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聽歌,BAT在收割,永遠懷念那些已死的播放器!
不知道各位差友還記不記得,前天小辣椒就多米音樂停止服務寫的文章,緬懷了一下被版權搞死的音樂軟體們。
前兩天的多米
今天差評君想再好好談談國內的數字音樂版權。
其實每當說起音樂這種知識產權話題的時候,就不得不結合國情來討論,因為我們用了太久的盜版了。。。
就拿差評君自己來說,那會兒聽歌不是在網上搜個 「 XXX 在線 」,用百度直接搜個 MP3 下載下來,然後開個千千靜播放。
千千靜聽的桌面端在當時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好用
買碟的也不是沒有,不過大多買的都是這種
如果拿回去塞進電腦仔細看,躺著的大多是有損壓縮格式 .mp3 文件,而且比特率還低得一匹。。。
不過在 10 多年前,好像大部分人也覺得無所謂~
這質量放現在你能忍?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是有些追求音質和品位的人,他們這些人不光只聽熱門單曲,還開始研究藝術家和唱片公司,聽歌找整張專輯聽,花錢燒設備。。。
你以為這些人都乖乖花錢買專輯了么!?
並不全是。。。
當時還有個神器,叫電驢。
差評君上大學那會兒有段時間燒耳機,我買著很貴的耳機,搭好耳放,然後從千把塊的前端里放著。。。從電驢上免費下載的無損專輯。
也許差評君不能代表所有人,不過在當時我的幾個室友基本上都這麼聽歌,還有兩個懶人還老喜歡找我這兒拷現成的音樂塞手機裡頭。
撇除這些人以後,只有一小部分人會跑去音像店買碟( 其實我以前也主動買過周杰倫的專輯來支持他 )。
自從音樂下載流行以後,實體 CD 現在的收藏意義往往要大於使用意義。
仔細想想,咱們全民聽歌的時候跳過了唱片流行的大環境,已經有了互聯網,我們的音樂市場是由大部分盜版用戶和少量正版用戶組成的。
這樣的環境下,剛剛乾起來的音樂人在中國大陸,是很難吃飽飯的,因此我們以前聽的大多數華語流行歌曲都是港台歌手的作品,他們有了名氣以後可以開演唱會掙門票錢。
至於靠音樂收費掙錢,在當時幾乎不存在的。。。
不過數字音樂的崛起,改變了這個情況,這一切,可能還得感謝這個人
又是你。。。
蘋果公司在 2003 年整了個軟體,叫 iTunes,專門拿來播放和管理數字音樂,同時還有個 iTunes Store 讓用戶隨時優雅地為數字音樂剁手。
這玩意兒和 iPod 一同步,用戶體驗簡直輕鬆又愉快,把需要自己費勁灌歌的隨身聽和實體 CD 打得滿地找牙。
但那會兒,正版數字音樂和咱們國內還是沒太大關係。。。直到智能手機開始大肆流行。
因為這玩意兒可以上網和裝 APP,在線聽歌實在是太方便了,於是蹦出了一堆聽歌 APP,一開始這些軟體無非就是充當一個中轉的角色,在網上搜羅盜版歌曲資源,然後在手機上放出來。
酷我音樂盒
光是這樣,這個數字音樂的體驗已經暴打以往所有的方式了。
這些軟體在當時非常收歡迎,帶來了大量的用戶,而在互聯網時代,流量就是錢。
比如說最近停止服務的多米音樂,據說在巔峰時有 4 億用戶。
而差評君在當時,成為了蝦米音樂的忠實用戶,被這個的歌單整理方式以及推薦演算法種了草。。。
這樣的爆髮式增長,自然引起了巨頭們的注意,網易,騰訊等公司於是紛紛強勢入駐了這個領域。
憑藉著大公司的技術實力,巨頭們開發的 APP 體驗一出現就比市場上現有的音樂 APP 高出了一大截,再加上巨額資本投入的宣傳效果,吸引了一部分用戶。
本來這樣還不足以形成如今倒麥子一樣,把多米等聽歌 APP 做得涼涼。
最後一根稻草在 2015 年,國家版權局發布了《 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轉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 》,網路音樂服務商必須下架未經授權的作品。
巨頭們靠資本和手段輕而易舉地瓜分掉了正版音樂授權,這樣一來,那些小廠的音樂服務 APP 就徹底沒啥活路了。。。
差評君當時被這種情況就搞得煩死了,這時候網易雲出現在了我的面前,還很雞賊地推出了一鍵轉移蝦米歌單的服務,我這一點就回不去了。。。
其實這會兒雖然還有小廠苟延殘喘,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個市場應該沒他們什麼事兒了,都是巨頭間的戰爭。
接著就是騰訊的 QQ 音樂和網易音樂長期版權大戰,三天兩頭的發現 「 咦,這首歌的標題突然灰了點不了 」,搞得網民怨聲載道,經常為了聽歌非得在手機上裝兩三個 APP,還得切著用。。。
直到前兩年,國家版權局約談,要求這些巨頭們的音樂平台放開獨家授權,共享版權,情況一下子好轉了。
但放開的只是獨家授權而已,網易雲雖然因此得到了 QQ 音樂那部分授權,但依舊每年要付很多的錢給對方,而且估摸著授權合同一到,雙方又得打起來。。。
阿里同時也不甘示弱地投資了蝦米音樂,大家接著燒錢,我們吃瓜群眾該聽歌就聽歌,反正授權放開了不用換平台了~
至於其他的音樂 APP 們,酷我,多米,豆瓣 FM 等等,就比較慘了。。。
打開豆瓣 FM,會是這樣一個場景。
不過巨頭資本一注入,咱們國家的音樂市場算是做起來了,他們的音樂服務越發完善,用戶也越是願意掏錢買會員和專輯。
這也許意味著本土的音樂人總有一天可以不為生活困擾創作。
如今中國唱片公司收入可以排到世界的第十二名,而且和排名上很不同的一點就是,我們數字音樂收入佔有比例非常非常高!
不過大量互聯網公司收購,兼并,倒台的現象再次發生在了數字音樂領域中,讓差評君覺得再次印證了馬太效應,就是 「 強的越強,弱的越弱 」,和聖經《 新約·馬太福音 》一則寓言相似: 「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這樣的事情這兩年在不斷發生,一眨眼,一個百花齊放的互聯網領域就只剩騰訊阿里網易百度等等巨頭們在打架了,地上躺著一堆先行者的屍體。。。
這事情放在數字音樂的領域,就是強勢做起了中國音樂市場,而弊端雖然這會兒還沒有。。。
但,想想看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最終都指向那麼兩三家公司,你覺得好嗎?
最後給大家分享兩個新聞:
你看誰,最後都是一家。。。
「 天下一家都姓馬 」
※治療癌症,返老還童,還能續命,APP商店上那些神棍們……
※你知道天氣預報的氣象符號是怎麼來的嗎?
TAG:差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