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矽谷到北京一年札記

矽谷到北京一年札記

↑↑↑ 傳播科大故事,歡迎關注或轉發

第123期

周喆吾,十歲進入北京八中神童班,十四歲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耶魯大學計算機碩士畢業後到矽谷做項目主管,主導了Uber北美會員忠誠度計劃和司機加油卡項目,從零到一參與了全世界第一個大型Swift項目LinkedIn iOS。隨後回國發展加入摩拜單車擔任移動端負責人,迅速成為備受矚目的「科技新星」。現為MetaApp聯合創始人,連續創業者。

過去的一年,很多人問了我這些問題:

1. 為什麼要回國?

2. 為什麼不在美國創業?

3. 在摩拜是什麼體驗?

4. 回國感覺如何?

5. 為什麼上非誠勿擾?

6. 為什麼離開摩拜去創業?

這篇文章記錄了我做的一些思考和決定,統一作答。

1

為什麼要回國?

去年這個時候,在矽谷一天天的從熱血青年變成行屍走肉,屢次想衝破亞裔工程師的竹子天花板,又屢不得法。於是請了兩周假,回北京拜訪中科大、耶魯的各位創業CEO;在真格基金pitch我當時的在線教育項目的時候,真心意識到我有多麼的不接地氣。同時,我對中國創投圈無比嚮往。既然不夠實力自立門戶,就先與英雄為伍,跟鄒嘉、楊毓傑和夏一平(摩拜CTO)聊完後回去就給Uber交上了辭呈。

猶記得那個月,我心中激蕩,與朋友們喝告別酒,在舊金山、山景城、伯克利一處處留影,矽谷的一幕幕猶歷歷在目,而北京的一切都那麼新鮮刺激,歸心似箭,中二的我跑到金門大橋大吼:綠卡、期權、房子、跑車、MBA,咱們就此別過!

那時心想,我周小麥定要在北京做出點動靜再回來 -—— 一年以後,動靜沒多大,倒是學到了太多太多,關於創業,關於內心,關於世界到底是什麼模樣。

2

為什麼不在美國創業?

實際上,我在美國做過一次技術創業,聯合創辦了一家車載智能硬體公司。我們做了一個智能投影導航儀,連接谷歌地圖,手機放在口袋裡,駕駛信息就會清晰的投射在前擋風玻璃上。在拉斯維加斯電子消費展(CES)發布產品,到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募集了百萬資金,又殺到YC終選,一路摸石頭過河,卻總覺得自己是門外漢。那時候,想約風投公司的合伙人,都要從分析師到投資經理,一個一個巴結。後來反思,當時擺在面前的是三座大山:綠卡身份、社會資源和與創新旋渦中心的距離。類比來說,一個坦尚尼亞小伙,想在中國做生意可以,做生意做成馬雲,說實話,完全不可能。有了這次經歷,我一方面明白了自己適合創業,一方面明白橘生於南,我必須要回北京。

3

在摩拜是什麼體驗?

剛回北京,我決定進入2017年風口浪尖的獨角獸公司摩拜單車,擔任移動端負責人。感謝鄒嘉和夏叔的賞識,做出了一系列經典的增長產品,經歷了一次狂飆突進的搭建團隊,又與友商ofo小黃車紋枰論道、刺刀見紅的過程。那時候,我們的戰略是多面開站,背靠騰訊大樹,一邊狠拼國內市場份額,一邊超維追殺滴滴專快,同時降維打擊海外市場。在摩拜的工作中,我獲得了極大的快樂,角色轉變後,在美國職場中被忽略的戰略思維、管理能力,都變成我的核心競爭力,快馬遇伯樂,偌大疆場任賓士,幸甚至哉!

4

回國感覺如何?

對於不追求工作生活平衡的我來說,有了精彩的工作就足夠了。生活體驗,總結起來就是一步步降低自己的預期和從物質中獲得幸福感的閾值,物質不夠朋友來湊,幸好往來皆人傑。工作後第一次感覺到手頭不寬裕,明白了中國的中產為什麼如此焦慮,哪有閒情逸緻、詩和遠方,誰不是油膩中年與保溫杯。親身體會房租、房價、物價和收入,就明白「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回來最不適應的就是溫度、氣味和交通,好處是每天新鮮熱鬧,日新月異,端的是好臟好亂好快活。

價值觀上,只有體驗過藩籬內外,中西兩端,才明白各自的局限性。美國的雷區(種族歧視、性騷擾、作弊、人權、第二修正案)和中國的雷區(台獨、和諧、使用管製藥物、出軌)毫不自洽、互不重疊且完全對立,中國人不理解美國的雷區,美國人不理解中國的雷區,我算是都搞清楚了,全部不碰,理解萬歲!

5

為什麼上非誠勿擾?

在科大的時候,男女比例7:1,我又是少年班裡比較小的,一直有一個想談戀愛而不得的心結。後來在矽谷,工程師的天下,仍然不能正常發揮,有時間就看幾集《非誠勿擾》,許願以後可以上台。回國之後,蒙江蘇衛視賞識,先錄製《一站到底》,再上《非誠勿擾》,一方面是圓夢,一方面是我對於傳播學有了很大的興趣。好的創業公司CEO,很多都有成為網紅的實力,大眾傳播對我一個理科生來說,神秘而又強大。讀完亞里士多德的修辭理論,又領教了Kenneth Burke的Dramatism,知道戲劇五要素,就愈發躍躍欲試。在社交媒體的年代,戲劇五要素越發凝練到「人設加動作」,方能傳播。比如「大學生掏鳥被判十年」。於是我給自己打造了一個「少年班理工男只愛凍卵女強人」的人設,誰想到凍卵話題在今日中國完全不能引起共鳴,最後傳播居然變成「海歸技術精英愛玩娃娃機」,「有錢的話無論長相都可以牽手美女」,不禁莞爾。首次嘗試不算成功,倒也有點領悟。

