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為什麼不恨侵緬日軍?日軍宣傳海報的秘密
1941年12月,日軍橫掃泰國、馬來亞等地後,迅速北上入侵英屬緬甸。作為當時中國抗戰的後方運輸通道,緬甸直接關係中國存亡。在此背景下,杜聿明率中國遠征軍約10萬人赴緬協助英軍抵禦日軍入侵。
錫當與蒙巴林之間的鐵橋,是通往仰光的唯一交通要道,英軍第二緬甸旅在此防禦,但在日軍的強攻下,英軍於1942年2月23日將鐵橋炸毀後撤退。佔領鐵橋的日軍步哨在此執勤,胸前掛著鬼子的骨灰。
日軍第33、55師團於1942年3月3日渡過錫當河,3月7日佔領勃固,先頭部隊3月8日侵入仰光,3月9日仰光淪陷。和過去的表現一樣,駐防於此的英軍早已撤得不見影蹤。不要奇怪英軍為何總是撤退,橫行全球的日不落帝國,這時候不光戰鬥力差,而且根本不願意為殖民地拚死賣命。中國在正面戰場極為艱難的形勢下派出遠征軍赴緬作戰,就是因為英軍過於軟弱,根本守不住緬甸。
緬甸的勃固車站,是盟軍援助中國的重要據點。1942年3月7日,日軍佔領勃固,切斷了盟軍援助中國的通道,這直接導致了國軍正面戰場彈藥和物資補給困難。
1942年3月19日,遠征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死守同古以掩護遠征軍主力集結。因主力第5軍遲遲末動,英軍又空開了右翼,造成日軍包圍200師。200師苦戰12天,殲敵5000餘人,掩護了英軍撤退,為遠征軍後續部隊贏得了時間,最後主動撤出同古。此戰,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開戰以來未曾遇到的最猛烈抵抗,是緬甸防禦戰期間作戰規模最大、堅守時間最長、殲滅敵人最多的一次戰鬥。圖為遠征軍撤出同古。
日軍33師團經過三天三夜連續進攻,於1942年4月17日佔領了緬甸最大的油田仁安羌。有一支英軍由於撤退不及時,被困在了仁安羌。中國遠征軍新38師師長孫立人應英軍請求,率千餘人進攻日軍,以傷亡500多人的代價撕開了突圍口子,解救英緬第1師7000餘人,幫助英軍俘虜及美傳教士、隨軍記者等500餘人突圍,還擊斃了日軍700餘人,這就是著名的仁安羌大捷。
孫立人將軍像。仁安羌大捷震驚中外,這是中國抗戰期間境外作戰的一次經典戰鬥,也是一場值得稱道的以少勝多戰例,極大地鼓舞了抗戰信心,使中國在國際上取得良好聲譽,孫立人一戰成名。
日軍徵用大象運輸作戰物資,於4月29日佔領蠟戌。蠟戌是滇緬公路要塞,英美援助中國的物資是從蠟戌車站卸下火車,改用卡車經滇緬公路運往昆明、重慶。
日軍第5軍18師團、55師團協同向曼德勒進攻,野戰重炮第3聯隊、18聯隊用重炮轟擊城防。曼德勒是緬甸古都,也是英美援助中國的重要據點。曼德勒失守後,日軍兵鋒直指滇西,中國大後方成為前線。
1942年5月19日,日軍宣告緬甸戰役結束。特務機關「南機關」對民眾散發傳單,進行宣傳拉攏。日佔期間,緬甸成立了巴莫傀儡政府,組建了以昂山為首的「獨立義勇軍」。由於日軍的宣傳煽動,「義勇軍」從200人擴充到5000人,而且幫助日軍對英軍和中國遠征軍作戰。
日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設計的宣傳海報,鼓吹代表亞洲各國的民眾團結在一起對抗西方國家。日軍的宣傳在緬甸起到很大作用。
日軍在緬的倭墓,迄今受到緬甸人保護。緬甸人為何不恨侵緬日軍,亡國之後還幫日軍打中國?一方面,日軍的宣傳起到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在緬甸人看來,他們被英國人統治已久,日軍是來「解放」他們的,日軍佔領緬甸後宣布緬甸「獨立」也讓蒙蔽了很多緬甸人。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緬甸人態度冷漠,原因也在於此。
※中國有「三個半」軍事家,此人排第二,劉帥算半個
※中國航母為何燒鍋爐作動力?只要產生高壓蒸汽,劈柴燒都沒關係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