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絮畫傳承人李海紅:讓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百姓家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經時光的洗滌愈發綻放出奪目的光彩。早在明朝初期,勤勞的人們就創造出用棉花作畫的方式,時至今日衍變成為棉絮畫。
李海紅是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棉絮畫項目傳承人,他向記者回憶道,「我從小就看著父親創作棉絮畫,自己小時候對棉絮畫也非常感興趣,耳濡目染就學會了,再經過父親不斷的指點,到現在我能夠創作出擁有自己風格的作品。」
沉心靜氣 一絲不苟做藝術
在眾多創作素材中,李海紅最鍾情於馬,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徐悲鴻先生的馬為選題,一匹匹奔跑著的駿馬經過他的雙手赫然「站立」在紙上,使毛絨絨的馬兒更加生動,整體看起來也更加立體。每一縷馬鬃的染色,每一匹奔馬的神態和每一條馬尾隨風飛揚的感覺都被李海紅刻畫的靈動逼真。
「你要讓它看起來很逼真,對細節要求是十分嚴格的,每匹馬在奔跑時候的神態、鬃毛等等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說要做得像主要看眼神,但對於動態的動物來說,如何自然、形象的將風吹動它們的毛所展現出的情形表現出來這很重要。」
李海紅講道。
記者在李海紅的工作室看到畫架上張張泛黃的駿馬圖,紙邊已有了磨損的痕迹,李海紅說:
「
「我經常看這些圖,不停的在腦海里想怎樣創作才能讓它傳遞出一種生命的狀態,我想給予這些作品更多的靈氣,如果有一天我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夠感受到生氣那麼它就是成功的。」
」
李海紅一絲不苟做藝術的精神是對「傳承」二字最好的詮釋,只有不斷深入畫面才能創作出更加靈動的作品。
免費收徒 讓傳統文化「走出去」
棉絮畫發展到現在已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結合現代人的審美,李海紅和他的師兄師姐們將油畫、水粉畫、雙面紗影、立體古典末骨畫等畫種和棉花結合形成了新的風格。
他們為了讓傳統文化走進現代家庭,創新出棉絮畫肖像製作、棉絮畫私人訂製等多種形式的作品,面向兒童推出了兒童棉絮畫教程,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學習傳統文化,在創作中開動大腦,真正做到寓教於樂。
李海紅告訴記者:
「
「現代年輕人比較浮躁,很難沉靜下來做好一件事,但文化仍然要傳承,不能在我這一代斷了。我想要棉絮畫『走出去』,所以我們工作室免費收徒,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們這個大家庭,歡迎有更多的年輕人給我們注入『新鮮血液』,讓這種非物質文化藝術不斷延續下去。」
」
TAG:陝西文化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