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厲害了我的大理!中國夏都可能就是你!
原標題:哇,厲害了我的大理!中國夏都可能就是你!
海門口發掘現場發現墓葬人骨
海門口遺址
海門口遺址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甸南鎮,1957年該遺址第一次發掘。此後,1978、2008年在海門口遺址又進行了兩次考古發掘,其中2008年發掘入選該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合作,開展了海門口遺址第四次考古發掘。2017年10月至12月,雙方合作進行了第五次考古發掘。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教授趙德雲先生判斷,海門口遺址可能達到20萬平方米。一些著名考古學家認為,海門口遺址為「亞洲最大水濱式干欄建築遺址」。研究人員提出,該遺址可分為三期:第一期年代應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5300~3900年;第二期年代應屬於雲南地區銅器時代早期,距今約3800~3200年;第三期年代應屬於雲南銅器時代早、中期,距今約3100~2500年。據此,有學者判斷,該遺址屬於「夏商時期雲南高原的一個方國」。
海門口出土刻有」一、一、一」數字乾卦的銅鉞的石范
以更廣闊的視角分析海門口遺址
國際學術界公認,判斷一個遺址是否出現國家和文明起源,以其是否出現文字、青銅器、大型祭祀中心和5000人居住的城市四要素為標準。筆者認為,對海門口遺址的定位,不應局限於「雲南高原」,而應放在整個中國夏商時期最大的一個「濱水式干欄建築」方國的視野中去考察。下面根據海門口遺址發掘情況,就其文字、青銅器、城市和祭祀中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是文字。這裡所說的文字,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漢文字,而是甲骨文時期出現在甲骨中的數字卦,這種數字卦以甲骨文體數字組合而成,在殷墟、周原出土文物中比比皆是,並非罕見。在劍川海門口遺址出土的石器有石斧、石刮削器、石鑿、石刀、石箭鏃、石碓、石環、石墊子、磨石、石紡輪等;骨器角器有角錐、角針、角盾、穿孔角飾、雕花角片等;陶器有夾砂和硬陶兩種,多為殘片,完整的器物不多。在「侈口卷紋罐」上,發現吻合符號卦易經代表「雷」的震卦「一」的數字卦;吻合符號卦易經代表「風」的巽卦「三三二」數字卦;符合符號卦代表「水」的坎卦「四三二」的數字卦。我們知道,世界上任何字典都收錄有數字,數字不可能排除在文字之外。筆者認為在劍川海門口早期就出現了文字,數字卦的數字就是文字。我們沒有在文獻中看到數字卦的組合形式,但早在20世紀80年代,學術界已提出商周時期遺址考古文物上出現數字卦,並對此取得共識。
二是青銅器。海門口遺址出土的青銅器有銅鉞、銅刀、銅鑿、銅環、銅魚鉤、銅飾品等器皿。1957年發掘出土鑄造銅鉞的石范上,刻有「二三八」的數字卦,出土的銅鉞上亦刻有這個數字卦。這個數字卦吻合於符號卦易經中的坎卦,代表的是「水」的意思。出土一件用於鑄造銅鉞的石范,刻有代表太陽「一一一」的數字卦,但是沒有發現相應的銅鉞實物。石范上的數字卦吻合於符號卦易經中的乾卦,代表天,代表太陽,代表男人。這種在鑄造青銅器上刻制數字卦的情況,一直延續到商代、周代。可見海門口遺址的青銅時代及其使用文字的情況可與商周時代接軌,而海門口遺址使用青銅器的年代與夏的年代吻合,甚至還要早得多。在2017年的考古發掘中,海門口遺址發現17人合葬的情況,這樣的葬式亦與殷墟葬式吻合。
三是城市和大型祭祀中心。僅是1978年的一次發掘,就在5萬平方米的遺址中出土木樁4000多根,其中部分可以拼湊出兩間房屋的模型。其中有用於種植的農具,還出土稻和小麥的碳化物。可見這個亞洲最大的濱水式干欄建築遺址,具備一個城市的規模,而出現的數字卦則說明這裡的社會文化共同體使用易學進行占卜,說明海門口遺址是一個以易學占卜進行禮儀祭祀的國家。海門口遺址骨飾已經出現財富權利的標誌,而這個標誌與相關學者描述新石器時期墓葬的符號標誌吻合,說明當地當時已經出現貧富的階級分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觀點:劍川海門口遺址出土的文物完全具備一個國家或政權形成的要素。
