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銘:七座城,七種色彩七種味
作者簡介
張建銘,筆(網)名清心劍栩,甘肅張掖水利公務人員,曾為中學高級教師,文論、散文、隨筆等散見於報刊雜誌、新媒體。
七座城,七種色彩七種味
文、圖 | 張建銘
(插圖1:德國賴訥城郊)
赴歐探望姑娘期間,以德國明斯特北部小城賴訥為大本營,陸續出遊周邊國家或城市。進入異國他鄉的好奇和新鮮,讓人的視覺聽覺和思緒觸覺變得相對敏感,或許當地人司空見慣的景色風物,會在我們的眼裡生色增輝,籠上一層別樣的光暈。
法蘭克福:聖保羅教堂的畢業典禮
初到德國,我們曾去法蘭克福市中心的聖保羅教堂,參加姑娘的碩士畢業典禮。在德國,學生畢業典禮如果在教堂舉行,是一種很高的禮遇。家長們對此也非常重視,除非特殊情況,父母雙雙一般都會特意前來參加,並把它當作家庭的一件盛事,父親西裝革履,母親也正裝打扮,佩戴戒指、項鏈及鍾愛的首飾等,顯得莊嚴而講究。
(插圖2:聖保羅教堂的畢業典禮場景)
教堂二樓是舉行畢業典禮的大廳,講台上設置姑娘所在學院的標誌,架設簡樸的音響設施,以幾束紅色鮮花作簡單點綴,沒有刻意的鋪排,但氣氛卻神聖、嚴肅而不失熱烈。儀式程序和國內常見的會議有些相似,學院院長、教授代表和學生代表依次做簡短的演講,都是脫稿或即興講話,內容隨意而幽默,會場上不時爆發出歡笑和掌聲。中間穿插教堂管風琴樂師演奏樂曲,顯得輕鬆而活潑。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每個學員的畢業證書,都由學院的院長、副院長親自一一頒發,以示對學員的尊重和祝賀。
(插圖3:領取畢業證的學生)
教堂一樓布置成酒會的形式,簡約而莊重,用於家長和來賓們在典禮開始之前小啜飲料、相聚等候,典禮之後供應各式西點、飲料、酒品,參會的家長、學生、老師們都把盞品飲,相互祝賀,彷彿是一場規模不小的宴會。盡興之後,家長和學員們才陸續離場,有的還繼續在教堂外面攝影留念,表達留戀不舍之情。
離開聖保羅教堂之後,夕陽正好,我們游觀了羅馬廣場、市政廳,在晚霞余光中散步於美茵河畔,直到夜色籠蓋河面、吞沒遠景,才興盡晚歸。
(插圖4:法蘭克福美茵河畔)
安特衛普:世界鑽石之都的神秘面紗
從德國賴訥出發,在荷蘭鹿特丹的一處森林小旅館歇腳之後,我們前往比利時安特衛普。
安特衛普火車站,據說是歐洲最華麗的火車站之一,遠觀外部高大雄偉,走進站廳富麗堂皇,彷彿進入王室皇宮一般。安特衛普大教堂,也是歐洲最大的教堂之一,這座哥特式建築雄奇壯觀,教堂尖頂直插雲霄,高達120多米,教堂內部做工精細、裝飾考究,據說它開工於14世紀,直到現在聖母主教堂還未完工,由此可見其耗時窮工、豪華富麗的程度。
(插圖5:安德衛普火車站內廳)
安特衛普市內的歷史神話及人物紀念雕塑也很有特色,剛勇威猛的魯本斯雕像,勇士布拉博扔巨人斷掌的優美身姿,小人國巨人與小人的誇張對比等,或氣勢磅礴,或繁縟精細,或簡約明快,讓人過目難忘。
當然,讓人最難忘的,還是這裡繁忙而神秘的鑽石交易市場。安特衛普號稱「世界鑽石之都」,是歐洲最大的鑽石加工和交易中心。在火車站附近游觀的時候,大大小小的鑽石銷售和加工店鋪,琳琅滿目的各式各色珠寶鑽石,以及穿梭往來於銷售點與加工店之間的顧客店員,讓我們見識了這座鑽石之都的熱鬧與神秘。
