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陶恕聖靈的大能聖靈降臨後,門徒在生活和經歷上有何不同?

陶恕聖靈的大能聖靈降臨後,門徒在生活和經歷上有何不同?

現在,讓我們看看聖靈降臨後,門徒在生活和經歷上有何不同。那時,他們不再活在五旬節前的日子,而是來到後五旬節紀元,他們接受過聖靈的澆灌。我們不難找出聖靈在他們身上成就的七件事情,每一件都可以從聖經上找到根據。我以為神所重視的,我們也應該加倍留意,而且要繼續保留和強調它在聖經中的意思,專心遵從聖經有關的教導。

至於聖靈在門徒身上成就的七件事情,現一一列舉如下:

一,門徒曉得永活神忽然臨到他們中間。

他們認識耶穌,同時心裡愛慕祂,可是,唯有聖靈降臨的那一刻,他們才突然「靈機一動」地體察到神原來正與他們同在。昔日的幔子被撕裂了,從那一刻起,他們正正式式感受到神與人同在,並且對神有了準確的認知。他們知道自己要與另一個世界有直接的接觸,而這種經驗正是今日一般教會所欠缺的。

我們沒有真正跟另一個世界接觸過,事實上,我們早已滿足於與現今世界的關係,也樂於單單享受它提供的一切,而門徒卻是「另一個世界的」人。我深信我們應該具備一種屬神和屬天的感覺,每天靠賴對神和天上的知識與知覺來生活。不管我們的身份是商人、農夫、教師、主婦、學生……總也不能例外。

我敢跟你說,唯有聖靈才能夠使我們擁有和保存這種神臨在的感覺。對於五旬節的門徒,聖靈的降臨彷彿將一層平日遮蔽著神的城的雲霧撥開了,突然間令你清清楚楚地看見這城原來就在你的眼前一樣。

第二,門徒接受了聖靈的喜樂。

他們這種情緒上的轉變,乃是實時的。我們翻閱四福音,便會發覺當中歡樂的時刻實在不多。四福音中不乏耶穌的教訓,裡面流露著平靜、柔和的平安,可是,歡樂的氣氛卻不常有。到了使徒行傳,整個基調卻迥然不同,正如音樂從小調忽而轉到大調一般。這點使我想起猶太人古老的歌曲,往往都是屬於小調的音樂,聽來幽怨而哀感,沒有半點喜樂,儘管他們呻吟哀號,可是,最終仍然沒有得著內心真正的喜樂。

我想到神許多親愛的子民不斷祈求喜樂,祈求亮光,祈求各種祝福,卻始終一無所得。即使他們設法在星期天表現得情緒高漲,星期一卻又低沉下來,或者到星期三晚上稍有起色,但是,問題始終不曾解決。正如一個鬆了鈴舌的鈴一樣,再不能發出美妙的聲音。

門徒在聖靈降臨後所經歷的喜樂,乃是從聖靈而來的喜悅與恩福,跟昔日屬乎亞當的肉體快樂絕對不同。人類不斷尋求快樂,或流連舞池,或沉醉搖滾音樂,或沉迷電視節目;可惜,始終不能看見喜樂的真貌,終日只是恍恍惚惚地生活。人們設法追求亞當的喜樂,其實亞當根本就不快樂,因為他必須死亡,歸於塵土,然後又再下地獄。除非他透過基督的寶血迴轉過來,否則,他只能永無休止地徘徊在噩夢中。

人類基本是不快樂的,我們也絕對不例外!聖靈的喜樂並非一些藉助外物製造出來的快樂,它是一種復活後的喜樂。基督從墳墓里復活,然後祂的靈臨到它子民當中。因此,我們的喜樂是一種要回望那墳墓的喜樂,而不是叫我們撇開必死的事實而有的喜樂。它是基於我們已經死在基督里,又復活過來的喜樂,同時,在神的兒女身上是沒有真正死亡這回事的。

