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動物可自我馴化 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動物可自我馴化 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最新研究發現,生活在人類附近的野生小鼠可自我馴化。圖片來源:ILYA KARNAUKHOV

從狗鬆軟下垂的耳朵到豬捲曲的尾巴,被馴養的動物和它們的野生近親相比呈現出不同的面貌。科學家推測,這是人類干預導致的。如今,一項關於野生小鼠的最新研究表明,它們在幾乎沒有任何人類影響的情況下也能表現出進化的跡象——皮毛上白色的斑塊以及短鼻子。此項研究表明,小鼠能自我馴化,同時像狗一樣的其他動物可能在被人類完全馴化之前也做了同樣的事情。

人類關於動物如何在馴化期間改變外表的大多數了解來自上世紀50年代開展的一項著名試驗。研究人員發現,當將野生狐狸帶回並且只留下最馴服的品種時,狐狸開始表現出像狗一樣的特徵,比如捲曲的尾巴、較小的頭部以及鬆軟下垂的耳朵。更早之前,查爾斯·達爾文將這一系列特徵稱為「馴化綜合征」。但這些特徵能否在沒有任何人類干預的情況下出現?最新研究表明,它們可以。

該研究開始於2002年。當時,研究小鼠行為和疾病傳播的科學家將十幾隻野生小鼠圈在瑞士伊爾瑙市的一個穀倉里。這些動物可以按照它們的意願自由來去、築巢和交配。同時,它們新挖的洞不受捕食者的威脅——洞的出入口很小,以至於讓家養的貓、貓頭鷹和貂無法進入。研究人員每隔幾周會向穀倉里添加充足的食物和水。不介意人類到訪的小鼠四處「轉悠」,並且最終發展成擁有250~430個成員的種群。一些甚至開始爬上研究人員的鞋子而不是匆匆跑開。該跡象表明,這些動物失去了對人類的恐懼,即便是在研究人員並未有目的地繁育對人類最友好的小鼠的情況下。

4年後,蘇黎世大學進化生物學家Anna Lindholm開始注意到,一些褐色小鼠的皮毛上出現了同馴養動物存在關聯的白色斑塊。「這極其罕見。」她介紹說,在一些小鼠中,白色斑塊最少由8根毛髮組成。2010~2016年,擁有白色斑塊的成年小鼠佔比增加了一倍多。該團隊在日前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報告了這一成果。

Lindholm還通過另一個項目偶然間測量了小鼠的頭部。和西伯利亞的狐狸一樣,這些小鼠變得更小,並且頭部出現萎縮——平均變小了約3.5%。並未參與該研究的美國杜克大學進化人類學家Brian Hare表示,這是一種「激動人心」的變化,表明自我馴化可以發生並且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宗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濟南市教育局局長王品木:讓教育治理理性而有溫度
堅果並非人人適宜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