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這5年,高等教育展宏圖

這5年,高等教育展宏圖

·新征程·跨越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性工程。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培養適應新時代需要的一流卓越人才,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作出一流貢獻,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闊步由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的新時代邁進。

高校規模穩步擴大

科研實力紮實提升

對近幾年的高等教育發展來說,「4」是一個令人欣喜的數字。2015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提前4年實現了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的「小目標」,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在我國每10個18歲到22歲的年輕人中,就有4個能夠接受高等教育。

「小目標」的提前實現歸功於我國高等院校規模的穩步擴大。

上海科技大學是近5年高等院校中的新生兒。作為研究型高等院校,上海科技大學對接世界標準,與麻省理工大學、伯克利大學、芝加哥大學等海外高校簽署了學生聯合培養協議,為中國學生提供了更加開放的學術市場。與它一同誕生的,還有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等一批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它們讓大學生在國內就能享受國外的優質高教資源。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等應用型高校的新建,也讓近5年高等教育的量變走出了千校一面的怪圈。

科研是評價高校實力的「重頭戲」。

不久前,科技部公布了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高校佔據8席,表現十分搶眼。5年來,高校以不到全國10%的研究開發人員、不到全國8%的研究開發經費,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承擔了60%以上「863」、科技支撐、重點研發等重大科研任務,建設了60%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了60%以上國家科技三大獎勵,成為我國基礎研究中的無可厚非的主力軍。

越來越多的大國工程中湧現出中國高校的身影。貴州省黔南平塘縣的「中國天眼」,凝聚著清華等高校的力量;量子衛星通信研究的重大突破,讓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團隊站在世界最前沿。

大學之大,離不開大師之大。

近5年,高水平教師隊伍進一步擴容,高等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取得良好成效。全國高校聘任「長江學者」1681人,引進「千人計劃」專家2675人,教育系統共有1357名專家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占創新類人才入選總數的近64%。

工程教育登國際舞台

中國高校沖「世界一流」

這一次,河南高校終於「上了車」。

2017年9月,備受關注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正式掀開面紗。河南高校中,不僅鄭州大學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另一所位於古都開封的河南大學也「搭上了快車」,列入了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作為中華文明主要發祥地之一的河南,人口一個億、第一農業大省、第五經濟大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呼喚一流高校。」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說。與鄭州大學感到同樣「提氣」的還有雲南大學、新疆大學等中西部高校。毫無疑問,「雙一流」建設的「動工」為我國高校實力的整體提升繪製了藍圖,也為高等教育實現內涵式發展開啟了新篇章,是高等教育發展至今的積沙成塔之成果,標誌著我國高等教育站上了「邁向一流機制,培養一流人才」的新起點。

工程教育的猛進是高等教育接軌國際的又一個里程碑。2017年6月,《華盛頓協議》組織全體正式成員全票通過中國成為《華盛頓協議》第18個正式成員。這意味著我國工程教育已經實現了國際多邊互認,中國畢業生在相關國家申請工程師執業資格時,可以享有與本國畢業生同等待遇。從此,我國工程類專業學生走向世界具有了國際互認質量標準的「通行證」,我國已從國際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的跟隨者搖身一變成為領跑者。

思政教學質量大提升

高等教育迎來新局面

2017年4月的一天,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馮務中發現,他的思政課課堂上來了一群特殊的「旁聽生」。在他們當中,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的身份格外引人注目。

2017年對高校來說有一個特殊的名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質量年」。這令思政課教師們難忘的一年從一次特殊的會議開始。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高校思政工作會讓思政教學質量的提升勢在必行,一場新中國思政課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毯式」大調研在各省各個角落全面鋪開。由200多位高校領導、地方教育部門負責人、知名專家學者等組成的「豪華陣容」,走進全國3000個原生態思政課課堂,拿出了一份史上最全的思政課「體檢報告」。高校思政教育由闊步出發到打通育人「最後一公里」,交出了「實打實」的答卷。

