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內首屈一指的國畫大師鄒析伶,多次獲全國大展獎項!

國內首屈一指的國畫大師鄒析伶,多次獲全國大展獎項!

鄒析伶:人物畫中的時代情韻

「相由心生」,與人的「文化歸屬」是有必然血脈關聯的。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古代山水畫論中所說的「心起丘壑」、花鳥畫論中所說的「借物抒懷」等理念,即應是一種「大襟懷」觀照下的文化選擇。

所以,在「相由心生」語境中生成的「技術哲學」的觀念的觀照下,畫家所表達的美好的畫面,往往會造就出一種嶄新的世風。

——著名美術評論家付京生

鄒析伶,又名鄒麗。國畫家,生於膠東半島,現居於北京。

作品多次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性大展並獲獎。現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千墨藝術網特邀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析伶畫社主理人

用畫筆記錄時代的情韻

畫家鄒析伶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她的筆墨,既闡釋了對人生境遇的思考,也有藝術家對時代的描摹。

「上世紀70年代是承上啟下的時期,我們記錄的是時代中的所聞、所見、所想。」人物畫是鄒析伶最重要的創作題材,在她看來,人物畫創作最能表達藝術家的心情與心境。從時尚女性到滄桑老人,從市井情趣到大型創作,畫中人物透過細膩的筆觸流露出不盡相同的氣質美,同時,時代的情韻也洋溢在整個畫面中。

有評論表示:「鄒析伶是一位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她立足於時代,傾心於對時代女性的深入觀察,從美學、文化的層面去把握女性的心靈美、氣質美、形象美,用藝術的眼光去挖掘女性本身蘊藏的璀璨的美麗和多姿的輝煌,去認知女性身上所包涵的清麗、時尚的光彩。」

鄒析伶的作品《記憶》,表現的是上世紀90年代流行一時的櫥窗模特職業,畫面除了展現女性的時尚美感,更多是記錄消失的時代印象。

《紅色記憶》

用心感受生活的女人最感性

雖然致力於創新,但畫面中平和的色彩、獨特的線條以及精準的造型表現出鄒析伶紮根傳統的基本格調。為了追求作品精神內涵與形式語言表現力的豐富性,鄒析伶並沒有走上實驗水墨或非水墨畫的路子,她強調的是「保持與傳統水墨人文精神的一脈相承性」。

鄒析伶的作品有著女性畫家特有的細膩,但更多是一種人文情懷。除了表現都市中的人物形象,西藏地區的風土人情是畫家重要的創作題材。鄒析伶曾多次前往西藏採訪,用腳與心感受藏區的生活。與普通的甜美的人物形象不同,藏民們的眼神與膚色有著歲月和風雨塑造的滄桑,鄒析伶讀到了「苦澀」之美。她筆下的藏民,每一張面孔都在訴說著淳樸的品質和堅毅的精神。藝術家桑建國表示:「鄒析伶一直在創作人物畫,大部分作品表現的是西藏風情,並且屢屢獲獎,入選全國美展。看了鄒析伶的人物畫創作讓人感受到她對生活的熱愛和藝術追求的執著。」

保持初心,畫中不忘反思

在創作過程中,反思畫理畫論已經成為鄒析伶的一種習慣。如何把握法與無法的尺度?如何處理情、景、境的關係?傳統文化、藝術現狀和未來走向如何?對於這些問題,鄒析伶有著自己獨到的思考。

在畫家看來,在創作中與其說是在追求形式美感,更多是帶有學術性的探究精神。「徐悲鴻曾經把畫家分為兩個類型:學究型和明星型,前者不為取悅觀眾和市場而作,格調是高尚和純正的。然在共同的精神價值取向下,水墨是人的精神素質與人格力量的最真實的反映,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和藝術追求使藝術品的格調顯示出微妙的個性差異。」

八大山人

鄒析伶以八大山人和潘天壽為例講述了二者筆墨面貌上的不同:「八大山人的大空間多是空白處,潘天壽卻往往把有形的物體如山石做誇張的處理。八大山人的形體多由弧線構成,而潘天壽卻改為方折。這一虛一實,一圓一方,造成了風格的差異。」

潘天壽

畫作精選

2014—2015藝術年鑒:

2014年作品《遠方》

入選金陵文脈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4年作品《天路》

入選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4年作品《放飛心情》

入選丹青揚州 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5年作品《生命之源》

在泰山之尊.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中獲優秀獎。

2015年作品《假日》

入選翰墨齊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5年作品《祈願》入選水墨彭城全國寫意中國畫作品展。

身為一位勤于思考與探索的藝術家,鄒析伶有著自身的堅守:文人畫所強調的知識、思考、讀書、行路之道不能丟。文人畫家講人格修養,修養就是人的全面發展,就是使閱歷得到豐富,性情得到陶冶,領悟力和境界得到提高。

在鄒析伶看來,只有由畫、文、論匯合起來的綜合結構,才能大致展現畫家的人生思想與藝術世界,也讓人看到畫家多年的踐行——乃是一條研史、求思、治教、探藝諸方面匯通化合的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鄒記福 的精彩文章:

TAG:鄒記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