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生輝,讀八大山人《樹石八哥圖軸》
朱耷 樹石八哥圖軸
149.5×70cm 1703年
朱耷,族名朱統筌,畫上署名「八大山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他的父祖都善書畫,因此朱耷從小就受到藝術陶冶。
八大山人一生以主要的精力從事繪畫,工山水、花鳥、竹石,用筆極其簡練,筆筆中鋒、筆筆到位,非常渾厚,畫的東西不多,畫面卻很飽滿,富有張力。畫面具有現代構成意識,雖然傳統但形式感很新,他同徐渭一樣,把文人畫推進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樹石八哥圖軸》是八大山人的一件精品力作。題癸未春日寫,癸未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八大79歲。他的花鳥畫與山水畫,筆法和造型都是一致的。
先從右下角的三角形土坡拖筆開始,然後往上延續,畫的是枯樹,以干筆為主。上面的勢往上拉,下面的勢往下拉,這樣就形成「對角實、對角虛」的大趨勢。
鳥的外輪廓很美,像三角形,鳥的動態很難畫,樹榦畫完後,用干筆點苔。潘天壽學他的苔點學得最好,好多枯樹上的點苔就是用了這種鏗鏘有力的枯筆連排點法。
畫完樹榦,就畫下面的石頭,石頭的用筆有意畫得輕靈一些,線條細一些,這樣和上面的枯樹形成對比,就生動了。苔點濕墨用得比較多,這樣就增加了塊面感,與鳥的塊面形成呼應。
這個枯枝與下面土坡成一條平行線,缺少變化,就加了一條魚,這條魚的位置和角度加得非常得當,魚身幾乎是一條平線,頭略微上翹而直衝畫外。
這樣畫,一方面使右面岸邊石頭氣勢向左的延續,保持畫面的平衡。另一方面,這一條魚的走勢,正好與上面掛下來的枯枝形成矛盾對比關係,而且也是下垂枯枝氣勢向下的延長。
這樣,樹、石、鳥、魚就形成了一個大三角關係,所以說這條魚補加得非常巧妙。細談淡墨的魚,不僅增加畫眼,而且有在水裡的感覺,這樣就有了變化。
左邊的提款沒連著寫,中間空一塊,是因為右邊的枯樹是從上到下連起來,如果左邊的字也連成一條,就與右邊平行了,所以他把左邊的款處理成斜勢,並且間隔一塊空白再提名款,這都經營得很講究很有學問。
文 | 姜寶林
轉載自美術報
※一起漲知識:國畫牡丹的搭配及其寓意
※曹全碑集字春聯(帶橫批)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