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壺銘之思,誰還沒有一些刻骨銘心的事啊?

壺銘之思,誰還沒有一些刻骨銘心的事啊?

文丨砂海墨韻

幾萬年前的地球,人類還沒有創造出文字的時代。祖先們就憑藉著最原始的執著,在岩壁上用刻畫的方式記錄他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內容。

遠古壁畫

商朝時,古人在龜甲與獸骨之上鐫刻、書寫,用以記事與占卜。這些文字刀鋒挺銳,筆意勁秀,具有較高的「刻字」水平。

甲骨文

我們對於刻字之美的追求或許就是始於這時。後來,當初的「刻字」發展成了「銘」。

銘,原本是指在器物上記述事實、功德或者鞭策、勉勵自己的文字。再後來「銘」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泰山石碑

流傳到今天的銘,大多篆刻在墓室、石碑之上,是歷史嚴肅的面孔。與此不同的是,紫砂壺銘從誕生之初,就充滿了生活之味。

目前為止,有關紫砂銘文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明代蔡司沾《霽園叢話》:「余於白下獲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隱"草書五字,知為孫高士遺物。每以泡茶,古雅絕倫。」

曼生井欄壺

銘:汲井匪深, 挈瓶匪小, 式飲庶幾, 永以為好。 曼生銘

孫高士是元明之際的隱士孫道明,號清隱。可見在元末明初之際,紫砂器上就有了銘刻。

到明萬曆年間(1573-1620),制壺匠人開始在壺底落下款識,告訴藏家壺出自何人之手。

時大彬刻款

由於紫砂壺質樸雅潔,契合書畫、金石家的文人情懷,逐漸地,紫砂壺通過文人雅士,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於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知識分子私人訂製——親自參與設計、製作紫砂器。壺銘題刻的部位,也從底部移到肩腹及壺蓋等顯著位置。

周盤壺

銘:玉乳泉宜延年 曼生銘

直至清朝,「西泠八家」之一的陳鴻壽(號曼生)自創曼生壺,將紫砂壺銘推上了巔峰。從此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借壺銘表達感情,寄託志向。

壺銘之美,在於切壺切情,不低俗,不嫌惡。如,陳曼生在卻月壺上銘:「月滿則虧,置之座右,以為我規」。

月滿則虧即月有陰晴圓缺,本是自然現象,而他隱喻著「滿遭損,謙受益」「哲理,因此作者將其題於「卻月」壺上,把玩之時,作為座右銘來規範自己。

吉塵

銘:放下

有人說壺銘不應該淺白直接,最好是要含有多層意味,讓人深入思考。

但若依我愚見,壺銘更多的是一種寄託,一種表達。文字淺顯並不代表意味不深,情之所至有委婉含蓄,也有直抒胸臆。

德鍾

銘:人世間有百媚千紅,唯獨你是我情之所鍾

曾有壺友在德鍾壺上銘:「人世間有百媚千紅,唯獨你是我情之所鍾」。讀來淺顯易懂,回味起來卻飽含深情,後又覺切壺切銘。

壺銘之思,刻之於壺,銘記於心,心之所屬,即為上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壺文化 的精彩文章:

源於珠寶工藝,最特殊的水磨紫砂壺你了解嗎?
紫砂壺3大謬論,10年來誤導無數人

TAG:紫砂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