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懷瑾:讓人懼,不若讓人敬

南懷瑾:讓人懼,不若讓人敬

魯哀公問:「怎樣才能使百姓服從呢?」孔子回答說:「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會服從你;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不會服從你。」

南懷瑾先生說:「所謂服與不服,在德不在力。權力的使人服是霸術、霸道;道德的使人自然順服,才是王道。但人生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到了那個權位,以後的情況就很難講了。譬如我們平時常會說,假如我坐上了某一位置,一定會公正,但是真到那一天時,卻又就做不到絕對公正。

人總會受人情的包圍,例如,人家送高帽子,明知是高帽子,可仍然覺得很舒服,這就是要命的心理了。看戲容易做戲難,所以我們批評歷史容易,身為當局者時,就真不容易了。由此可見,一個人能夠做到公正廉明,真是一種最高的修養。」歷史上對於曹操的評說褒貶不一,有人說是「能臣」,也有人說是「奸雄」。但不論史書上如何謄寫,曹操在兵將和百姓中還是很有人望的,這正是因為他行王道而不行霸道的緣故。

踐踏麥田只是小事一樁,曹操完全可以不用理會,而且以他的權勢也沒有人會出來指責,但是曹操卻沒有這樣做,而是秉持著公正的原則處罰了自己。雖然只是一縷頭髮,但意義卻不可謂不大。史上對於劉備和孫權都大加褒讚,但曹魏卻始終力壓吳蜀,實力穩坐三國中的首席,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孟子·公孫丑上》中有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誠服也。」宋代范文正公在《奏上時務書》中言道:「臣聞以德服人,天下欣戴;以力服人,天下怨望。」以力服人會只會讓人感到恐懼和屈辱,恐懼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怨恨;只有以德服人,讓人心生敬意,才能使人真正的臣服。

讓人懼不如讓人敬。用殘酷的手段鎮壓,使得人人懼怕自己,自己就會成為孤家寡人。這種懼累積到一定程度會在人們的心裡形成一種怨恨,一旦怨恨無法壓制,人們就會起來反抗;修身立德,使旁人信服自己,時間久了,這種信服就會形成一種信仰。「服眾」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而「服眾」卻非常難以做到。

心得感悟

在強權與暴力面前,沒有人不畏懼它,所以出現「眾人之唯唯」也就在所難免。然,一個人到底是要人「唯唯」之畏,還是要人「諤諤」之敬呢?不少人錯誤地以為別人馬首是瞻的原因是自己英明,於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別人怕他、懼他,以此凸顯自己。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寫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與大家交流學習心得哦!學會分享,自己會學到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論語》憲問篇第十四 07
南懷瑾:萬事隨緣,不爭不搶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