第三,聖靈為門徒的言語帶來逼人的氣勢,能滲透與捕捉人的心靈。

相信不用我多作解釋,你也會明白能滲透人心的話有何特別之處——同一段話,出於某人的口,能使你覺得心中受責,但是,換了由另一個人說,你可能只會覺得冰冷無味,這正是聖靈有否在當中做工的分別。耶穌說:「……你們(將要)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二十四49)「能力」一詞的意思就是行事的能力。五旬節當日,彼得站起來向眾人講道,大家聽見他的話,都非常震驚,而且覺得扎心。使徒行傳二章三十七節說:「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

我不想動輒就引用希臘文,因為這樣做只會叫人覺得我故意賣弄。不過,有時為了準確地解釋神的話,我也必須藉助一下希臘文。約翰福音描寫兵丁刺耶穌肋旁,所用的希臘文字,還不及這裡所用的「扎心」那麼厲害,它在希臘文中,是個更強、更有力的用字。那就是說,彼得在五旬節給人講的道,乃比當日兵丁拿槍扎耶穌的肋旁更加有力,更能直刺人心。滲透人心是聖靈其中一項任務,祂來到世上,要深入神子民的心中,把他們砥磨為強弩一般。慕迪說當他被聖靈充滿後,雖然沿用以往同一篇講章,效果卻迥然不同,原因就是他已經擁有那深入人心的能力。以前,他千方百計用盡各種遊說、乞求與哄誘的方法使人前來聽道;然而,當他被聖靈充滿後,神的大能就直接打動聽眾的心,遠勝他們一切思考的能力。

第四,突然間,頓覺萬事真相大白。

你會發覺四福音中,門徒不斷尋根究底,詢問許多許多問題。可是,到了五旬節後,他們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回答問題的專才,這正是被聖靈充滿與沒有被聖靈充滿的分別。那些沒有被聖靈充滿的講員,總喜歡說:「現在,容我們問自己這個問題……。」我相信你曾經從講壇上聽過類似的話:「我們來問問自己……。」我常常為此大惑不解,那些牧師為什麼總是問自己問題?為什麼他們不在踏上講壇之前,先好好研究出問題的答案?「我們應該怎樣講呢?」「我們應該怎樣想呢?」……神從不曾打算放一個講員在講壇上發問問題,它要講員站在講壇上回答問題。祂要他奉神的名字,充滿權威地回答問題。

在四福音中,門徒常常問耶穌問題。「主啊!會不會是這樣呢?主啊!究竟會怎樣呢?主啊!是誰呢?主啊!怎樣呢?」但是,現在他們卻滿有權威地站起來回答眾人的問題。同一個彼得,當日悄悄走到人家的炭火前取暖,並且向一個認出他口音的使女撒謊,現在卻站在眾人面前,放膽傳講主的道。兩者間改變多大,神的權能何其浩大,在此可見一斑。

我不想令人覺得我苛刻,但是,我確認為必須增加目前講壇的權威性。一個站在講壇上的講員,應該尊貴有如坐在寶座上的王一樣,他絕對不應受制於人的法律規矩或執事會或人的權力,唯有神自己至高的道德標準才是他順服的對象。

一個屬神的人站起來講道,總應該滿有神的權威,以致會眾有責任聽從他的話。假如不肯聽從,會眾應該對神負責任,因為他們離開了神的道。可惜,現今的神學院只會培育溫柔的斑虎貓,他們的爪早已經過悉心修剪,以致永遠只會輕輕撫摸會眾,而總不會用力地搔著癢處。

我是在街頭佈道會中信主的,那時我還年輕,剛出來工作,信主後就加入了一個在我家附近的教會,除此以外,也不曉得有更好的選擇了。我記得自己第一次跟牧師握手時,覺得對方的手好像嬰兒的手一樣,因為如牧師自己所說,他在十八歲以後,就一直沒有做過任何粗重工作。這點我肯定是真的,因為他的手實在太柔輕了。一個星期天,他用「一個有千根弦線的豎琴」來作比喻,他沒有作出深入的分析,只是說琴音十分動聽,然後就總結說:「因此,我肯定人的靈魂就是一個有千根弦線的豎琴。」

