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要樹立權威,同時避免專制
看到標題,如果腦海中閃過一絲疑惑,權威和專治似乎有很多共同之處。那麼這篇文章可以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我知道這一絲困惑是什麼。
回望人類的歷史,這個困惑尤為明顯,幾乎所有古代君王為了絕對的權利和威望而採取專制獨裁的政策。
一個家庭就是一個縮微版的國家。如果完全放棄專治,真的能樹立起權威嗎?
初為父母,必然會思考如何定位親子關係。
順其自然,等孩子大些再說?採取虎媽虎爸的態度?和孩子做朋友?施行絕對的民主?施行軍事化管理?以孩子為中心,施展360度無死角的深愛?能不管就不管,讓孩子自然生長?
無論如何,最終每個家庭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與眾不同的親子互動模式。
眾多的親子互動模式中,權威型最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是,權威型家長的最大風險是,很容易掉進專制的陷阱。
現在明確一下權威和專治的異同。
共同點:兩者都體現了父母對兒童行為的控制。
不同點:權威型家長承認孩子的獨特性、注重並尊重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從利於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絕不是口頭上的"為了你好",而是在了解兒童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孩子的獨特性)指導孩子的行為。
專制型家長更看重控制,內心更在意 「到底誰說了算」(即使他們有時也宣稱民主,但是,其實很快就會被孩子識破),他們忽略孩子的感受,輕視或忽視孩子的意見。在要求孩子做某事或不做某事時,最終會演繹成和孩子意志的較量,更糟糕的是可能使用強壓手段迫使孩子屈服。
權威型家長能夠獲得孩子的認可,指令能夠得到孩子的遵守,是因為孩子對父母信服,父母在孩子心中有權威,並且這種權威不帶有任何威脅的性質。
治型家長的指令得到孩子的遵守,本質上是孩子對父母的恐懼和無可奈何。孩子的內心有一股強而有力的反叛力量,在等待合適的時機爆發。
認識到權威和專治的區別,父母應該怎麼做就顯而易見了。
首先,父母應該學習了解兒童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這可以讓父母對孩子的發展有一個大致的預判,從而能夠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發展中表現出來的一些特點。
其次,父母應該觀察自己的孩子,能夠客觀的了解孩子的獨特性,在孩子執行一項工作的時候,如果父母能夠在不打擾孩子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觀察,這對了解孩子非常有幫助。要尊重孩子的獨特性。
在具體的事情上要求孩子的時候,要聽聽孩子的意見(有時候孩子確實比大人更加真知灼見),如果確實自己思慮不周,要勇於承認。
遇到原則性問題,要能堅持原則,不能因為孩子的撒嬌哭鬧而讓步,不該為了彌補自己的愧疚或者討好孩子而衝破原則。
在堅持原則的過程中,應該安撫孩子的情緒。比如 「這兩個玩具你都非常喜歡,你希望兩個都買下來,但是我們之前已經商量好了,只能買一個玩具,我們可以下次來的時候再買另一個。」 雖然孩子的哭鬧會讓家長失去耐心,但是不要發火,並且堅持原則,這兩點很重要。
這些都有助於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這種權威是不帶有攻擊性的,不該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和人格,這樣的權威才能夠讓孩子信服。
事實證明,權威型家長的孩子更加自信,具有高自尊,自我控制能力更好。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品質,孩子將會受益終身。
TAG:家在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