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學怎麼教藝術
京都造型藝術大學學生共同製作的 nebuta
日本歷來重視傳承、發展和傳播本國藝術成果。
日本經濟產業省2010年就已設置「酷日本」部門,推廣日本料理、茶道、花道、舞蹈等傳統文化藝術,以及電影、漫畫、動漫、遊戲等現代文化藝術。2013年,日本文化廳出台「文化藝術立國中期計劃」,加強對各地有形和無形的文化藝術遺產和藝術活動的保護和海外傳播。
藝術大學是這些計劃的主要執行者之一。在日本,有國立、公立、私立的綜合性藝術大學及短期大學30多所,此外不少大學還設有藝術學院,其中很多都承擔著文部科學省和文化廳的項目。
為了解日本藝術類大學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以及如何扮演藝術立國和傳播軟實力的角色,《環球》雜誌記者最近走訪了日本最大的藝術大學京都造型藝術大學,以及首個開設漫畫學院的大學京都精華大學。
藝教與文化遺產
日本各地都設有藝術大學,尤其在傳統文化保存較好的城市。比如,京都就有6所專門的藝術大學,另有4所大學設有藝術學院。
「公益財團法人大學同盟京都」國際事業部的藤卷秀和介紹說,千年古都積累的宮殿、寺廟、神社、庭園、町屋等文化遺產,以及祇園祭、葵祭、五山送火等傳統活動,為學習傳統藝術提供最好的環境,同時藝術大學的師生也為保護和傳承文化活動、修復文化遺產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是日本最早開設歷史文化遺產保存和修復學科的大學。該校宣傳部門的鈴木女士向《環球》雜誌記者介紹了該學科四年大體的教學內容:一年級學生的主要課業是實際探訪京都的各處文化遺產、傳統工藝匠人的工房,以及參加傳統祭禮等活動,目的是加深對歷史遺產的理解和感情,樹立傳承歷史遺產的目標;二、三年級學生則實際參與教員正在從事的研究或項目,旁觀並初步跟隨老師學習關於保護和修復歷史遺產的基本方法,並對京都的歷史遺產進行田野調查和演習。
「京都提供獨一無二的歷史遺產和傳統藝術學習環境,不僅是社寺宮殿這些有形的遺產,京都整個城市的氣息都是最好的教材。同時,我們的學生也為京都傳統活動的道具製作、搭建等做志願者,到京都的匠人工房和傳統工藝企業研修,有不少學生畢業後即被錄用。」
據鈴木介紹,在該校,所有學科的一年級學生都要以班為單位,用完整的兩周時間共同製作一種叫做「ねぶた(nebuta)」的大型人物造型燈籠,這種燈籠是日本民俗文化遺產。學校就各班作品進行評獎,並舉行點燈活動。「目的是讓所有學生體驗傳統民俗遺產的傳承過程。」鈴木說。
得益於這項教學和學生活動成果捐贈,京都某神社180年前中止的「ねぶた祭」活動也得以復活。
京都精華大學學生製作的公益漫畫宣傳冊
在京都的另一所著名藝術大學精華大學,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和漫畫學院的學生會在暑假期間到京都的傳統工藝企業和匠人工房參加兩周的傳統工藝實踐活動,包括紡織、印染、京綉、和紙製作、版畫、園藝、漆藝、竹工藝、木工藝等各門類。
現代藝術與思維及表達
從深圳來到京都造型藝術大學留學的電影製作系一年級學生溫少傑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在第一年的學習中,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學校在教學方面重視思想、思維方式的培養甚於技術。
「基礎課分4個班,課堂時間基本完全是學生根據老師給的劇本自由討論。老師告訴我們,什麼是感情、要傳達什麼,這是電影最重要的東西,然後就啟發我們自己思考。一年級的課有70%~80%是討論。」
鈴木女士補充說,「討論的另一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人間力』(人性力)、交流能力和協作能力。電影製作是一項集體工作,演員和工作人員花費較長一段時間共同製作一個作品。通過充分的討論和共同作業所積累的素質,在學生走向社會以後會非常有用。學校要求一年級學生都要參加製作『ねぶた』也有這個目的。」
溫少傑說,這也是非常令他吃驚的地方。此外,京都造型藝術大學專業級的器材設備和攝影棚等非常齊全,供學生自由使用,有能力的學生一年製作的短片等達到幾十部。
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儘管剛剛一年級,溫少傑已經在京都政府下屬的「公益財團法人大學同盟京都」舉辦的「留學生微電影製作比賽」中摘得優秀獎。
