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時期的蘇聯,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火箭炮?

二戰時期的蘇聯,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火箭炮?

原標題:二戰時期的蘇聯,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火箭炮?


提起二戰中的蘇聯,人們可能會想到手持波波沙衝鋒槍和莫辛-納甘步槍的蘇聯紅軍。倘若提到蘇聯的坦克,可能會想到T—34坦克。如果要提到蘇聯的火箭炮,各位熱愛軍事的朋友們可能會立馬想到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那麼二戰時期,蘇聯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火箭炮呢?這還得從蘇德戰爭說起。


?


二戰時期的蘇聯與德國


在二戰中蘇聯的勁敵是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了與前蘇聯定下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大舉進攻前蘇聯。緊接著,德軍動用了190個師的兵力以及5000多架飛機和3500多輛坦克向蘇聯發動了大規模的進功,戰線從波羅的海到黑海,足足有1800多公里之長。


首先,從火藥被傳到西方的時候開始,大大小小的戰爭中就免不了有火炮的出現。不管是在古代還是近現代時期,只要一發生戰爭,就必定會有火炮,從前膛炮到後膛炮。所以,我認為蘇聯為什麼要發展火箭炮,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火炮確實是戰場上打擊效果不錯的一項武器裝備。在蘇德戰爭時期,除了坦克、飛機以及步兵間的對決,火炮在戰場上的運用應該佔有了一個很大的比例。



其次,喀秋莎火箭炮在移動性能上或者是火力方面上要優於其他自行火炮或者是其他火炮。相較於其他火炮而言,喀秋莎火箭炮可以裝載大量的彈藥並且以卡車為地盤,所以造價相對低廉。在戰場中,喀秋莎火箭炮可以大規模的將炮彈傾瀉於目的地,從而給敵人造成重創,又能迅速的脫離戰場。



所以,我認為蘇聯發展喀秋莎火箭炮一是造價低廉,火力猛,可以大面積有效的打擊德軍的軍事設施以及裝甲部隊,對德軍人員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二是能減輕不必要的傷亡,為己方部隊提供大規模的火力支援,因為喀秋莎火箭炮移動迅速,應該不容易被敵人發現甚至反擊一波,還可以起到壓制敵軍的作用。


喀秋莎火箭炮的性能優勢

喀秋莎火箭炮共有八條發射滑軌,一次齊射可發射口徑為132毫米的火箭彈16發,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單射,也可部分連射,或者一次齊射,裝填一次齊射的彈藥約需5~10分鐘,一次齊射僅需7~10秒。運載車時速90千米。該炮射擊火力兇猛,殺傷範圍大,是一種大面積消滅敵人密集部隊、壓制敵火力配系和摧毀敵防禦工事的有效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還請各位熱愛軍事的答者們做更加詳細的補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澤歷史 的精彩文章:

你可知道古羅馬帝國的「千里長城」?
韓國說孔子是韓國人,你會信嗎?

TAG:宇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