,但正是學習時期,要多做,以後就能做好了」。

顯然,第一種情況,孩子在嘗試的時候,屢次被打擊,甚至被剝奪了嘗試的機會,到成年以後,就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什麼都不會,看到什麼都心生膽怯,覺得別人是專家,而自己得好好學習----不敢有一點半點的主見,就連熬粥這樣的再容易不過的小事,都會被搞得無比複雜。----這樣的人生,當然是膽怯和沉重的。

也顯然,第二種情況,孩子在嘗試的時候,儘管做不好,但是被鼓勵,於是,強化了幼年時期對什麼都感興趣,覺得自己什麼都會的心態。成年以後,看到人家會做的東西,便以為自己也天生就會做----簡單看看,便去自己琢磨了,雖然開始不夠盡善盡美,但很快就能夠做的挺好且能夠更多創造----這樣的人生,當然是輕鬆的,充滿自信的。

因為孩子做不好便剝奪孩子探索的權利,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那是對孩子創造力的扼殺、隱患無窮。----這點,一定要好好注意。

版權聲明:文章摘自欒博士養生論壇,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大全 的精彩文章:

孩子學習偏科、不愛做難題怎麼辦
五臟六腑八大外敷養生法:胃系統外敷養護法

TAG:穴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