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個錦囊,直播答題不怕沒方向

三個錦囊,直播答題不怕沒方向

第1388天

微信號:剛剛講過

廣電系試水直播答題,更像是作為摸索更多新媒體直播內容可能性的「哨兵行動」更多的綜藝節目都有可能在互聯網思維的改造下形成另一種全新的用戶深度參與的節目類型。

前情提要:

上周小編在《剛剛講過》欄目里解析了廣電系入場直播答題的政策及時機利好,推文(傳送門)出來後,廣電新媒體業內的一些小夥伴們私聊我,想法各表、創意諸多,字裡行間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之情溢於言表。只是興奮過後,緊跟而來的下一個問題便是:

「具體,咋搞?」

機遇在眼前,如何把握?

小編在研究過近百家廣電新媒體的特性和與數十家直播答題平台發展趨勢後,總結出三條「小錦囊」,希望能讓業內的小夥伴們在具體操作的時候獲得一些啟發:

上篇的推文中提到:導致廣電行業在跟進互聯網熱點時屢屢受挫的效率、市場反應速度這兩個因素,已經在新規發布之後不再成為制約;那攔在廣電新媒體面前的,就還剩兩道繞不開的「門檻」:

地域局限性帶來用戶量級的差異:量級不夠,廣告等變現空間不可避免會受到擠壓與收縮;

地域性是廣電新媒體最顯著的特性之一。而同樣的,衡量一個廣電新媒體運營水準的指標,並不是用戶量,而是其用戶在當地人口的覆蓋率。這一特性帶來的最大的負面作用便是,那些靠體量紅利玩轉的互聯網熱點,到了地方廣電這兒都會「差那麼點意思」。

怎麼辦?不用急

打開錦囊一:掌控線下影響優勢,祭出地推互動絕招

沒錯,地域性既是地方廣電的痛點,但也是地方廣電新媒體抵禦大型互聯網平台滲透時最大的優勢

地域性帶來的最大的優勢便是「垂直」,地方廣電與當地企事業/商業場景的聯繫更加緊密,在地方資源的獲取上領先著一個身位;

小編之前每周對全國各省、地市、縣級廣電新媒體的每周的運營策劃、直播活動進行追蹤,最大的體會同樣是如此:廣電新媒體對於各類如「婚博會」、車展、商超活動、公益活動、文化節、甚至「王者榮耀」線下賽等等當地商業、文娛場景的把控能力都很強,地方資源的這一「護城河」穩固,是較難被分走的蛋糕。

因此,把優勢最大化,抓住地推和線下這兩個關鍵詞,便成為將「直播答題」淬鍊成廣電互動利器的第一個切入點;

在前不久的厚建公司年會上,剛剛老師就帶著大家玩了一場現場版的答題大賽,借著直播答題的熱度概念,卻利用現場高度集中的人氣與注意力,這種線下版的地推活動,把直播答題的模式演繹得更加直接與生動,讓線下與線上形成了完美的互動。廣電新媒體的夥伴們可以發揮想像,類似的策劃可以在演播室、城市廣場、新村小區里不斷反覆推廣,幾輪過後,何愁我們的新功能、新玩法不被自己的用戶熟悉並知道啊!

好了,直播答題的品牌與口碑已經打出,下面就要正式上線了!

新媒體小編趕緊找到台長:「台長,台長,我們這個直播答題肯定能火!」

台長:「好呀,能火就試試唄!」

小編:「咱們先找100萬獎金辦十場答題吧!」

台長:「這個……台里經費有限,你們自己想辦法吧!」

怎麼辦?

打開錦囊二:避開互聯網「競技」玩法, 抓精品化綜藝模式

除了地域性外,另外一個在上篇文章中提到過的「門檻」,就像剛剛這個小場景中表現出的這樣:廣電很難像市面上的互聯網平台那樣,提供市場化的巨量獎金;

那為何說要「輕競技,重綜藝」呢?