之後,我回家去,我聽不到任何豎琴的聲音,也沒有聽過任何權威的言語。我相信神的權威,並且相信假如一個講員缺乏這份權威,他就必須離開,好好禱告等候,直到得著這權威,才可以再站起來向人傳道;即使他要重新開始,甚至要站在街頭一角的木箱上講道,也是值得的。在拯救別人的宣教工作上,我們實在需要滿有權威地向人傳道!昔日門徒正具備這樣的能力,他們一站起來,就能充滿權威地向人說話!

第五,被聖靈充滿的人,跟世界乃截然分開的。

五旬節後,門徒都在尋求另一個世界,他們也確實看見了另一個世界。現今,福音派教會內有不少人企圖使世界歸向教會,可是,卻把一切不曾改變、自潔、悔改、受洗與委身的人也一併帶進教會,於是,世界就直接進到教會內。假如我們只需要有些大人物為教會說些好話,那麼,我們不妨趕快宣揚他並他所講有關教會的動人言辭。可是,我一點也不在乎什麼大人物,因為我服侍的,乃是一位永活的救主——耶穌基督,因祂才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我相信每一個人都需要先認識這份「從上頭來的能力」,然後才得見另一個世界。

第六,門徒恆切祈禱,渴慕與神溝通。

福音書曾記載主與門徒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最後只有耶穌能夠警醒到底,其他門徒卻一一睡著了。又有人想祈禱,卻不懂得使用什麼方法,於是來對祂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祂知道不能單單教導別人禱告的方法,像今日某些教會開辦課程教導信徒如何禱告一般,這種做法就跟舉辦教人如何墮入愛河的課程一樣荒謬可笑。其實,聖靈降臨時,祂會親自帶來神的信息,並把它們一一翻成我們心裡能夠明白的語言,細心教導我們接受。縱然我們不曉得神的旨意,但是聖靈對此卻一清二楚,同時,祂要用說不出來的嘆息為我們禱告。細看使徒行傳,我們會發現門徒正是禱告的一群,他們不住舉行祈禱會;在此之前,他們只是一群在禱告時呼呼大睡的人罷了!他們那徹底地改變,完全是聖靈的工作,現在,他們變得快快樂樂地同心禱告。

第七,也是最後的一點,門徒對聖經愛慕不已。

在福音書內,耶穌不住地引用聖經經節,而在使徒行傳中,卻是門徒不住地引用聖經。這改變實在叫人驚訝!

記得有一位屬神的、親愛的聖徒曾經說:「當我被聖靈充滿的時候,內心愛慕聖經的程度實在達到瘋狂的地步。假如我可以因為把整本聖經吃掉,而增加我對他的認識的話,我肯定會把吃掉,甚至連它的皮套和每一頁都統統吞進肚子里。」

當然,你不用把他吞進肚子里,也可以得到他的教導,不過,由於聖經是由聖靈默示而寫成的,所以他對於被聖靈充滿的人,味道就尤其甜美。你不可以存著亞當的心懷來閱讀聖經,因為這是神自己默示的話語,屬世界的靈不會懂得欣賞聖經,唯有屬神的靈,才會對聖經愛慕不已。聖靈給你一點的亮光,也要比世上所有釋經家的意見,更能讓你明白經文的真義。不錯,我本身也有不少釋經參考書,不過,我要告訴你,假如沒有聖靈的光照,即使你買盡世上一切參考書籍,也是無濟於事。直至你的確擁有聖靈的時候,神自然就會用盡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幫助你去看得清楚。

今日,我們總愛道聽途說,內心對真相的認知早已變得模糊不清,也不曾再擁有一顆「驚嘆之心」。一七二七年歐洲摩拉維亞弟兄會(Moravians)的故事,正可以說明以上所說的。他們是一群沉靜平實的人,像你與我一樣,不同的是,他們不斷等候,並準備自己的心。一天早上,突然間,一種他們稱為「救主慈愛臨近的感覺驟然而下」,落在他們身上。神特別差遣聖靈來與人的靈魂建立親密的關係。聖靈從來不提及自己,卻常常講述主耶穌基督的事情。