表象文化藝術教育
除了傳統藝術與電影、設計等現代藝術之外,近年漫畫、動漫等「次文化藝術」與「表象文化藝術」也成為日本藝術教育的重要分支,並且承擔著「發揮藝術資源的社會效益」的職能。
京都精華大學是文部科學省設立表象文化研究機構的試點。同時該校還受文化廳委託,作為「媒體藝術合作促進事業」承擔者之一,參與媒體藝術領域文化資源的運用策劃。
該校是日本首個開設漫畫專門學院的大學,漫畫學院也是該校的招牌學院。該學院不僅與京都府簽有協議,還經常受其他地方委託,製作各種公益性、社會性內容的漫畫宣傳手冊,如防災、納稅、觀光宣傳以及年輕人生涯規劃等。在該校的教室、走廊,隨處都能看到該校學生製作的這種漫畫宣傳海報和宣傳手冊。該校副校長、漫畫學院創始人之一吉村和真告訴《環球》雜誌記者,「這叫做情報漫畫、功能漫畫。」
吉村介紹說,該校的漫畫學院現今擁有7個系,分別是新世代漫畫系、卡通系、故事漫畫系、漫畫卡通形象設計系、漫畫製作系、諷刺漫畫系和動漫系,都在參與類似的產學合作項目。「漫畫學院設立這麼多系絕不是為了『大而全』,而是因為應實際需要不同,培養方向完全不同。比如,漫畫卡通形象設計系專攻漫畫卡通人物形象,不僅為漫畫、動漫、電子遊戲等設計人物,還針對解決日本的『キャラクター文化』(卡通形象代言人文化)的旺盛需求。」
日本前外相高村正彥(左)與卡通人物「哆啦A夢」在一起。
在日本,卡通形象代言人文化非常火爆,各地都有自己的卡通形象代言人,不僅承擔著宣傳當地文化、旅遊資源等任務,在周邊產品銷售方面也創造著巨大經濟效益,比如聞名海外的「熊本熊」。
各種公益、商業活動也經常有卡通形象代言人。為了滿足這種需求,該校的漫畫卡通人物形象設計系的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設計、畫齣卡通人物,還要學習和實踐製作卡通人物套頭裝的全過程,並且穿上自己設計製作的卡通人物套頭裝到公共場合跟路人打招呼、聊天,實際感受該卡通人物的接受度,並做出分析和改進。
身為漫畫學院創始人和學校副校長的吉村主要教授漫畫理論。他告訴《環球》雜誌記者,漫畫學院的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娛樂視角,還要培養學生的歷史視角、人文視角、國際視角和傳播視角。
他舉出以核爆體驗為主題的漫畫《赤腳的原》的例子。這是日本最廣為人知也是國際傳播最廣的漫畫之一。該漫畫不僅有對核爆災難傷痕的刻畫,還寄託著深刻的戰爭反思。
日本政府曾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相關會議上派發《赤腳的原》給與會國,進行「漫畫外交」。「除了告訴學生漫畫不僅要有娛樂性、思想性,我們還教學生重視讀者的閱讀方法和反應,否則不能真正推廣。」
該校還與京都市政府共同開設和運營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和國際漫畫研究中心,致力於收集、保管、展示漫畫,以及研究漫畫的傳播和社會性功用。
即將升入該校研究生院的漫畫學院故事漫畫系四年級學生郝雨桐專攻少女漫畫。她說,4年學習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雖然對於創作內容沒有任何限制,但老師會嚴格檢查畫面中出現的建築、服飾等是否「有根有據」,即使是魔法少女這樣的非現實題材,老師也會要求根據宗教、神話、童話中的描述來做基本框架。為此,她還主動選修了宗教學、神話文化學的課程。
新海誠著作《你的名字》
當《環球》雜誌記者問她是否想到宮崎駿的吉卜力公司或者炙手可熱的新海誠的公司畫畫,她笑著說,自己的理想是成為職業漫畫家,畫自己的故事,而不是給別人的想法「代工」。
日本的藝術大學,尤其是京都的藝術大學,吸引著大批像郝雨桐這樣的留學生。藤卷告訴《環球》雜誌記者,京都也致力於招攬留學生來學習藝術,期待留學生帶來「新風」,並在未來幫助傳播日本的藝術文化。
來源:2018年2月21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4期
總監製:劉明 執行總監製:卞卓丹
監 制:樂艷娜責任編輯:明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澳大利亞最近抹黑中國停不下來,什麼情況?
TAG: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