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頭顱雖碎依然我,心地無他敢對天」

「頭顱雖碎依然我,心地無他敢對天」

要不是新聞界前輩的提醒,對劉大同的了解,我還會等很長時間,也許永遠無緣。緣結於2017年夏。劉大同是安丘市景芝鎮芝泮(過去寫作「盤、畔」,後統一寫「泮」)村人,他別號「芝里老人」。小村在浯水岸畔,離我家不到五公里。慚愧慚愧,有眼不識鄉賢。

2017年7月31日和8月17日,我兩次來到劉大同故里,見到了劉大同的曾孫劉自力、曾外孫李經國,還有劉大同的遠房親屬。第二次見面,恰逢夏雨過後,與劉大同後人同酌景芝老白乾,就著正宗芝泮燒肉(「芝泮燒肉」是地方名吃),談關於劉大同的逸聞趣事,遙想先輩把酒臨風恆念桑梓的一個個細節。誠快哉事也!

劉大同長我一百歲,1865年農曆十二月十九日生,享年88歲。以劉建封名行世46年,以劉大同名行世42年。如果剖析他的一生,前半生作為一個政治家和革命家輾轉東北、日本、廣東等地,做了幾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諸如踏勘長白山,尋找三江之源,以科學的論證維護了祖國疆域的完整;倡導移民殖邊,建設東北邊陲;成為安圖縣第一任知縣,發動辛亥安圖起義,首倡共和;投身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為國家和民主革命作出了貢獻。後半生退居津門和泉城濟南,成為書畫家和古物鑒賞家,辦過畫展,出過詩集等。有人言,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後,劉大同「退居沽上,不談時政,專以著録金石、研究書畫以自娛」。其實這是誤解,他並沒有消沉隱退,而是仍然關注中國政局的變化,有人向他索畫,他題「牆外一枝梅,年年向我開,縱無人著眼,也自報春來」。這是其內心的寫照。

西安事變前後,劉大同在天津法租界創辦《渤海日報》,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進行抨擊,天津國民黨市政當局曾找到劉大同,命其停刊。遭拒絕後將報館關閉。

天津學者曲振明著文說,1938年12月,劉大同在英租界孟買道義慶里40號的住宅,闖入三名持槍的蒙面人,將劉大同綁縛後擊傷,還掠走一些物品。事後,英國工部局警務處介入調查,「然因限於英、法租界以外無法探問,故偵查工作勢須中輟」。這起事件看似是一起盜搶行為,實際上是日寇實施的刺殺行動。

劉大同在津的生活十分清苦。1933年滿洲國傀儡政府粉墨登場,為討得中國知名人士對偽滿洲國的承認,日本駐屯軍曾派人找劉大同,以借款兩千萬為條件,要求登報承認,當場遭到拒絕。其詩云:「冰魂真果本天賦,玉骨從來喜雪培。秘語群芳花姊妹,人無氣節是凡材。」日軍侵佔華北後,日軍駐屯軍司令幾次派人到家,許以偽職,均被斷然拒絕。

1937年七七事變後,天津淪陷。日本駐屯軍又派員至劉家勸其出山,亦遭到當面呵斥,使日本人惱羞成怒。隨之派員刺殺劉大同。劉大同雖年屆古稀,但他的剛烈氣節和傲骨,不為日寇恐怖活動所嚇倒。事後劉大同撰寫了《被難自述》,記述了這次事件,並言「頭顱雖碎依然我,心地無他敢對天」。

曲振明先生認為,劉大同當時是被人用槍托擊打的,事後臉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疤。家人曾推測是蔣介石派人乾的,但據1945年劉大同所書的條幅所記方知是日寇所為。條幅雲:「獨向孤山把酒樽,冰肌玉骨見香魂。任他風雪十分苦,不受東皇半點恩。九卉那堪於姊妹,群芳雖好乃兒孫。問誰能長梅花嶺,唯有癯仙勁節存。」注云:「盧橋事變,余蟄居津沽。日軍促我出山,余堅辭,曰:吾民國人,決不能受貴國天皇支配。旋被暗殺,未死。爰詠梅以明吾志。」