隨便走進一家鑽石店,門類齊全的產品介紹,熟練內行的導購,貌似科學的鑽石定級及鑒定標準,為各個階層和各類消費者量身定做的樣本,會讓你不由自主、心甘情願地鑽進戴比爾斯早就精心設計好的營銷圈套,讓青年男女特別是女人們十分美好地相信,這幾克拉發著熒光的碳,包含著永恆而持久的愛情,還具有恆定而永久的經濟價值——其實只要離開你的手,就會一文不值,即便是送人,人家也會不屑一顧——嶄新的鑽石代表全新的愛情,誰會撿拾別人用過和遺棄的愛?即使你十分明白「鑽石=愛情」是個十足的謊言,但你的女友或男友只弱弱地反問一句:你是不相信永恆的愛情?你便百口莫辯,乖乖繳械傾囊,不無歡喜地帶回一顆閃閃發亮的大愛情。當然,為了使這愛情顯得神聖而非同一般,在營銷環節上還要再增加一道神秘的紗窗:買好鑽石之後,帶你再跨進一家精緻的鑽石加工作坊,讓你伸長脖頸瞪大眼睛看看高超的鑽石切割鑲嵌技術,進一步充實你的喜悅感和收穫感,讓你滿心歡喜地向你的血汗錢道別,滿面春風地向愛情經銷商揮手再見。
(插圖6:安德衛普市區)
布魯日:信馬由韁卻遇見驚喜
比利時之行的第二天,我們在素有歐洲「北方威尼斯」之譽的古城布魯日游觀。這是行程中整日陰霾的一天,時而霧氣瀰漫,時而小雨淅瀝,我們的自行游也波折不斷。先是由於這些天外出走路過多,我的鞋底竟然破膛開裂,在飽嘗了雨水浸濕之苦後,才找到一家鞋店買到了合適的鞋子。布魯日著名的鐘樓,正值維修不能入內,只得在外圍游觀一圈。中午特意遛到一家比較有名的燒兔小吃店,結果吃了閉門羹——11月12日是當地的一個宗教節日,小店關門歇業。天陰辨不清方向,也不想刻意要去某個地方,於是隨意瞎轉,碰到了聖血教堂。據說這座教堂里保存著基督受難的聖血,由12世紀十字軍東征時從君士坦丁堡帶來,歷經千年而不腐,每年4月份耶穌升天節,宗教人士在布魯日隆重聚會,禮拜救世主的聖血,成為一時之盛。我們每人投幣2歐元,依次排隊到講經堂的一角特意觀看聖血遺物,看到一個小小的水晶瓶,裡面依稀有褐色凝固物,並不十分真切,心情也似乎沒有基督教徒的激動與神聖。
(插圖7:布魯日聖母大教堂)
從聖血教堂出來,我們又走進了規模宏大的聖母大教堂。這是布魯日古城最高的建築,也是歐洲最高的磚式教堂之一,其鐘樓高達122米,高傲地睥睨著周圍的一切。大教堂始建於13世紀,經過多次改建擴建,揉合了多種建築風格,外形雄偉壯觀,內飾精美奢麗,其中有許多造型奇特、神秘複雜的浮雕人像,還收藏有一件珍貴的藝術精品——米開朗琪羅的《聖母和聖嬰》。如果仔細觀賞歐洲教堂的角角落落,你可能會由衷驚嘆,西方人對於宗教的敬奉和熱誠,絲毫不亞於東方,他們在教堂投入的精力和對宗教藝術的追求,堪比中國的佛教徒之於敦煌莫高、雲岡龍門,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返回住處時走迷了路,從城東幾乎繞到了城外,小雨中跑得筋疲力盡。不過,反倒遇到了幾處不錯的景緻——運河邊高高矗立的古塔,曲徑通幽的觀景長堤,雨霧中顯得有點幽秘的哥特式建築,雨後清幽寂靜的修道院,乘載遊客的古典式馬車穿過小巷時清脆悅耳的嘚嘚聲響,都給我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與欣慰。
(插圖8:布魯日市郊)
根特:鐘樓教堂與伯爵城堡
比利時根特的一天,是陽光明媚、風光旖旎的一天,不知為什麼,也是當時旅行中記憶和印象最弱的一天。但在後來整理行攝照片的時候,一幕幕的景象卻又清晰而準確地展現在眼前。
根特的鐘樓四四方方,比周圍的其他建築高出許多,是登高望遠、俯瞰根特城全景的絕佳處。我們去時正逢電梯維修,徒步攀登走向頂層,石階狹窄而幽暗,窗欞厚重而古樸,歷盡劫波的吐火龍,在幽暗中顯出殘破而怪異的美。登到頂層眺望時,恰好教堂報時的鐘磬響起,洪亮而悠遠的鐘聲,隨著目力所至,飄向城市的邊際,飄入雲天的盡頭。
(插圖9:根特鐘樓俯瞰)
氣勢恢宏的聖?巴夫大教堂,卓然特立於城市中心,外象莊嚴,內廳寬闊,廊閣重重而幽秘,雕像精緻而華美,油畫艷麗而紛繁,讓人嘆為觀止。
