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爭讓女人走開!婦女大聲說不!

戰爭讓女人走開!婦女大聲說不!

Salute

 Now That"s What I Call Music!88

Little Mix 

00:00/03:07

溫馨提示:配合音樂閱讀,體驗更佳!

題 記

歷史,推倒固步自封的牆,帶你跳出時空的想像力。當人仔細地去梳理和面對過去時,當下嘩眾取寵無法躲避的廣告宣傳和不假思索根深蒂固的理所當然,會顯得蒼白和無力。那些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情,讓人得以從情緒化的發泄和假大空的口號里解脫出來,平靜而誠實地面對自己,面對人性,從而理解世界改變世界。

三八婦女節,是爭取勞工權益,是抵制戰爭,是呼籲個體自由社會平等的日子。

地鐵里,手機上的鋪天蓋地的「女神節/女王節」,其實就是三個字,「買買買」,而且催你買的還是非常固定的產品和服務,幾乎全部都是關於外貌身材和娛樂的。

你要有女子力嗎?請掏錢去健身房買最貴的運動裝備管理好你自己的身材;你要表現你自己嗎?請花錢購買xxx貴价化妝品首飾衣服;你要做女神嗎?請去烏髮纖瘦紅唇美髮美甲。

什麼時候,我們對於女性的定位如此的狹隘?什麼時候,我們對於女性在公共空間的想像如此地狹隘?

但對不起,其實這個節日,還真不是為慶祝光鮮色相為先的虛假的「美」設立的,根據聯合國的定義,該節日慶祝的是女性作為平等的個體參與到政治,經濟,和各類社會公共事務的成就,慶祝的是性別平等一步步艱難推進的篳路藍縷。我們不需感激虛幻的神秘的時代力,我們慶祝我們一直都有的激情信念和行動力。

如今慶祝的三八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全稱是國際婦女節。

1909年,為了紀念1908年抗議女性工作條件惡劣而發起的紐約大罷工,美國社會主義黨定了2月28日為國家婦女節。

1910年,第二屆哥本哈根婦女國際會議,為了推進全球女性投票權的落實,提出了慶祝國際婦女節。

1913-14年,俄國婦女在三月八日發起抵制一戰的活動,作為倡導和平運動的一部分,歐洲很多國家,也決定往後要在婦女節舉行以反對戰爭和增強社會團結為主題的遊行和活動。

1917年,俄國繼續在婦女節舉行「Bread and Peace」(麵包與和平)遊行示威,幾天之後,女性獲得了投票權,

100多年前,這個節日因為爭取女性平等的政治經濟權利而產生。

裝配轟炸機機首的女兵

除了呼籲戰爭和平,在烽火紛飛的年代,女性也在戰場或者國內,作出自己本不該被磨滅的貢獻。

二戰中,以美國為例,有大約35萬的女性自願服兵役,700萬參加到各類戰爭輔助的工作中去,大名鼎鼎的漢子「we can do it」海報就出現在這個時期。

而在龍慈善基金會找到的抗戰老兵中,也有不少女性在醫療隊甚至是前線流下過自己的血汗。

廣東女子義勇軍

在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之後成立的女子義勇軍,就是對女子不(一定)愛紅妝愛武裝的最好註腳。

抗戰時期的女兵正在接受訓練

70多年前,鮮活的個體生命,書寫了女性可撐半邊天的歷史,充實了國際婦女節的意涵。

而歷史,也並不總是一直前進的;社會並不會自然而然地走向更平等和更自由。

以美國為例,二戰時政府嚴格定義女性的參戰是戰時的,並且沒有給予她們和男性士兵同樣的上升渠道和發展空間,並且出現了讓女性回歸家庭,把工作再次騰出來給(戰場回來的)男性的社會思潮。

但在戰爭和工作有過出色表現的女性再也不甘於被困在家庭,60年代,從美國開始,開始了持續的全球思潮的婦女平權運動

奧斯卡影后Emma Stone在最近的電影《性別之戰》中,出演了70年代要求男女運動員同薪同酬地網球運動員Billie Jane ,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詞,(女權)「並不是說男女誰天生優越或者低劣,我從來沒有這麼說過,(這不是誰比誰優秀的問題)我只是說女性值得平等的尊重和對待!」

但男女同工同酬的問題,在世界範圍內依然任重而道遠。

在中國,1942年,國民黨中央婦女部發表公告:「公啟者,三月八日是國際婦女日」。中國共產黨黨史在廣州舉行了首次支持男女平等的遊行活動。

左為1941年的燕京大學女學生,右為在延安的丁玲和她的作家朋友

而1942的3月8的解放日報,刊登著丁玲的文章:「世界上從沒有無能的人,(我們)有資格去獲取一切的。」

文章的開頭,她嘆氣式地問,「『婦女』這兩個字,將在什麼時代才不被重視,不需要特別的被提出呢?」這個問題,好像現在都依然鮮活。

婦女節,慶祝的應該是這樣一個願景:所有個體不被性別標籤所框死,她們可以自由地成為想成為的人,迸發出自己的活力。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不需要端著做女神女王,也不需要做大男人硬漢子,你可以慶祝和擁抱你現在的樣子。

最後送上今天Google Doodle上的婦女節特輯,「Her Story Our Story」(她的故事我們的故事),世界各地的女性用彩色書寫著自己的豐富的不同的生命。

我們選了一個見證過柏林牆倒塌的藝術家Anna Haifisch的作品 「NOV 1989」(1989年11月)

中文翻譯:(我生命中的大變化是….)

(32萬人在我家鄉的大街上發起了和平示威)

(一個月後,柏林牆倒塌了)

(忽然大家可以決定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那會我可以決定當一個藝術家)

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艾維和真如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以「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為使命,源起於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動,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註冊成立。基金會致力於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士兵提供人性關懷,關懷服務抗戰老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兵回家 的精彩文章:

哪有什麼歲月安好,不過有人在默默負重前行
那個最知名的越戰烈士母親,今天離開了我們

TAG:老兵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