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基礎知識:風濕熱的病因、臨床表現以及治療
今天小中就與大家分享一下免疫系統中一種疾病:風濕熱的病因、臨床表現以及治療。
風濕熱是一種與A組R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的非化膿性疾病,曾經是危害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可累及心臟、關節、中樞神經系統和皮下組織,但以心臟和關節最為明顯,臨床表現為心臟炎、環形紅斑、關節炎、舞蹈症和皮下結節。病變可呈急性或慢性反覆發作,可遺留心臟瓣膜病變形成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
本病的發病與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觀點已被普遍接受。鏈球菌菌體的莢膜是由透明質酸組成,與人體滑膜和關節液的透明質酸蛋白之間存在共同抗原性,可抵抗白細胞的吞噬而起到保護作用。A組鏈球菌的蛋白質抗原與人體心瓣膜和腦等組織存在交叉抗原性,可引起交叉免疫反應。這一交叉反應在風濕熱瓣膜病變的發病機制中非常重要。鏈球菌可產生多種細胞外毒素,在其致病性中也起重要作用。
另外,風濕熱的發病存在遺傳易感性。同一家族成員發病率較無風濕熱的家庭為高,單卵雙胎同時患風濕熱者較雙卵雙胎者為高。
風濕熱是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咽峽炎後的晚期併發症。約0.3%~3%因該君引起的咽峽炎患兒於1~4周後發生風濕熱。
風濕熱缺乏典型的和特異的臨床表現,癥狀輕重不一。
1.一般表現
急性起病者發熱在38~40℃間,無一定熱型,1~2周後轉為低熱。其他表現為精神不振、疲倦、胃納不佳、面色蒼白、多汗、鼻出血、關節痛和腹痛等,個別有胸膜炎和肺炎。
2.關節炎
多關節炎是常見的初發癥狀,發生率達75%以上,急性發作時受累關節出現紅、腫、灼熱、疼痛和活動受限。典型的關節炎特點為:(1)遊走性,可在十分短暫的數小時或數天內,從一個關節遷移到另一個關節;(2)常為多發性,常表現為兩個以上的關節同時受累;(3)多侵犯大關節,如膝、踝、肘、腕和肩關節等;(4)關節疼痛與天氣變化關係密切,在潮濕或寒冷時加重,隨著環境的改善癥狀可自然緩解;(5)水楊酸製劑有顯效,用藥24~48小時後癥狀可明顯緩解,但即使不治療,關節炎也很少持續4周以上;(6)關節炎隨風濕活動消失而消失,關節功能恢復,不遺留強直或畸形。
3.心臟炎
心臟炎在兒童病例為風濕熱最重要的表現,佔40%~80%。可表現為心肌炎、心內膜炎、心包炎或全心炎,其中多以心肌和心內膜同時受累,單純心肌炎或心包炎較少見。
4.皮膚癥狀
(1)環形紅斑
過去發生率為10%~20%,現發生率較少,為2.4%,一般在風濕熱的後期出現,常分布於軀幹和四肢近端,如大腿內側,呈淡紅色邊緣輕度隆起的環形或半環形紅暈,環由小變大,中心膚色正常,皮疹可融合為不規則形,不痛不癢,常於數小時或1~2天迅速消失,但消退後又可原位再現,皮疹時隱時現,經曆數月。
(2)皮下結節
較少見,2%~10%不等。為1.5cm~2.0cm的硬性無痛性結節,可孤立存在或幾個聚在一起,多在關節的伸面骨質隆起部位,與皮膚無粘連,表面無紅腫,常伴有嚴重的心肌炎。
5.Sydenham舞蹈症
Sydenham舞蹈症是由於錐體外系受累所致,為風濕熱的後期表現,一般發生在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2個月或以上。多見於女性患者,兒童多於成人。表現為面部肌肉和四肢不自主的動作和情緒不穩定,出現擠眉、伸舌、眨眼、搖頭、轉頸;肢體伸直和屈曲、內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後等無節律的交替動作。激動或興奮時加重,睡眠時消失。患兒常伴肌無力和情緒不穩定。舞蹈症的病程1~3個月,個別病例在1~2年內反覆發作。
對於風濕熱的治療,我們主要是清除鏈球菌感染,去除誘發風濕熱的病因;控制臨床癥狀,使心臟炎、關節炎、舞蹈病及風濕熱癥狀迅速緩解,解除風濕熱帶來的痛苦;處理各種併發症,提高患者的社體素質和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1.休息 卧床休的期限取決於心臟受累的程度和心功能狀態。急性期無心臟炎患兒卧床休息2周,隨後逐漸恢復活動,於2周后達正常活動水平;心臟炎無心力衰竭患兒卧床休息4周,隨後於4周內逐漸恢復活動;心臟炎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兒則需要卧床休息至少8周,在以後2~3月內逐漸增加活動量。
2.清除鏈球菌感染 首先用藥青黴素,可進行肌肉注射,每日2次,持續2周,以徹底清除鏈球菌感染。青黴素過敏者可改用其他有效抗生素,如紅霉素等。
3.抗風濕熱治療 心臟炎時宜早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潑尼松每日2mg/kg,最大量≤60mg/d,分次口服,2~4周後減量,總療程8~12周。
以上就是總結風濕熱的病因、臨床表現以及治療,希望小中可以幫到廣大的考生。更多臨床考試資料,請關注中公衛生人才網!
TAG:趙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