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年:介紹一個世紀前的童蒙讀物
春節後到上海參加紀念譚季龍 (其驤 )先生的學術討論會 ,順便去蘇州買了點舊書 ,當然算不上是什麼善本 ,不過總還有點用處 ,《香山詩選》就是頗有意思的一種。 這是選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詩 ,六卷兩冊 ,有選者曹文埴的序和光緒十七年 ( 1891年 )黟縣李宗 的重刻序。回家後查了《販書偶記》和《續編》 ,卻未見著錄。但書後還附了一頁有「狀元閣爵記印」六字的售書廣告 ,此六字下還開列了「江南聚寶門三山大街大功坊郭家巷內電線局西首秦狀元巷中李光明家自梓童蒙各種讀本 ,揀選重科紙張裝訂 ,又分鋪狀元境 ,狀元境口狀元閣發售 ,實價列下」一段話 ,而這個李光明家正是其時南京著名的刻書鋪。 則此書當是李宗出錢交付李光明家刊刻 ,刻成後書版也就存其處印售。是否因銷路欠暢 ,印本未曾流入北京 ,沒有被《販書偶記》編集者舊書業資深人員孫殿起見到 ,那就不得而知了。
白居易詩本是常見書 ,此選本也未見特色 ,我說有意思仍在這一頁廣告上面。 因為可以從廣告上面開列的 109種書冊名目 ,來了解清季光緒年間通行的「童蒙各種讀本」究竟是些什麼。
廣告是分類的。開頭一類叫「蒙訓」 ,第一部便是《聖諭廣訓》。其書包括康熙皇帝的「聖諭」 16條和雍正皇帝 1萬多字的「廣訓」 ,是清朝人的政治必讀書 ,要求「家弦戶誦」 ,考秀才時還得默寫幾條 ,其實都是帶本照抄 ,形式上重視一下便可對付過去的。 再是好幾種習字範本或曰字帖。 這是因為清人重視寫字 ,尤其是考進士的最後一關「殿度」 ,常常要按書法好壞來定名次 ,所以當時念書人寫字多數規規矩矩 ,比如今中學生大學生甚至貴為人師者寫的要順眼得多 ,自然也不會出現如今自言是書法家的那種「鬼畫符」式的貨色。值得注意的是所開列的這些字貼中只重視歐體—— 即唐人歐陽詢的字體 ,有《歐三字經》、《歐百家姓》、《歐千字文》、《歐體格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舊時開蒙讀物 ,俗稱「三百千」 ,這是用歐體書寫了以供小孩子既讀又習字之用。 這不知是否有關時代風尚 ,因為在我小時候是強調臨寫柳公權《玄塔》的 ,既難學又不好看 ,實遠不如寫歐字 ,可現在小學生仍叫寫柳字 ,不知是何理由? 「三百千」之外的開蒙書在這裡還有《聖賢孝經》、《三字孝經》、《弟子規》、《古事二十四孝》、《日記故事》、《昔時賢文》、《空谷傳聲》等等 ,自慚寡陋 ,除知道「二十四孝」外均未寓目 ,不敢妄加評說。
接著是專為小姐姑娘們備下的「閨訓」 ,只有《鳳鳴女兒經》、《女四書》、《醒閨編》三種。我非女同胞 ,連《女兒經》也只在什麼文章里看到引用的幾句 ,久已忘卻 ,不知糟粕中還有無精華。
再是「史類」 ,只有不知講什麼的《宛志》和《三才論略》、《龍文鞭影》、《鑒略》共四種。後兩種見過 ,只是傳授點起碼的歷史常識 ,說明當時小孩子是不必多讀歷史書的 ,因為科舉考試不考它。 正經地讀史治史 ,如陳寅恪先生所說「大抵於宦成以後休退之時 ,始以餘力肄及 ,殆視為文儒老病銷愁送日之具」 ,自然和童蒙無緣。