市中心運河兩旁的中世紀建築群,古老而厚重,莊嚴而華貴,藍天白雲、碧水遊船適時現身,休閑的人們自在安逸,盤旋的飛鳥展翅低翔。
(插圖10:根特城區運河)
穿過一條街巷,頭頂上空怪異地掛著一長串大小不一、樣式各異的鞋子,不知是在向遊人宣示某種風俗,還是表達某種意願和祈望?經過一段由一座特色飲食店內廳構成的通道,高高的橫樑上懸掛著一排又一排類似中國臘肉樣的豬腿,成色或粉或綠,構成一道奇特的景緻,讓遊人不由駐足,仰首向天好奇地觀瞻、拍照。
保存完好的伯爵城堡,上有雲絮繚繞,下有流水環抱,在四周現代建築群的包圍中,倔強地展示著中世紀古堡的錚錚風骨,彷彿靜靜地訴說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插圖11:根特老城堡)
盧森堡:歐盟之都與金融中心
從比利時根特趕到盧森堡大公國時,天色已晚,我們住進一家名為ibis的旅館。旅館不大,但暖黃色的裝飾和燈光,在長途奔波後的夜晚,顯得格外溫馨而舒服。放好行李之後,我們到附近的一家中餐館就餐。餐館在一個十字路口,典型的中式建築風格,屋檐上紅燈高掛,燈光透過紅色的窗帘,顯得熱烈而喜慶,想必生意不錯,晚上8點多了,前來就餐的人還絡繹不絕,且以老外居多。點了幾樣家常菜,很是意外,味道比國內很多餐館還正宗,難怪生意這麼紅火。在歐洲好多地方,中餐很受歡迎,它複雜的烹飪技法和獨特誘人的風味,在歐洲人眼裡顯得神奇而美妙。盧森堡人大概對中餐尤為鍾情,這座小小的城市,中餐館竟然有上百家之多。
(插圖12:山環水抱的盧森堡)
次日早上,我們步行游觀這座以古堡和峽谷而聞名的城市。盧森堡地處德國和法國之間,地勢險要,歷史上常有異族入侵,所以在要塞之地多有堅固城堡和險峻要道。穿過觀景長廊,盧森堡古城一水環繞、依勢而建、錯落有致、秀麗中顯現雄奇、古樸中透出安逸的獨特風貌,依次展現眼前,特別是在地勢險要的古堡處俯瞰全城,其秀麗,其溫潤,其婉約,其精緻,讓人頷首扼腕。一對好奇的外籍青年情侶,冒險到堤下的城牆豁口處探望,並讓我們從上面給他們照相留影,忘乎所以之時,隨身攜帶的相機意外滑落,掉進了腳下深不見底的洞穴,興奮和喜悅頓時化為了無盡的懊喪和遺憾。我們把他倆的地址留了下來,以便把手中的照片寄給他們——青年男子無限失落地說,這恐怕是他們旅途中唯一的紀念照了。
(插圖13:草木掩映的盧森堡大峽谷與阿道夫大橋)
這一場景,也成為這一天我們一路上無法忘懷的遺憾,在隱隱的惋惜中,走過了精巧別緻的大公府,走過了威爾海姆廣場,探望盧森堡大峽谷,遠眺橫跨峽谷的阿道夫橋,遙想東南方掩映於林木深處的美軍公墓及巴頓將軍墓地,驚嘆新城區豪華氣派的金融業建築,其中還有中國工商銀行的大廈。盧森堡,這個國土面積不足2600平方公里的國家,被稱為歐盟之都和金融中心,可謂名符其實;被認為是西歐最富足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也由此略見一斑。
斯特拉斯堡:軍事塔樓與城堡式橋樑
離開盧森堡大公國之後,我們前往毗鄰的法國東北旅遊城市斯特拉斯堡。
相對於歐盟其他國家,法國人給人的印象是浪漫而不失精明,這從我們親歷的幾件小事可得到印證。行程中,我們經過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的高速公路時,沒有見到一座收費站亭——這些國家都是免收過路費的,而進入法國境內後,不到2小時就經過了兩處收費站,而且收費價格並不低廉——法國人在其他國家的公路上享受著免費福利,而在自己的地盤上收受著別人的賦稅,未免有點小家子之「精明」。傍晚,我們入住斯特拉斯堡附近的一家旅館後,在旁邊的法式餐廳就餐,點過飲料、吃完主餐之後,帥氣的法國男服務員並不急於讓客人去結賬,而是讓你盡情閑聊、慢慢打發時光,其間會不時前來問訊你是否還需要其他飲料或酒水之類,在盡顯法國人熱情好客的同時,也還有讓你盡量多點消費的目的——雖然歐洲其他國家也有這樣的餐飲習慣,但感覺在法國表現得尤為明顯一點。