一年多以來,一大批形式新穎、學生喜愛的高校思政課建設典型在全國範圍內春筍般湧現。河北大學思政課微電影教學法、中央財經大學思政課問題鏈條教學法、武漢大學思政課網路精品公開課、中國人民大學思政課網路集體備課平台……各種思政教學形式探索如火如荼,豐碩成果有目共睹。

「大調研」統計結果表明,全國思政課課程優良率達83.2%,86.6%的受訪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或比較喜歡上思政課,91.8%的受訪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或比較喜歡自己的思政課老師,91.3%的受訪學生表示在思政課上很有收穫或比較有收穫。思政教育親和力與針對性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政獲得感大大增強,全員、全課程的大思政教育體系,取得初步成效。

對高等教育來說,這是改革創新突飛猛進的5年,是收穫成果豐盛璀璨的5年,也是高等教育提質提氣的5年。下一個5年,高等教育必將繼續探索與邁進,向著「世界規模」和「一流水平」闊步前行。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

中國高等教育正在引領未來

總結這5年高等教育的發展,我以為這無疑是新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成就最輝煌、變化最明顯的一個時期。我曾在復旦大學工作20多年,到蘇州大學工作以後,特別是擔任校長之後,這種感受特別明顯。

大學的發展理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辦人民滿意的大學」的辦學思想,不僅成為高等學校師生的共識,也已內化為大學校長們的行動指南。「辦人民滿意的大學」,一要讓黨和政府滿意,高校的辦學行為要主動對接黨和國家的要求,這是最根本的;二要讓大學裡的師生滿意,要讓老師和學生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三要讓師生背後的家庭和社會滿意,大學已經不是象牙塔,必須通過社會貢獻來尋求辦學資源。這裡我想特彆強調要讓校友滿意,大學的辦學者要讓校友們為母校感到驕傲。

二是以質量提升為目標的內涵式發展路徑得到了落實。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主要體現在擴大規模上,幾乎每一所大學的校園面積、師生數量、學科專業數都得到了較大提高。這5年發生了一個實質性的扭轉,越來越強調內涵式發展,提高質量也成為大學校長最為關心的話題。

三是全球化、國際化的視野得到了加強。過去只是外交戰線提國際、國內兩個戰場,現在中國高等教育已經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重視國際、國內兩個戰場也是理所當然的。現在的大學發展,一定是面向全球尋求辦學資源,談合作也一定是同時考慮國際合作和國內合作。

逐步找到大學發展的特色之路。如果說任何大學的發展都必須適應本國國情的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我們最大的國情。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5年中國大學越發確定了立德樹人的育人宗旨,明確了全員育人的實現方式。中國大學辦學模式既面向未來又服務當下,比如有些高校確定了「雙一流」建設目標,有些高校確定嚮應用型轉變。可以說,這5年我們找到了正確的道路。

高等教育質量得到了極大提升。這5年,中國高校的貢獻力突飛猛進,產生了一批原創性、創新性的成果,比如:「新四大發明」、天眼、量子科學、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的背後,都有高校作為支撐。在全球大學排行榜上,中國大學過去很難進入前100名,現在已有不俗的表現。並且,現在很多地方捨得投入引進或者新建一所大學,這在過去是想不到也看不到的。這也說明現在大學的質量已經得到了全社會的肯定。

高等教育引領未來發展的作用愈發凸顯。這5年,中國高等教育為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發揮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5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制和機制,為未來健康、快速、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加堅定了中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發展步伐,讓中國教育引領全球教育的發展願景指日可待。

這5年,也是蘇州大學發展最快最好的5年。相信蘇州大學的老師、學生都有這樣的體會,歷史會記住這5年的濃墨重彩。5年來,在國家和江蘇省、蘇州市的支持下,經過師生們的不懈努力、共同奮鬥,蘇州大學已經成長為社會認可的研究型大學。蘇州大學5年的發展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縮影,其中的秘訣,是探索出了一個適應中國國情的、可講述可複製可推廣的辦學模式。

(本報記者儲召生採訪整理)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9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校外培訓亟須加快規範
多元主體參與 破解學生託管難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