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收藏的陳舊觀念和投資誤區
一、應該改變的陳舊收藏觀念
老版比新版更值錢:不少錢幣收藏愛好者信守錢幣年代越久越值錢的錯誤觀念,並以此左右自己的市場行為,其實不然,比如1965年發行的第三版人民幣10元(俗稱「大團結」),市場報價僅為28-35元,而1980年發行的第四版人民幣50元(俗稱「8050」),市場價格以超過2000元,孰是孰非不言而喻。
第三套人民幣10元幣
第四版人民幣50元(8050)
2.唯錢幣器形大小是論:有的泉友不知綜合性的判斷錢幣收藏的價值,而以錢幣器形大小作為判斷依據,對一些器形較大的金屬幣更為關注,諸如「「至正通寶」「洪武通寶」「咸豐通寶」等,對一些器形較小的金屬幣過於輕視,如「咸通玄寶」、「天顯通寶」、「皇統元寶」等。其實,古錢幣的收藏價值並不一味取決於錢幣器形的大小,有些器形較小的錢幣也很有收藏價值。
皇統元寶金錢
3.整套錢幣比散張更值錢:這是一些剛入門的新手的錯誤想法,總認為錢幣大全套才值錢,殊不知,一些紙幣大全套、紀念幣大全套固然值錢,但一些單張的收藏價值也不容忽視,比如第三版人民幣「棗紅一角」和「綠背水印」,單張就很值錢。
第三套人民幣「背綠一角」
二、必須迴避的錯誤投資誤區
1.偏重名錢珍品:偏愛古錢名幣並作為收藏投資重點不是不可以,但不能認為「古泉50名珍」之外的古錢沒有收藏投資價值,要知道,古錢名幣畢竟是鳳毛麟角,有的更是可遇不可求,如果不能放寬視野,悉心關注一些「非名幣」,那肯定會使自己的收藏之路越走越窄。
宋元通寶
2.不是銅錢不藏:有些藏友自以為是的認為只有銅錢才是收藏主流,只有銅錢才值得投資,這是一個認識誤區。應該承認,中國古代的金屬幣有銅、鐵、錫、銀等多種,其中以銅幣數量最多,但是,多個朝代鑄造的鐵錢、錫錢,也具有一定或較高的收藏價值,鐵錢如宋代「宋元通寶」、「景祐元寶」,清代咸豐年代發行的「當十」、「當百」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尤其是「咸豐通寶」小平鐵錢,錢文類似「瘦金體」,甚為收藏者深愛,被投資者追捧。
貨泉
3.忽視文化價值:真正的收藏家十分重視藏品所承載的厚重歷史文化信息,有一些存世古錢幣,由於歷史滄桑和歲月洗禮,品相有損,但其文化藝術價值不應該被漠視,如漢代王莽新政時期發行的「貨泉」、「布泉」,錢文是垂針篆,還有北宋仁宗時期鑄造的「泉體通寶」,錢文是九疊篆,是中國最早的美術字,這些古錢幣不論品相如何,都是古錢幣中的珍品,遇上當時福分,應當儘力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