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政協委員施一公:科技評價不能唯論文數量是瞻

政協委員施一公:科技評價不能唯論文數量是瞻

施一公委員:科技評價不能唯論文數量是瞻

兩會聲音

在這幾天的政協科協組討論中,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委員一直保持低調。別人說話,他默默記錄,很少主動發言。

6日下午,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施一公開口了。

「我們來看第8頁,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兩倍,技術交易額翻了一番。」施一公頓了頓,「也就是說,發明擁有量是之前的3倍,技術交易額只有之前的兩倍。平均每個專利交易額是五年前的66.7%,數字不增反降。」

出了什麼問題?「這是科技評價體系的問題。」施一公說,在各個單位,無論是決定晉陞還是評績效,都會把專利數、文章數、被引數和文章發表期刊的影響因子數作為重要參考指標,「這個風氣愈演愈烈」。

「我以前預測,中國的論文數量會在2020年超過美國,沒想到提前完成任務。」施一公說。

據記者了解,日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發布《2018年科學和工程指標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發表學術論文42.6萬份,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不過,根據權威統計口徑,我國國際科技論文數量連續第八年排在世界第二位。

無論是第一還是第二,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整體提升。

但施一公也表達了憂慮。他聽說,一些科技組織的評估還認為,中國科技實力超過了美國。「我很擔心。」

坐在一旁的中科院院士袁亞湘委員聽到這句「我很擔心」,也點了點頭。

「我再說得直白一點,文章數量,引用率,文章發表雜誌的影響因子,在我們這麼大的國家,都可以人為提高。我想大家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施一公說,「如果我們互引多了,雜誌影響因子就上去了。我們要把這三個指標做上去,易如反掌。」

有了數字指標,大家就拚命做數字,但沒有數字指標,誰好誰壞,怎麼評?

「我沒有特別好的建議。」施一公坦言,「但美國不會強調這個,不會專門把它(數字指標)拿出來。」施一公強調,他堅決反對「論文無用論」,但有些文章,就是垃圾文章,「純粹為發文章而發文章」。「導向如此之強,評價如此之立場鮮明,造成負的面影響非常大。」

還是得進一步改善科技評價體系。

「國際上的辦法,就是不看論文,看專家。」施一公身子微微前傾,靠近話筒,「在很多國家會這樣,看頂尖專家的觀點。不是把領域裡所有專家聚在一起,抽籤弄出一個評審委員會,靠平均水平是不能引領科學發展的。」

前來聽取意見的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回應說,科技評價這個問題,很敏感也很困難。

「我們叫『三評』,項目評審、人才評價和機構評估。可實際上問題很多,每個人意見不同,出台大家都滿意的方案是非常困難的。」徐南平說,他們將按照程序來出台關於「三評」的指導意見,並進一步聽取多方意見。

(本報記者 張蓋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子公司收購母公司 戴爾尋求變相上市
「底層導演」教你理解和善待「窮人」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