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良:從恐怖分子到無雙國師(中)(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張良:從恐怖分子到無雙國師(中)(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原標題:張良:從恐怖分子到無雙國師(中)(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李大嘴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史記·留侯世家》

譯文:


張良閑暇時徜徉於下邳橋上,有一個老人,穿著粗布衣裳,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橋下,看著張良對他說:「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想打他,因為見他年老,勉強地忍了下來,下去撿來了鞋。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既然已經替他把鞋撿了上來,就跪著替他穿上。

1

他出身宰相世家,亡國的命運讓他成為一個恐怖分子。


他一心復國,卻陰差陽錯成為一個王朝開創的無雙國師。


他運籌帷幄之中,左右著天下大勢的走向。


他是一個花樣美男,卻在武廟中有著至高的地位。


他就是漢初三傑之一的留侯張良。


2

張良在博浪沙刺秦之後,東躲西藏,四處流竄。


在下邳,張良遭遇人生中第二個大事件——「圯上敬履」,這個流傳至今的傳奇徹底改變了張良的人生軌跡。

《史記·留侯世家》花了很多的筆墨描述張良撿破鞋的這個故事。


說是張良被全國通緝,躲藏在下邳的時候,外出經過橋頭,遇見一個老頭,這個老頭故意把腳上的破鞋甩到橋下,然後理直氣壯地指使張良為他去撿鞋。


或許是尊老,也或許是不想因為爭執而曝光自己通緝犯的身份,張良勉強去撿了鞋子,老頭又大言不慚的要求張良給他穿上,張良本著送佛送到西的想法又把鞋子給老頭穿上。


幾經周折之後,老頭送給張良一本書,張良因此成為漢初三傑之一。


3

兩個問題,老頭是誰?給了張良一本什麼書?


一般我們把這個老頭稱之為圯上老人或者黃石老人。


圯讀作「yí」,圯上就是橋上的意思。


這個老頭因為隱居在邳州西北黃山北麓的黃華洞中,人們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就稱他為黃石公。


4

關於黃石公的真實身份,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他是鬼谷子的關門弟子,是蘇秦張儀龐涓孫臏的小師弟,有的說他是和鬼谷子齊名,是自成一家的諸子百家之一。


根據事發地下邳流行的說法,黃石公的真實名字叫做魏轍,曾經是秦始皇的爸爸秦莊襄王嬴異人的重臣,還是秦國的國師和御用風水先生。


秦始皇當政之後,因為專橫跋扈,施行暴政,眼看天下即將大亂,魏轍掛冠而去,歸隱山間。


傳說,秦始皇還上演了一出「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戲份,千方百計挽留魏轍,但魏轍不為所動,還是離開了。


黃石公雖然隱居,但始終在物色徒弟,想把一身的本事傳給真正的有緣人,這個有緣人就是張良。


順便說一下,黃石公是中國第一位風水大師,相傳中國歷史第一本有文字記載的風水經書《青囊經》就是他寫的。注意,是《青囊經》,不是《青囊書》,後者傳說是華佗的著作。


5

話說,黃石公給了張良一本書,那麼究竟是那一本書呢?


《史記·留侯世家》中說,這本書是《太公兵法》,相傳是姜太公的著作。


《太公兵法》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太公六韜》,是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全書以姜太公和周文王、周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漢書?藝文志》說,整個《太公》有237篇,其中《謀》81篇,《言》71篇,《兵》85篇。

現存的《太公六韜》共61篇,分別以文、武、龍、虎、豹、犬為標題。(古代版《龍虎豹》?呵呵。)


黃石公自己有兵書著作《黃石公三略》,為什麼不把自己的著作傳給張良呢?


要知道《黃石公三略》水平也很高,宋朝官方編纂的《武經七書》中就有《黃石公三略》。


《武經七書》包括:《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和《李衛公問對》。


即使說黃石公更推崇《太公六韜》,從收徒弟的角度來說,也應該把兩本書都給張良才符合邏輯。


《黃石公三略》分上略、中略、下略三個部分,是一部專論戰略的兵書,尤其側重闡述政略。


其中,《上略》主要論述以「柔弱勝剛強」、以收攬人心為中心,以「任賢擒敵」為宗旨的治國統軍的戰略思想及其實現方法;《中略》主要通過「差德行,審權變」,論述君主馭將統眾的謀略。《下略》主要內容是「陳道德,察安危,明賊賢之咎」。


貌似這本書的內容才和張良後來的從政軌跡比較重合。


司馬遷有可能寫錯了。


6

到了宋朝,一個名叫張商英的人,又考證出新的說法:黃石公給張良的既不是《太公兵法》,也不是《黃石公三略》,而是《素書》。


在《素書》重印的序言里,張商英說,晉朝的時候,有盜墓賊挖掘張良的墳墓,(其實是漢末的赤眉起義中被盜挖的)從一個玉石枕頭中發現了這本失傳已久的書,全書分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道、宗道、遵義、安禮六篇。


這本《素書》,「黃石公得子房而傳之,子房不得其傳而葬之,後五百餘年而盜獲之」。


7

還有一個細節似乎也可以證明張良拿到手的不是《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全文近二萬字,《黃石公三略》3800餘字,《素書》只有1336字。


要知道在秦末,還沒有造紙術,書籍一般以絹帛或者竹簡的形勢出現,在加上最簡單的字體也是曲里拐彎的大篆,所以,近兩萬的文字即使是寫在絹帛上,一張雙人床的床單也未必寫得下,要是竹簡,老頭估計一個人還抱不動。


所以說,黃石公傳給張良的書,《素書》可能性最大,《黃石公三略》其次,最不可能的就是《史記》中說的《太公兵法》了。


8

不管是什麼書,書中自有凌雲志,經過苦學融會貫通,張良的人生進入了一個新境界。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這12位楚王 和兵事沾邊的沒一個好下場(漢書拾遺32)
最早的藝術家皇帝居然是他(漢書拾遺20)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