(插圖14:斯特拉斯堡)
第二天清早,我們沿著旅館旁邊的伊爾河溯流而上,河水湯湯,靜靜流淌,周圍的一切顯得靜謐安詳。步行不久,便來到斯特拉斯堡的標誌性建築——橫跨伊爾河、上下兩層的城堡式橋樑。據說這是中世紀的建築,既是橋樑通道,也是涵洞式水堤,更是扼守水道的攻防碉堡——這塊邊境要地,歷史上曾在德、法之間數易其主。站在橋頂,對面並列的分流魚嘴,正對航道而布設哨卡和炮眼的防禦性塔樓,空中盤旋或河面枯枝上棲憩的水鳥,在晨光斜照與水波輝映中,構成一幅古樸渾厚、大氣磅礴而又詩意盎然的畫面,彷彿向遊人靜靜訴說斯特拉斯堡飽受戰爭侵淫而又不屈不撓、堅強挺立的滄桑歷史,也讓人由衷敬佩這片土地上勤勞智慧的人們,能把攻守戰略部署與詩情畫意的美學建築融合得如此巧妙。
從聖母大教堂出來向西穿行,是著名的小法蘭西——美食美景聚集區。要一塊漢堡包,邊吃邊行,觀賞童話式裝飾的木閣樓、櫥窗里琳琅滿目的小商品,享受久違的輕鬆與自在。碰到一對不知國籍的老年夫婦,送給女兒兩張斯特拉斯堡的通游門票——他們要趕飛機,沒時間繼續參觀了。可惜,我們也要在晚上趕到德國海德堡,只好利用其中的遊艇票,在伊爾河景區又來回遊覽了一通。坐在遊艇里,戴著耳麥,選擇聽取中文解說,隔著櫥窗,水堤、橋榭、木屋、畫樓、教堂等,依次進入視野,與藍天白雲構成幽雅別緻、古意盎然的詩畫世界……
(插圖15:斯特拉斯堡城區伊爾河兩岸)
海德堡:山谷之城與浪漫之都
從法國斯特拉斯堡向東北驅車2個多小時,我們回返德國,到達德國西南邊城海德堡。
海德堡坐落在萊茵河的分支內卡河畔。河道兩邊,是海拔200米左右的山丘,白牆紅瓦的老城建築依勢而建,密集緊湊,錯落有致。右岸的山頂上,便是著名的海德堡古城堡。這片建於13世紀的古堡,部分保存完好,部分雖然牆垣殘破,但依然頑強地挺立著,在斜陽微風中,泛著紅褐色,靜靜見證這座古城的歷史與滄桑。
(插圖16:海德堡全景)
站在城堡俯瞰,在山與水的靈動中,更可見這座古城的迷人風韻——山形俊秀,流水清朗,古橋隱隱,塔影幢幢,在陰晴變幻的天色中,構成一幅精妙的山水捲軸。「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據說很多著名的詩人和藝術家都曾到這個靈勝之地旅遊寓居,詩人歌德曾「把心遺失在海德堡」,作家馬克?吐溫稱這裡是他「到過的最美的地方」,海德堡因此被稱為德國的浪漫之都,成為浪漫主義者的精神聖地。
相對悠閑的自駕出遊,從德國北部的小城賴訥出發,在德國西南的浪漫之都收尾,時間不長不短,行程不急不緩,沒有行色匆匆的緊迫,沒有旅遠行久的疲憊,使這一次異國之行留下了恰到好處的愉快記憶。
(插圖17:海德堡老城堡)
第五屆百花獎獲獎作品:紙婚年 || 方方
賈平凹:帶著一塊佛石回家
余華: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
余秋雨:中國,有過一種黑色的哲學
馮驥才:世間最難讀懂的書其實是人
王蒙:內心安詳,從不荒涼
新華文摘:論偉大文學的標準 || 徐兆壽
劉震云:有見識比有知識重要
——————————·END·——————————
TAG:當代作家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