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吸納外來人口,未來3年廣東常住人口還將增200多萬

吸納外來人口,未來3年廣東常住人口還將增200多萬

作為環境宜居的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對外來人口一直都有較強的吸引力。

未來人口達1.25億

廣東省政府日前印發《廣東省人口發展規劃(2017-2030)》提出,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總量達到11400萬人左右,2030年達到12500萬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攜手香港、澳門共建世界級城市群取得積極進展,粵東西北地區城市群進一步優化升級,城鎮集聚人口能力增強。

廣東省2017年統計公報顯示,年末廣東常住人口11169萬人。也就是說,2018至2020年三年間,廣東常住人口將增加231萬人左右,平均每年約77萬人。若按照近幾年廣東的人口增速,這一目標不難實現。

數據顯示,2017年廣東人口比上年末增加170萬人,其中僅廣深兩座一線城市之和就達百萬。其中自然增長人口101.53萬人,外來流入人口接近70萬。

早前一年的2016年末,廣東常住人口為10999萬人,人口總量比上年凈增150萬人,增長1.38%,增幅比上年提高0.21個百分點,是全國唯一一個增量突破百萬大關的省份,遙遙領先其他省份,廣東增量佔全國增量的18.5%。在這150萬的增量中,自然增長人口和外來流入人口幾乎各佔一半。

這其中,廣州和深圳兩座一線城市,近三年,常住人口均實現大幅增長。例如,2015年到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量分別為60萬、53萬、62萬(深圳本土55萬),同期廣州常住人口增量分別為42.06萬、54.24萬、45.49萬,近三年這兩個城市人口增量在各大城市中領跑,這也顯示珠三角尤其是廣深的人口吸引力不斷增強。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新一輪發展過程中,工業4.0、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在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的發展空間很大。除了產業基礎之外,珠三角地區還擁有良好的氣候、生活環境、便捷的軌道交通,珠三角形成的一小時生活圈,有利於吸引高端製造業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端製造業在珠三角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應對人口紅利消失

不過,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也很明顯。一方面,目前廣東人口地區分布仍然不平衡。全省人口密度由2010年每平方公里581人上升到2016年的612人,相當於全國人口密度的4倍。珠江三角洲地區集聚了超過一半以上的常住人口,並且一直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從2010年每平方公里1026人上升到2016年的1094人。粵東地區的人口密度全省最高,從2010年每平方公里1089人上升到2016年的1123人。

另一方面,全省常住人口中,現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縣(市、區)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015年為3201.96萬人,比2010年增長2.36%,增幅遠低於2010年比2000年的增幅(48.58%)。其中,屬於跨省流入的佔56.88%,省內流動的佔43.12%。與2010年相比,跨省流入人口所佔比重降低了11.85個百分點。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由於東部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很多產業和人口轉移到中西部地區。「比如在老家一個月三千塊,也不會比在沿海一個月四千塊差,這樣就沒必要出來了。」

丁長發說,中西部不少中心城市,如武漢、鄭州、長沙、合肥、重慶、成都近幾年經濟發展都十分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大型製造業企業落戶,對農民工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去年以來,鄭州、成都、武漢、西安、長沙等二線核心城市出台了優厚的人才政策,集中發起了「人才爭奪戰」。

規劃指出,目前廣東人口老齡化加速的不利影響加大。廣東省人口老齡化加速將明顯增加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壓力,凸顯勞動力有效供給的不足,人口紅利減弱,將持續影響社會活力、創新動力和經濟潛在增長力。

為此,規劃還專門提及,要開展大齡勞動力人力資本開發行動。適應廣東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借鑒國際國內有益經驗,通過教育培訓、健康服務、就業促進等方式鼓勵大齡失業人員回歸勞動力市場。

廣深將引導人口到新區、郊區

在城鎮化發展方面,不同區域之間的差距也比較大。數據顯示,廣東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0年的66.2%提高到2016年的69.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1.85個百分點。其中,珠江三角洲、粵東、粵西和粵北城鎮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別達到84.6%、59.9%、42.0%和47.2%。這其中,粵西和粵北仍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規劃》提出,要促進珠江三角洲和粵東西北城市融合互動發展。優化全省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增強珠三角城市群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韶關、河源、汕尾、陽江、清遠、雲浮等環珠江三角洲城市深度融入珠江三角洲,打造形成「廣佛肇+清遠、雲浮、韶關」「深莞惠+汕尾、河源」「珠中江+陽江」三大新型都市區,加快形成更多支撐區域發展的增長極,深化城市間分工與聯繫,引導人口有序集聚和流動,促進區域人口合理布局。

這其中,在攜手港澳共建世界級城市群共同框架下,推動珠三角地區優化城市群體系,強化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協調發展,吸引人口合理集聚。廣州、深圳嚴格控制中心城區人口規模,並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契機,大力推動人口向新區、郊區適度集聚,著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著力提高城市人口素質。進一步加強區域內大中小城市聯動發展,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外圍節點地區對轉移人口的吸引力,適度增加佛山、中山、珠海、江門、肇慶和惠州市的人口集聚。

也就是說,未來廣深兩座超大城市要優化疏解中心城區,引導人口向郊區、新區合理分布。實際上,近幾年地鐵、市域鐵路在內的城市軌道交通的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也改變了大都市內部的人口分布,引導人口分流到近郊區、新城區。

從廣州各區的情況來看,以2007—2016年為周期計算,黃埔(並區後)常住人口增長數字最高,10年間增長了75萬人;其次是白雲區,增長了67萬人;排名第三的是南沙區,共增長了48萬人。而中心老城區越秀、荔灣增長較為緩慢。

廣州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分析,隨著更多市域快線開通,未來包括南沙、增城、從化等遠城區將成為半小時通勤的區域,也就變成了人們可以常住的區域,使得城市外圍的土地可以得到有效利用,這將極大地改變廣州的城市空間結構和人們的居住分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蘋果一周市值蒸發超百億,美國市場表現遠超新興市場
人工智慧「滲入」運營商業務 華為備戰5G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