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遊戲新世界
隨著網路遊戲的飛速發展,青少年擁有了新的社交方式,建立了新的家庭和友誼關係。
15歲的泰奧菲勒頭戴耳機,眼睛牢牢地注視著顯示3D圖像的電腦屏幕。他似乎與世界隔絕了。但這不過是看起來如此。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他正通過麥克風與他的朋友交談。「晚餐後,我們聚在一起玩遊戲,但並不僅僅如此……在遊戲載入或是休息時間,我們討論一切——老師、作業或是我們想要去看的新電影。」這位二年級的學生說道。私下裡,在他們各自房間幽暗的光線中,這一團體的成員繼續著他們白天未完的話題,看似孤單,卻並非無人作伴。
很久以前,那些皮膚糟糕,並拒絕參加課後補習的年輕極客或是遊戲玩家會被認為是怪胎,甚至被認為是失敗者或是患上了某種心理疾病。「情況已經逆轉了,如今,不玩遊戲的人才會與世隔絕。」專註於數碼應用的心理學家凡妮莎·拉羅解釋道。娛樂軟體出版商聯合會的調查顯示,94%的10至14歲青少年和92%的15-18歲青少年熱衷於這一消遣方式。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青少年都玩遊戲,無論是在他們的智能手機、遊戲機,還是電腦上。其中,最受歡迎的遊戲類別是網路線上遊戲,如《英雄聯盟》《使命召喚》《我的世界》《部落衝突》……
「所有人都知道這些!」去年經歷了轉學的13歲少年雨果說道,「我有些內向,但只要談論這些遊戲中的某一個,我便可以融入新的班集體中。」在這一探索友情和愛情的年紀,網路遊戲同樣是一種成長方式。「遊戲玩家可以在一局遊戲停止時與其他玩家交談。但是,與傳統交流不同,一旦言談變得過於私人化,玩家們可以立刻重回遊戲,重啟戰局。」心理分析學家塞爾日·蒂斯羅在他的著作《誰懼怕電子遊戲?》中揭示道。玩遊戲也有助於緩解因學習生活或是與父母關係緊張而產生的壓力。遊戲同伴的鼓勵與祝賀可以修復心理上的創傷。
個人與集體
「如今,不玩遊戲的人反而感到被孤立了。」
儘管在許多專業論壇上,玩家之間的交流是粗暴的。「玩家們通常自視甚高,並且會因無足輕重的事情而爭吵。」剛開始讀四年級的盧卡斯不無遺憾地說道。但這並不妨礙他在YouTube上觀看遊戲錄像或是與朋友一起收看電子競技冠軍聯賽。因為青少年最終仍會花費與打遊戲同樣多,甚至是更多的時間觀看並評論遊戲直播。「訓練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提高競爭力,我們必須要學習專業辭彙,了解如何在最佳時機出擊,知曉如何發布適當的表情。所有這些都是通過借鑒他人的經驗來完成的。」心理學與極客博主雅恩·勒魯指出。泰奧菲勒說,他曾在網上花了很多時間搜尋那些最好的組件來提高電腦的性能。「如果不想被邊緣化,就必須去適應,去年聖誕節,我把所有錢都花在了這上面。」他微笑著說。
一些人會毫不猶豫地向或許居住在千里之外的其他遊戲愛好者徵詢意見。「人們聚在一起,並與那些從來沒有機會在現實生活中見面的人交流。」17歲的朱爾斯說道,他與一名同齡的比利時少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即便如此,對於這些「青少年玩家」,年齡並不是一個真正的主題。許多人根本不知道隱藏在他們盟友或對手的網名背後的人究竟是誰。「我從來沒有跟我不認識的人一起玩遊戲超過兩三次。跟他們在一起時,我們的關係是非常膚淺的,並緊密地與遊戲相連。」泰奧菲勒指出。在他房間的門後,他的母親很高興聽到他有時用英語交流。「至少,這可以幫助他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她開玩笑地說道。
大場面
2017年9月3日,1.3萬觀眾聚集在巴黎樂雅會觀看《英雄聯盟》電競比賽。
長期以來,電子遊戲都被青少年的父母認為是造成一切學業問題的原因,或是一種傷害青少年思考能力的活動。而如今,電子遊戲正在為自己平反。「任何青少年中新興的文化活動,從根本上都會受到質疑。我們在電影的到來和漫畫的熱潮中,也經歷了同樣的道德恐慌期。」《虛擬體驗:玩樂、生活、在遊戲中學習》的作者、社會學家文森特·貝里解密道。這些自己也是握著遊戲手柄長大的新一代父母則完全重新洗牌。根據娛樂軟體出版商聯合會的調查,現在65%的法國人和他們的孩子一起玩遊戲。這是一個在兩代人之間發展新的交流及相處形式的機會。「我爸爸向我展示了他在80年代玩的任天堂遊戲機,之後,我們一起玩了Wii 機,而現在,是我向他介紹網路遊戲。」 朱爾斯講述道。那些玩遊戲的父母,可以禁止孩子們玩一些兒童不宜的遊戲,或者推薦他們一些有趣、有益於青少年的遊戲。在這個虛擬的宇宙中,為了生存或是擊敗共同的敵人,我們必須結盟,並找到最好的作戰策略,這對發展青少年的社會技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交流與互助的價值觀在學校,甚至是在職場都非常有用。如今,56%的法國人認為,電子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成長發展。虛擬世界會變成完全正面的么?我們見證了3次不同的電子遊戲討論浪潮,第一次是在20世紀70年代,一次探索性的浪潮。第二次是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針對電子遊戲的暴力內容與成癮性。相反,自2000年以來,我們更多地關注電子遊戲的正面意義。據專家介紹,我們正在尋找所有觀念之間的平衡點。電子遊戲成熟的時代是否即將到來?
原文作者:阿曼蒂·伊魯
[譯自法國《快報》]
TAG:海外文摘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