這就要說到小編觀察到的部分直播答題平台目前遇到的的一個很棘手的發展困境:

靠燒錢可以拉新,卻很難留存:持久的同質化燒錢競爭正在耗盡跟風者的資本,同時也讓新鮮感過後的用戶參與的熱情衰退,最早入場的「沖頂大會」已經體會到了大量用戶卸載、無法留存,「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痛楚,在小編看來,邏輯也很明晰:

首先,HQ類的直播答題,更偏向的定位是一款「競技類遊戲」,正如最近火爆的吃雞手游一樣,每場遊戲之間沒有關聯,若被淘汰,這局遊戲就和自己沒關係了,這也是直播答題在線人數在數題後會有驟降的邏輯,對於APP留存與廣告主提高轉化都是痛點。但小編髮現,「美拍」的直播答題欄目卻總能在遊戲末期保持較高的在線人數,秘訣在於「美拍」把這段15-20分鐘的直播時間,當成一款「精品化綜藝」去打磨,力求內容優化,這就讓很多答錯了或者沒拿到獎金的用戶,也會留下來繼續圍觀完這檔視頻節目。

精品化、綜藝化的答題節目提高用戶留存良性循環、有粘性的互動+變現模塊;

總結下來就是:新規之後、用戶新鮮期過後,直播答題賽道上,資本弱化(不用太看重獎金數額),會是回歸內容、鼓勵精品的舞台。

接下來,新問題又來了,聽說人家直播答題都有專家出題團隊,還有牛人架構的答題題庫,內容豐富多采,難度恰到好處。咱們要不要也去市場上尋找尋找技術開發團隊,軟體系統招標部署一下?

可是,這樣一來,前後不得耽擱上好幾個月?

打開錦囊三:將直播答題融合原有節目生態,不做「一鎚子買賣」

上文提到的以「沖頂大會」為代表的部分平台燒錢卻難留存之痛的另一個「阿喀琉斯之踵」,在其平台屬性:單一答題APP,由於產品功能單一,在答完題後APP內並沒有其他留住用戶持續使用的產品場景,在線時長和留存率都會存在很大的問題,——而已經習慣了在「看蘇州」上看新聞、看直播的用戶,卻不會因為一場答題結束就卸載「看蘇州」,再舉個栗子:YY雖然沒有大力推廣自己的答題產品,但由於早期每天沉迷於沖頂大會和芝士超人的用戶發現,組隊作戰是可以走得更遠的唯一路徑。而YY作為遊戲語音「開黑」的最佳選擇:幾乎啥也沒做,就達成了新用戶的增加和老用戶的促活。

也就是說,在一波波優勝劣汰的浪潮之後,最終留下來收割紅利的,還會是原本就具備規模、管理能力的多內容分發平台。

而這,就是廣電系切入直播答題活動的第三個錦囊關鍵詞:融合#生態,直播答題絕不是廣電乘風口「撈一把」的大網,而是一把將原有生態「炒活」的互動利器,想像一下:

「蛤蜊幫」經典的「挖蛤蜊」(新聞挖寶)能不能與直播答題玩轉起來?

「掌上武漢」主打的「政務」版塊是不是絕佳的直播答題題庫?又能解決政策傳達到位的問題?

地方廣電經常做的「帶你看景區」手機直播,是不是可以用直播答題,更加吸引眼球?

直播答題在諸多當地的教育、文化宣傳、企業活動場景中是不是可以大顯身手?

……

小編雖然研究過一些地方廣電新媒體,但第一線的編輯們、策劃們,顯然會迸發出更多的靈感與創意,把直播答題用出花來。

總結

直播作為和電視最像的互聯網產品形態,將會逐步替代傳統電視的職能。廣電系試水直播答題,更像是作為摸索更多新媒體直播內容可能性的「哨兵行動」:更多的綜藝節目都有可能在互聯網思維的改造下形成另一種全新的用戶深度參與的節目類型。

未來充滿變數與機遇,但線下優勢、內容打磨、平台生態卻依然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廣電系「移植」熱點時必須關注的三個切入點。

當然,各地廣電新媒體之間發展差異巨大,還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才能在對層出不窮的各類互聯網熱點的探索中走得更遠。

以下為廣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越是靠近機遇,選擇就越顯關鍵。厚建軟體緊跟市場動向,火速推出移動問答解決方案「智者冠頂」,助力廣電新媒體酣暢圈粉,為廣電媒體提供最可靠的技術支持和運營指導,點擊下方「閱讀全文」,抓住屬於你的機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剛剛講過 的精彩文章:

講知識:新聞所謂的專業應該在哪裡
講內容:給回答問題的人發錢是怎麼個邏輯

TAG:剛剛講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