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筆記
今天聽書聽了張宏傑先生的《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由於聽書是把幾百頁的書籍總結概括後的再創作,所以有很多地方語焉不詳,講書中大致把中國國民性的演變歷程分為春秋時期的貴族文化——魏晉時期的士族文化——宋元時期的平民文化——元明時期的流氓文化——清朝時期的奴隸文化這五個發展階段。
春秋時期的貴族文化
春秋戰國的貴族文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徵:1、遵守信義:春秋貴族之間打仗,講究戰爭規則,不攻擊受傷的敵人,不俘虜白髮老人,敵人處於險地是不趁人之危等等表現,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宋楚之間的泓水之戰,不推人於險,不迫人於阨。現代人可能覺得愚蠢,在春秋時代,宋襄公的做法是獲得很高的讚譽的;2、珍惜榮譽:孔子的弟子子路,臨死前也要正個人衣冠,以保持良好個人榮譽;3、勇敢尚武:尚武精神不是美國、俄羅斯這些國家的專利,在春秋戰國到宋代之前,中國也是很有尚武精神的,楚康王即位五年未發動戰爭,擔心百姓非議,認為他懦弱無能,忘了先君霸業。貴族文化到了後來就慢慢衰落了,中國的貴族社會到公元前三世紀就慢慢消亡了,在秦國統一之後,提前進入到了大一統的社會,由於統治的需要,用分家的方式消滅貴族存在的基礎。而西方由於長子繼承製而一直延續到了十七世紀。
魏晉南北朝的士族文化
自漢代之後,人才的發掘實行薦舉制。由地方官推舉地方人才來做官,地方官舉薦自己熟悉的同層階級的人才。階級相對封閉,就形成了一個在皇帝和百姓之間的士族階層。尤其以魏晉南北朝為最,形成了士族文化,士族文化的主要特徵有:1、重視門第的選官途徑:貴族被廢除、科舉制還沒有被發明,官僚體系的產生靠舉孝廉,九品中正制等方式。曾經有人問過魏孝文帝,為什麼選官時那麼重視門第,孝文帝說大戶人家的子弟,就算不是特別突出,最起碼在家族的熏陶下,通識禮儀,熟悉典章,當起官來更有優勢;2、蔑視權貴: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皇權更迭遠勝於世族大家,王權不在權威,士族更具獨立性,導致了藐視權貴的社會風氣;3、挑戰名教:最出名的就是竹林七賢,這些人放浪形骸,追求真性情的精神風貌。
宋元時期的平民文化
在隨後的隋唐時期,雖然已經有了科舉制,但是由於薦舉制的慣性延續,士族門閥依然把控統治階層。直到宋代,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兵變,重文抑武,關閉其他可能的向上通道,把整個民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科舉考試上,科舉成為唯一的向上通道。也讓社會各階層通過考試能自由流動,從而打消叛亂的動機。最終形成一個階層流動的平民社會。平民文化有以下特點:1、皇權獨尊:宋代皇權高度統一,再沒有世家大族可以和皇帝相抗衡;2、民間自由:之前的朝代,等級森嚴。到了宋代,整個社會瀰漫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清明上河圖就給我們展現了一副北宋市井生活畫卷。3、市民文化:平民通過科舉湧入上層社會,雅俗之間沒有了嚴格界限;中國文學在宋代開始口語化的寫作方式。
平民文化過渡到流氓文化
宋代尊文抑武,導致的後果就是對外戰爭,屢戰屢敗,最終導致宋朝滅亡。在元朝統治後,帶來了兩大惡果,一是大量文化典籍被毀,二是大量名臣儒士被殺,精英文化階層幾乎消失殆盡。元朝統治者處於對漢文化的戒懼,一度切斷了漢族士大夫的向上之路,科舉一度被取消,導致知識分子從「四民之首」跌倒了「十丐九儒」的地步。而元明時期的統治者文化素質也是遠遜於前代統治者的。元朝馬背上得天下,一向輕視文化。明朝皇帝更是奇葩多,好煉丹的、好吃春藥的、好做木匠活的。元朝開始,沒有一套自己的意識形態,儒家禮義被棄之不用,全國上下道德水平迅速下滑,社會風氣持續惡化。愈來愈多的漢人,由於地位低下,選擇攀附權貴,出現了流氓階層和專制權力的高度結合,中國人的精神層面出現流氓化的趨勢。
清朝的奴隸文化
到了清朝,清朝皇帝的文化水平是高的。雖然同樣是少數民族統治,清朝皇帝是最善於學習漢文化的,康熙雍正乾隆都是文化素養都是非常高的。但是清朝的統治,希望大臣能全心全意的為皇帝服務,甚至連儒家的人格追求也棄之不用,大臣成了皇帝命令的執行者,成了皇帝的奴才。春秋時代的珍惜信義、珍視榮譽的貴族精神到了清朝,徹底墮落成了奴性文化。
大體的內容根據聽書,我做了整理,其實看來有些地方的證據還是稍顯薄弱的。有機會還是要讀讀原書,才能真正了解作者的思想。
TAG:莫折柳的亂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