日本投降前,有日商返日前,以洛陽道花園洋房一處相贈,被劉大同拒絕。他說:「不要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自己仍住在老房子里。

劉大同一生追求進步,嚮往光明,矢志不移。

劉自力聽老奶奶回憶,一次大搜捕時,劉大同的同鄉、革命人士李宇超被追捕,跑至劉大同家附近時決定上門避難。進門後李宇超說:「老師,我正遭追捕,無路可逃了,能否在您家躲一躲?」劉大同毫不猶豫地將李請進了客房,說:「就先住下吧,我這裡沒人敢來搜查。」遂派家人看看外面,街上正在挨門挨戶地搜查。

李宇超在劉大同家一住就是一周,等到風平浪靜了,李宇超才離開劉家。離開前李宇超連聲說:「躲過此劫,全仗老師,感激不盡,終生難忘!」解放初,李宇超任中共華東局山東分局統戰部常務副部長一職,仍沒忘記那次驚險避難的經歷,經常去劉家做客,關係十分密切。

1947年後,劉大同來往於天津、濟南之間,在濟南大明湖畔百花洲定居,創辦「明湖畫社」,以賣字畫糊口。劉大同對晚年居住的泉城充滿好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實現了劉大同一直夢寐以求的大同理想。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攜夫人專程到天津拜訪劉大同,共慶國家新生。劉大同欣然寫道:「人人盼共和,徒喚莫奈何。今日新成立,我先擊壤歌。」

劉自力說:「我老爺爺對孫輩們再三叮囑,每個人都要靠自己的勞動吃飯。要有一技之長,方能立足於社會。無論是誰,也不準不勞而獲。老爺爺在手書中寫道:『作農宜富不宜貧,作官宜貧不宜富。作農而貧是無才也,作官而富是無德也,無才無德之人烏(「烏」通「無」)足以言人。』老爺爺百年前的這些話,至今讀起來仍有現實意義。」

劉大同對子孫要求非常嚴格,不允許子孫靠他的關係去謀職。所以,劉大同的後代中,無論是在解放前還是解放後,沒有一個靠他的關係撈取一官半職,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學識立於社會。

劉大同的夫人王玉珍(劉自力的曾祖母)在津期間,雖生活條件較好,仍沒放棄學習技術。劉大同鼓勵她學習機器繡花。回濟南後,在濟南刺繡廠她創造了「長針綉針法」,傳遍大江南北,成為魯綉針法的創始人。她的作品《虎嘯》《鹿鶴同春》等有的選送人民大會堂,有的遠銷海外。

芝泮村見過劉大同的已經所剩無幾。83歲的李經國是劉大同的曾外孫,退休前在青島四方區商業局工作。他對我說:「我奶奶是劉大同的閨女劉月英,劉月英日文很棒,芝泮村叫日本鬼子圍住了,劉月英就出村跟鬼子說了一通,說村裡都是婦女孩子,日本鬼子很驚訝,在景芝竟然還有會說日語的。傳說,日本鬼子一個當官的,還到我奶奶家吃了一個地瓜,就撤退了。1945年,我見過我老姥爺,當時我10歲,老人家有一米七多,非常清氣,留著長發。他的右手不大好使喚,多用左手寫字作畫。」李經國的父親跟隨劉大同多年。李經國受曾外祖父影響,17歲習武,練了8年,寫出《拳譜》一部。

68歲的芝泮村村民劉之春回憶,1966年劉大同的兒子劉平等從天津遣返回家勞動改造,「我當時在村裡當保管,村裡的技術隊里有兩間小屋,他住著。人很斯文,和善。村裡人也沒難為他,當庄當疃的,彼此都熟悉,平反後回去,小院子里種著無花果,他把一棵給我栽種。」

劉大同的名聲在老家,特別是年輕人中,已經所知甚少。倒是在吉林,他的名氣很大。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撥款20萬元,復原了當年劉建封踏勘長白山時所立的石碑三通,並在長白山風景區廣場中,為劉建封豎立了塑像和紀念碑,以示永遠的紀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黨史頻道 的精彩文章:

跟周恩來學調查研究
周恩來與黨的早期隱蔽戰線

TAG:人民網黨史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