故事的結局是,我與台上最漂亮的女生牽手,決定下台之後了解這位女生。那時正好讀到耶魯校長Peter Salovey(情商理論創始人)關於心理學中親密關係的闡述,裡面有一個錯誤歸因的理論,說一男一女會因為一起經歷心跳加速的場合(蹦極、激情、上電視)而錯以為喜歡上彼此,其實互相吸引的本源是距離(Proximity),相似(Similarity)和熟悉(Familiarity)。於是明白自己的內心,和女嘉賓告別。後來,在北京的聚會上,遇到了現在聰明美麗又自信的女朋友。我們有同樣的留學經歷和相似的外企工作經歷,有諸多共同愛好、追求和抱負:由衷感謝校長的情感一課。

6

為什麼離開摩拜去創業?

不忘初心,一年前我記錄過,回國的目標是做一家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公司(build a startup company in China to better people』s lives),那時候我力有未逮,缺乏起步資本、創始團隊,還需要進一步鍛煉從零到一的洞察和從一到一百的執行力。這一年,我沒有忘掉自己的目標,從不局限自己為一個中層管理者,而是通過摩拜的實操,砥礪戰鬥力和領導力;同時貼近市場,領會中國各個人群真正的需求;再結交一群志同道合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們。2018,我覺得時機成熟,是時候大展拳腳了!有幸遇到靠譜的老大、合伙人和靠譜的方向,我們搬進眾創空間,從頭搭架子、找人找錢,逐漸從一個白領正式轉變成一個不瘋魔不成活的創始人,創始人心態(Founder』s Mentality)得來不易,彌足珍貴。

中美(北京和矽谷)差異感悟

1

中國人的工作態度普遍認真負責,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在江蘇衛視,我們四個選手錄製一個20秒的過場介紹片,幾十個工人、攝影師、廠務、編導跑前跑後,竟然錄到深夜三點鐘,如此敬業。不僅是電視台,各行各業,莫不如是。頭條團隊做直播答題的,今年除夕乾脆不回老家了。騰訊網易的吃雞團隊進入三班倒狀態,加班到世界毀滅。美國公司里加班最厲害的Uber,2017年周日也沒人在公司了。吳恩達(Andrew Ng)在deeplearning.ai 發布一份工作描述,要求工作時間996,遭到矽谷幾乎一邊倒的抨擊,只好默默地刪帖。

2

中國企業做國際化和美國企業做國際化一樣,沒什麼頭緒,基本上靠的是技術碾壓,沒有技術壁壘想進場,中國公司去美國沒戲,美國公司來中國也沒戲。品牌營銷和資本這年頭都玩不轉了。在地化太重要,Uber Airbnb這種模式本身在中國就不應該成立,共享單車這種模式在美國亦然。互聯網公司投行化。

3

中國互聯網是真正的黑暗森林,到處是降維打擊,必須做閉環。美國的公司專心做本行,當價值鏈的一個點,慢悠悠好好做,就能做上市。

4

中美移動互聯網都幾乎走到盡頭,現在跑出來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都是09-11年那一撥。中國投資人焦慮的追逐共享充電寶、無人貨架,美國投資人也很焦慮。大家一起瘋炒區塊鏈。夏蟲不可語冰:VC行業在日本、韓國、台灣、俄國,都沒跑通,世界上只有矽谷VC活過50年,其他地方都是兩個存續期。

5

曾經英雄不問出處,現在985、211、海歸起,職位價值大於個人實力,大廠月薪三萬的產品經理出來可能只值一萬五。

6

中美收入差距很大。中國薪資水平總體還是偏低,美國初級崗位依行業不同,收入大概是中國2倍到5倍不等;而高級崗位差距更大,可達5到20倍。所以中國高層和基層的收入差距沒美國大。但是創業公司期權給的很少,後期加入造富的故事只有矽谷能講,中國必須早期員工才有機會。

7

在中國做買辦(投行諮詢外企)仍然是拿高薪,但是薪水差距越來越小,做的事情越來越不接地氣。

8

中國公司內外勾心鬥角確實比較多,爭控制權、股權代持/抵押、對賭,比比皆是。美國人稍微單純一點,不多。美國100個最富有的人可以控制國會;中國別說政治了,最厲害的企業都是國有的。

9

中國移動支付的規模是美國的90倍。信用卡是個笑話(易用性、覆蓋率、安全性),彎道超車是真的。

10

北京的房價和矽谷的工資一樣,虛高、不合理、主要來自於政策(比如租售不同權/落戶/入學),不可持續。中國的生活品質追上美國,還有很長的路,想在中國有美國的生活品質,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但是可以找機會彎道超車。

11

北京冬天冷死夏天熱死,空調暖氣很難端到端cover,穿衣服非常沒有儀式感;矽谷四季恆溫,溫暖如春,輪場合該嬉皮該正式該雅痞,生活樂無邊。

12

矽谷好山好水好無聊,北京好臟好亂好快活。Context Switch成本越來越高,以後是否有必要做中美兩邊同時生活,難說。

從消火栓飲水(Drinking from the fire hose),衝擊太大,思緒萬千,久不落筆,難免散亂,望海涵。

小麥頓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瀚海數據說 的精彩文章:

徐晰的飛鳥攝影
關於漢字的探討

TAG:瀚海數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