刻有數字卦「一」艮卦代表山的完整陶罐
海門口出土石范和銅鉞的探討
已故著名考古學家、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先生在《中國考古學》中,以良渚文化遺址文物為例,引用《說『王』》認為:「甲骨文及金文中的『王』字,是斧鉞的象形,鉞是指揮軍隊的權杖。因之,鉞是軍隊指揮仗或王權的標誌物。」周膺先生在《良渚文化與中國文明的起源》一書中指出:「商、周時代的青銅鉞仍為王權的象徵,甲骨文、金文中的『王』字即為斧鉞的象形文字。」
海門口出土刻著「八三二」數字卦代表水用於澆鑄銅鉞的石范
海門口遺址1957年出土的銅鉞,60年來沒有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史記·殷本記》有「湯自把鉞」的記載,《尚書·牧誓》也有「(武)王左仗黃鉞」的記載。湯與武王分別是商、周時代的開國之王,鉞是他們掌握國家政權的標誌。文獻上記載他們使用的鉞目前沒有見到實物,但在符合夏朝年代的海門口遺址中,1957年出土黃色的銅鉞及鑄鉞石范,石范與銅鉞上面出現的是「二三八」的數字卦,這裡的「八」被研究者判斷為「幾」字紋,但與甲骨文比較,這應該是「八」和「一」的黏連。據此可知,這個數字卦符合吻合於符號卦易經中的「坎」卦,代表「水」的意思。另外,1988年考古發掘出土一件用於鑄造鉞的石范,上面有「一、一、一」的數字卦,吻合於符號卦易經中的「乾」卦,代表天,代表太陽,代表男性。
海門口出土刻有」一、一、一」數字乾卦的銅鉞
上述兩件出土文物,出現易經「乾卦」和「坎卦」治水的號令,說明這個天命神授王權的最高使命就是帶領民眾治水,當 時治水是整個國家緊迫的歷史任務。從遺址位置分析,這個當時最大地盤的政權位於水濱,面臨著水患的威脅,號召民眾治水應是迫在眉睫的重大事項。用於鑄造銅鉞的石范刻有代表太陽的乾卦,表明這個政權的統治者則應以太陽神或太陽之王自稱。《尚書·商書·湯誓》記載:「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其中講述夏代最後一個王夏桀自稱太陽之王,公然宣稱其與太陽同在,吻合海門口遺址發現代表政權的鑄鉞石范上面代表太陽的「乾」卦之意。其用於鑄造銅鉞的石范出現代表太陽的乾卦,而沒有發現所鑄銅鉞,這把鉞是否《史記·殷本記》「湯自把鉞」的那件鉞?
根據文獻可知,湯是殷商的開國之王,武王是周朝的開國之王,他們手中所持的銅鉞,是王權的象徵,也是國家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標誌。海門口遺址屬於夏代,出土鉞和石范刻有數字卦,說明這些數字卦的持有者必是王者。在屬於夏代地層當中出土刻有數字卦的銅鉞及其用於鑄造銅鉞的石范,持有代表王者權利之鉞的一為指揮治水,一以太陽之王自稱。按照文獻記載,夏代開國之王大禹主要任務是治水,末代之王夏桀自稱太陽之王,而代表治水的權利之鉞,代表太陽王權的鑄鉞之范出土於劍川海門口遺址,對於二者的解讀,不僅可以證實《史記·殷本記》記載的真實性,而且可以證實《尚書》之《湯誓》《牧誓》記載的真實性,甚至還可能證實了一個夏王朝的真實存在。
1996年至2000年,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給出夏代的起始時間為公元前2070-前1600年,中國學術界把探索夏王朝的目光瞄準了河南省二里頭遺址,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先生非常惋惜地宣告:「二里頭遺址的年代應該在公元前1750年到公元前1500年,而公元前1750年無論如何也到不了夏朝的初年。」有趣的是,成功入圍「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的雲南通海興義遺址,被認為與商代文化有密切關係。此前撫仙湖畔金蓮山遺址出現的多人甚至群體墓葬形式,令前來考察的原北京大學考古系主任李伯謙先生感慨「彷彿看到了殷墟」,而劍川海門口遺址不乏這樣的葬式。
筆者在海門口遺址
海門口遺址這個亞洲最大的濱水式干欄建築遺址,不論是年代還是出土文物,都連接了夏商兩個朝代,具有中國歷史文化傳承性的極高價值,學術界絕對不能忽視。文獻記載殷商遷都至少8次,其遷徙之前的棲息地目前尚未發現,首遷是否從雲南開始,值得深入研究。
來源:雲南日報
大理電視台 大鳥 整理編輯
TAG:大理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