一七二七年的當日,聖靈降臨在弟兄會信徒身上,祂來是要彰顯耶穌。所以,信徒不是說感到聖靈慈愛臨近的感覺驟然而下,而是「救主慈愛臨近的感覺」驟然而下。新生鐸夫伯爵(Count Zinzendorf)筆下敘述這七十五個德國基督徒站立起來,從大樓中走到街上,他們內心歡喜快樂得簡直不知自己仍然身在地上,還是已經上升天堂。歷史學家告訴我們,借著他們那次經歷,在短短二十年間,弟兄會信徒在世界上的宣教工作,遠遠勝過所有教會二百年來的宣教成就。他們借著聖靈的澆灌而成為宣教士,又以禱告來支持他們所有的工作和宣教事工。

你知道日後有什麼事情發生嗎?弟兄會的信徒帶領了一個人歸主,那人就是查理士?衛斯理(Charles Wesley),稍後他的兄弟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也信了主。當時,約翰坐船橫渡大西洋,海上翻起巨風,連水手也戰兢不已。但是,約翰?衛斯理髮覺船上只有弟兄會的信徒是一點也不害怕,他們擠在一起,精神奕奕地高唱聖詩。約翰問他們為什麼不去好好祈禱?為什麼仍如此快樂?他們就答道:「假如主希望我們全部遇溺,那驟然的死亡就會變成驟然的榮耀了!」

衛斯理這個高貴的聖公會信徒頓時感到滿肚子疑惑,一點也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不過,答案卻早已暗藏於他的靈魂里。之後,他去跟兄弟查理士傾談,竟然發覺對方原來已經改變了。他又去找一位弟兄會的信徒彼得?保拿(Peter Bowler),並向他問道:「我的弟兄彼得,我發覺你有的,我卻沒有,而我兄弟查理士有的,我也沒有。究竟我要怎麼辦?」保拿回答說:「弟兄,那是恩典的結果,完全是基於恩典而來的!」約翰?衛斯理說:「不錯,我沒有你所講的恩典。那麼,我要怎麼辦呢?應否停止向人傳道呢?」彼得保拿對他說:「現在,你傳講恩典的道理,是因為他是記載在聖經里的話語,到日後,當你得著他之後,你傳講他,卻是因為你擁有了他!」

約翰?衛斯理立即感到內心有一股奇怪的暖流湧出,之後,循道會的工作就因此遍及全世界。至於救世軍,也是因為一七二七年弟兄會信徒被聖靈澆灌而誕生的,當中沒有任何激進行動,沒有人說方言,也沒有人爬到一個帳篷的旗竿上,或在稻草間匍匐而行。他們都是非常謙和有禮的德國君子,但是,因著聖靈來到祂應該來的地方——他們心裡,耶穌頓時變得真實,以致他們內心喜樂不已,甚至寧願馬上離世與神同住。

新約聖經描述早期教會充滿「稀奇與驚訝」,可惜,今日的教會似乎已經失去這種特質。我們可以解釋一切事情,可是,卻不易明白整個使徒行傳,以及所有書信中信徒不住的喜悅與驚訝的原因。每一天,他們都一同享受永活神賜下的驚喜,祂的祝福使他們達到一種驚訝的地步。

我記得奧馬哈的飽博士(Dr.R.R.Brown of Omaha))有一次對我說:「神對我實在好得叫我受寵若驚!」他用「受寵若驚」代替驚訝;不過,我知道他是什麼意思。自從聖靈降臨後,驚訝與稀奇就來到我們當中,這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毫無疑問,聖靈會給人帶來改變,求神讓我們時常擁有這份特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禱告吧 的精彩文章:

陶恕聖靈的大能信徒與聖靈團契:是必然需要的
保羅的第三次宣教

TAG:禱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