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觀察了很多美國家庭,看到了中國爸爸的3個毛病

我觀察了很多美國家庭,看到了中國爸爸的3個毛病


點擊上方 

藍字

   

關注




— 

回復 晚安 送你一個特別推送

 





 


 



有人說中國式父愛是「父愛如山,一動不動

」,那麼美國式父愛呢?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思小妞


坐標美國,「輕職場」概念創始人






都說絕大部分中國女人一生要經歷4種不幸: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在我看來,這4種不幸中最不幸的就是喪偶式育兒,因為它牽涉到下一代、第三人。無論是「保姆」還是「守寡」,狠一點大不了一拍兩散不過了,可有了孩子後,經常拍卻很難散。牽涉太多,一言難盡,非過來人熟耳。



喪偶式育兒讓我們對父愛如山有了新的理解。過去,父愛如山是因為父親嚴格、深沉,雖不言語,但他的愛如山一般穩重沉甸。現在父愛如山就是不管平時媽媽有多忙,爸爸永遠坐在那裡一動不動、穩如泰山。難怪媽媽們會怨聲載道,有了孩子後要麼如同守寡,要麼就是養了倆孩子。







天下烏鴉一般黑,那天下的父親呢?是不是一樣「父愛如山?」帶著好奇,我問了身邊的美國朋友,結果驚人:原來燈塔國的父親們也經常缺席啊!甚至比中國父愛的缺失更嚴重。形成這種局面,除了中美兩國都認為「管孩子就應該是當媽的事」這個傳統觀念作祟外,還有兩個美國本土的因素:



第一,在城、鎮地區美國的全職媽媽更多,而且美國不流行老人幫忙帶娃,所以孩子普遍與母親更親;第二,美國家庭離婚率相較於中國更高,法庭一般會傾向把孩子判給母親,進一步加劇與父親的生疏。




但如果在父愛不缺席的中、美兩個家庭里做比較,你會發現美國人父親的角色扮演得更豐富、生動,與中國式父親全然不同。






在中國,父親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比較單一,通常以批評教育者為主。孩子犯錯誤時——尤其是比較嚴重的錯誤,比如男孩子打架——這時當爹的就該出場了。




印象很深的是,小時候隔壁鄰里家的孩子一起玩,如果不小心把誰家的玻璃打破了,拉著孩子邊訓邊去敲門道歉的多數是媽媽;如果小夥伴們故意互相掐架,最後出面道歉或討說法的基本都是當爹的。越調皮的孩子越由當爹的管教,我表哥小時候特調皮,沒少吃我三姨夫的皮帶,我三姨通常都是哄乖給糖吃的角色。







除了批評教育者外,也有父親願意充當孩子的玩伴,但數量極少。我小時候去公園玩、過六一兒童節,陪著我的永遠是我媽,我爸偶爾出場,也是趕緊找個茶館歇著。現在情況是否有所好轉我不清楚,但沒少看到朋友圈裡當媽的朋友、同學吐槽,她陪兒子看動畫電影,老公在另一個放映廳看自己喜歡的電影;或者陪娃去少年宮、參加夏令營、搭積木、讀繪本的都是媽媽,爸爸不知在哪個山頭。



負責打罵、偶爾陪玩,這就是很多中國父親的形象。




在美國的家庭里,父親扮演的角色更多樣化,至少有三種:




角色一:照顧者。




不是那種媽媽臨時有事,我照看孩子半天或者幫媽媽搭把手的那種照顧,而是辭職在家給孩子換尿布、做飯、哄睡做全職爸爸的那種照顧。




我去費城旅行時住的Airbnb那家主人就是這樣。妻子是大學老師,他是傳媒公司的攝影記者,孩子出生後身體比較弱,倆人不想過早送去Daycare(

美國3歲以前的孩子上的日托中心

),商量再三,最後他辭職回家帶娃。




雖然現在美國的雙職工家庭很多,但你還是能見到不少全職奶爸的存在,一方面,女性經過多年的權益爭取,美國人對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強烈了;另一方面,美國上班的形式更多樣化:靈活的上下班時間、自由職業、兼職、工時計算……可選的形式比較多,讓男性在工作之餘也有更大空間可以選擇在家帶娃。







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調研數據顯示:如今7% (

約200萬

)的美國父親選擇不出去工作在家裡照顧孩子,在90年代這個數字是 4% 。另外,這些父親做出這個選擇的原因也在改變,從前多是迫於無奈,現在更多的是個人意願。2012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21% 的父親是因為單純地照顧家庭而選擇全職呆在家裡,這個比例是 1989 年的 4 倍。




角色二:陪玩+教練。




在美國家庭里,孩子的玩耍和運動幾乎都由父親負責。搭樂高、蹦床、騎自行車、徒步、做木工活……我身邊的美國家庭都是父親在參與這些事。在經典美劇《摩登家庭》和《我們的生活》里,劇中的兩位父親菲爾和傑克給孩子建樹屋、組織孩子們看超級碗、露營,一手包辦了全部活動。