「史類」後面的「經類」則熱鬧了 ,有 31種之多 ,這是因為科舉要考《四書》、《五經》。 《四書》自然是朱熹的集注 ,《五經》則《易》、《書》、《詩》、《禮記》是所謂宋元人注 ,《春秋》則用《左傳》 ,這都是當時科舉所用的法定本。其中《左傳》的注本刻印了兩種 ,一種是杜預注加上宋人林堯叟的注俗稱《左傳杜林》 ,一種是杜注加上清人姚培謙的補註 ,在過去卻最流行。另外還有一套這《五經》的《旁訓》 ,即把簡要的注用小字附在經文的行間 ,大概是明人開始編刻的 ,我曾見過這類《旁訓》的明末刻本。 《五經》以外只有《爾雅蒙求》和《周禮節訓》,《十三經》不需要齊備。 還有《四書合講》、《四書備旨》之類也都是為做八股文準備的 ,後者我見過當時的石印細字小本 ,正文帶朱注在書頁的下半截 ,上半截則是講該八股題目的作法 ,讓帶進考場作弊用的。
「文類」有《古文觀止》和學做駢體文用的《六朝文 》 ,有八股文範本《目耕齋初刻》、《目耕齋小題》和金陵三書院的課藝。 則《古文觀止》此書 ,先師呂誠之 (思勉 )先生指出本也是為做八股文服務的 ,所以盡選些沒話找話說的文章。我記得黎庶昌選的《續古文辭類纂》也是李光明家刊刻的 ,但未列入此廣告 ,自然是不合童蒙學做八股需要之故。 「詩類」有《神童詩》、《唐詩三百首》、《千家詩》之類 ,還有做詩要用的韻書《佩文詩韻》和《詩韻集成》。 其中《千家詩》花樣最多 ,有 《注釋千家詩》、《五言千家詩》、《七言千家詩》、《國朝千家詩》、《小學千家詩》 ,除第一種外我都未見過。叫兒童讀詩並非指望他們成為詩人 ,是因為科舉除做八股文外科學家得做五言八韻的「試貼詩」 ,弄得當時的讀書人好歹得寫幾句能押韻能調平仄的詩 ,不致像今人老是發表不押韻不調平仄的所謂舊體詩。
最後兩類是「雜學」和「良方」。「雜學」中的《幼學句解》、《幼學瓊林》還算是給童蒙講典故的書 ,其餘《春聯分聯》、《演算法指掌》、《武經三子》、《道德經》、《圍棋譜》就都已超出了蒙學書的範圍。還有一冊《感應篇》 ,全稱叫《太上感應篇》 ,是舊時勸成年人行善的教條 ,順治皇帝以及乾嘉學派經學大師惠棟都曾給它作過注 ,《子夜》里吳老太爺不離身的也是此寶書。「良方」自然也是給成年人備的 ,有《達生篇》、《催生符》、《驗方新編》之類 ,奇在還開列了家常備用檢日子之類的迷信書—— 《玉匣記》以及《敬灶全書》 ,是否因為其中還有點藥方的緣故。
廣告上還都有價目 ,價錢最高是《左傳杜林》壹千貳百文 ,最低的是《神童詩》拾文 ,應是根據本子多少和厚薄來定。廣告下面有橫行白文說「以上價目一律制錢不折不扣」 ,廣告左邊有直行白文說「包修搬字擺板宗譜」。 後者是用木活字來包修家譜的廣告 ,其事說來話長 ,可另寫文章。
很慚愧 ,近年來在琉璃廠營業員和玩線裝舊書朋友的心目中 ,我已成為版本目錄專家了。但如上所說此廣告上的書我就多半未曾見到過 ,《販書偶記》等目錄書上也未著錄過 ,可見書後附印廣告除了意在圖利外 ,對讀者來說還可起廣開眼界的作用。 記得我上中學大學時 ,大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的書籍後面往往附有新書廣告 ,很可增長知識 ,解放後不知怎麼忽然不見了。 現在又恢復起來 ,我想是好事 ,只要不吹得離譜 ,不加進黃色調料便可以。
再是從這個廣告 ,可以看到當時的童蒙讀物 ,是以科舉需要而不是從培育青少年成長這個角度來編印的。這和今天中學生被迫圍著升學這個目標轉 ,是否仍有其共通之處? 我不懂得教育 ,雖然教了一輩子書 ,教育理論、教育史一本也未看過。不知撰寫教育史的專家教授們有未關注到這類童蒙讀物 ,包括解放前的種種「投考指南」以及今天禁而不止的種種高考複習書。我認為對此作點研究 ,當仍不無現實意義。
※成崇德:論清朝的輿圖與疆域的形成
※樊樹志:明末崇禎攘外與安內的兩難選擇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