我認識的一位教授他家放春假的主題日活動是釣魚、蹦床、Yard sale(

在自家院子里以低價售賣不要的物品

),每年都是如此,持續了10年,負責人、操辦者都是他這位當爹的,媽媽就在旁邊給他們遞檸檬水、加油鼓勁兒。




美國的很多男性有兩大愛好:健身和做手工(

不是摺紙這種手工,而是用木頭做張桌子、修理房屋頂棚這種大手工

)。在他們看來這些都是很爺們、能幹、獨立的表現,他們非常願意帶著孩子一起完成這些工作。在我居住的城鎮,我經常能看到父親帶著倆孩子每人蹬輛山地車環城騎行,或者在自家前院敲敲打打。







  • 美國著名脫口秀節目《艾倫秀》主持人艾倫在現場給嘉賓送禮物,送的都是工具,還不忘記給寶寶也送一套




美國父親的陪玩角色帶有兩個特點:




第一, 全身心投入。不是我每天陪你玩20分鐘,或者心情好的時候陪你玩,而是所有事項全部負責到底,讓孩子明白我投入了自己的全部時間和精力,不是旁觀者或偶爾出現的參與者。這種全身心投入讓孩子更能體會到自己在父親心目中的重要性。




第二,寓教於樂。我的朋友Bob是一個木工愛好者,他陪孩子玩的活動之一就是教孩子做木工活。Bob說他從父親那裡學會了這門手藝,做木工成為他的愛好,現在他也希望能把這套本領傳授給兒子(本來他想拉著女兒一起,可惜女兒完全沒興趣),Bob覺得不會做木工活、不能修理自己車子、不能修理自家房子的男人不是純爺們。




角色三:性教育者。




在美國家庭里,男孩的性教育工作通常由父親負責。




孩子的性教育工作在美國曆來受到重視,幼兒園、學校、社區、公益組織等很多渠道都會有專門的資料和課程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參與。但這些都是理論知識,遇到實戰時家長就要發揮作用了。




當男孩子開始約會時,如果他有一位好父親,他們會徵求父親的意見,比如著裝是否得到、約會的注意事項、接吻禮儀,當然最後不忘記帶上老爸遞給他的安全套。




我做志願者活動時認識了Bill,他有3個兒子,每個兒子首次約會時都會拉著他嚴肅又害羞的詢問意見,約會結束後如果一切順利也會和他聊聊感受。Bill告訴我其中一個兒子16歲首次約會回來告訴他「我們接吻了。」Bill的回復是「希望你當時很紳士、很溫柔。」我無法想像這幅場景發生在中國一對父子之間。







蒙特利爾大學的心理學工作者Daniel Paquette認為,「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更多作用於撫慰和使孩子平靜下來,而父親和孩子的關係則在引領孩子走向世界的部分表現得更為突出。良好的父子、父女關係會幫助孩子的獲得這些需求的滿足:被刺激和喚起情緒,感到驚奇,超越極限,勇於面對危險,抗壓能力強、在陌生的環境中無所畏懼、敢於獨立生存。可見,一個家庭中當父愛缺席時會給孩子造成多麼大的創傷。」




那麼,什麼才算是一個好父親呢?




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Michael E. Lamb把孩子的生活中父親參與程度分為互動程度(

比如通過語言、遊戲、照顧直接互動

)、可及程度(

孩子覺得在自己需要父親的時候,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對方的回應和支持

)和盡責程度(

滿足了孩子成長所需要的資源需求,不僅限於物質

)三個指標。







這三個指標讓我想到了現實中兩位好父親模範:一位是暢銷書《數學之美》和《浪潮之巔》的作者、計算機科學家吳軍博士。當他的女兒到了快要上大學的年紀時,他詳細研究了美國的高校、陪同女兒走訪了美國和歐洲等多所大學,力求選出最適合孩子的那所學校,最後著成了《大學之路:陪女兒在美國選大學》這套書。




還有一位是矽谷工程師憨爸。他來美國後發現了中美教育的極大差異,於是進行了大量的記錄、總結、研究,在他的《矽谷工程師爸爸的超強思維訓練課》里你能看到他在訓練孩子的理、工、藝術、閱讀能力等方面下的諸多功夫。比如,如何給孩子淺顯易懂又生動有趣地解釋引力波、如何教小學生建模、為了培養孩子的契約精神怎麼與他們簽訂合同才有效等。




成為好父親總結下來無非兩點:

1.要投入時間和精力,而且這種投入可能需要與你的工作去對半分、甚至更多;2. 發現自己的閃光品質和長處,然後言傳身教用它們去影響孩子。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每一位中國老爸,行動起來吧。




世界華人周刊(wcweekly)版權所有  華哥編輯


周刊推薦 

【點擊藍字可以直接跳轉到文章】





  • 真正高情商的人,不會用這種方式聊天




  • 美國父母個個都是「話癆」和「戲精」,卻讓孩子受益匪淺



  • 中專畢業的她,如何用5年從服務生成為世界記憶大師?



華哥誠邀您加入

世界華人周刊

作者群!


希望您是周刊讀者、有成熟寫作經驗、了解新媒體。


勾搭華哥微信 

zglgag168


馬上入伙




華哥推薦好物


??





本刊是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合作方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

「華人優品」推薦好物

 

順手點個讚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鞏俐牽手70歲世界音樂大師: 錯過了張藝謀,她沒有錯過愛情
全球有上萬種牙膏,但這款紐西蘭國寶,秒殺一切口腔問題

TAG:世界華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