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唐代的金銀器及其發展背景

唐代的金銀器及其發展背景

大唐盛世,經濟文化極其繁榮。就金銀器而言,製作技術之高超,花紋之精美,品種之繁多,前所未有,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就金銀器的風格而言,可說雍容華貴,文化氣息濃郁,體現了盛世之風采。為此,論者談及唐代金銀器時都不惜筆墨,大肆渲染。

唐 花口銀碟

唐代金銀器盛行,除了有雄厚的國力作基礎外,還與當時採金銀之盛有關。據新舊《唐書》記載,唐代採金場地有11處,采銀場地56處。產金地主要在劍南道、嶺南和江南的饒州、信州、潭州、永州等地。

唐 鎏金雙鳳紋帶蓋大銀盒

而產銀之地則有饒州、宣州、安南、陝州、伊陽、潤州等地。總的來說,唐代金銀主要產於南方地區。自居易詩云:「銀生楚山曲,金生鄱溪濱,南人棄農業,求之多苦辛。披砂復鑿石,乞乞無冬春。」可見當時採金銀之熱潮。產金銀之地需每年向朝廷貢獻,交納金銀稅。

唐 鎏金雙鳳壓花菱形銀盤

唐代製造金銀器的部門可分「官作」「行作」兩類。

「官作」即朝廷和地方官府的作坊。中央少府屬官中設「金銀作坊院」,宮廷內則專設為皇帝和後宮製作金銀器的文思院。

「行作」即指私營金銀作坊,僱傭民間工匠為官府和富貴們鑄造或進行商業生產。

唐 鎏金鸚鵡蓮瓣形帶蓋銀盒

唐代金銀器大宗用於進奉、賞賜,其次用於貯備國用,另也用於民間買賣。進奉主要指地方高級官僚向朝廷貢獻金銀器等財物,以討恩買寵,達到陞官固位之目的。

賞賜系指朝廷贈送金銀器與周鄰國家,如契丹、突厥、回鶻、吐蕃、南詔、渤海等國,以發展外交關係,另外還大量地賞賜給寵幸大臣。如玄宗時,多次賞賜安祿山大批金銀器,以籠絡其忠心。此外,金銀也是國家的貯備財富。

唐 銀鎏金論語玉燭龜形酒籌筒

《唐大詔令集》卷108記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敕:

「所有服御金銀器物,令付有司,金銀為鋌,仍別貯掌,以供軍國」,貯備用的主要是金銀鋌。而民間富裕家庭日用之金銀用器、首飾,或購自市場,或可自家打制。長安有東西二市,市內有許多金銀鋪行。南方的揚州則是全國的金銀商貿中心。

唐 銀鎏金魚紋小盒

唐朝是金銀器皿開始大量出現的時代,考古發現已達一千幾百件,其中大宗出土的就有好幾批。如1970年西安何家村窖藏出270件金銀器,1983年江蘇丹徒丁卯橋窖藏出956件金器,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出土金銀器121件等。根據這些出土的金銀器,我們可以大致理出唐代金銀器的發展過程。

唐初,百廢待興,經濟尚待恢復,故初唐至高宗時期(公元618——683年)實行「去奢省費」政策。此期的金銀器出土數量少,種類單純,僅有碗、盤、杯、壺、鐺等,裝飾多分瓣,且多在九瓣以上。紋飾有海獸紋、雲紋、鹿紋、鴻雁銜綬紋、雙獅紋等,器底為雙層。此期的金銀器皿受西方影響較多,故多見具有波斯薩珊風格的金銀器皿。

武則天、玄宗時期(公元684——755年),經過幾十年苦心經營,唐朝經濟出現興盛局面,物質財富迅增。此期的金銀器出土數量和器類增多,不僅有飲食用器,還有葯具、宗教用具、雜器(如熏球)等)。裝飾多分六、八等分,大多數為雙層蓮瓣,紋飾主要有忍冬、蓮葉、石榴等花紋。這一時期已逐步擺脫外來影響,形成本土化。

肅宗至哀帝時期(公元756——907年),官僚腐化驕奢,進奉之風大盛,金銀器數量大增,出現仿生器物和茶具、酒具等。容器形體增大,出現高圈足,裝飾面多劃分為四、五等分,各類器物口沿多用單相蓮瓣,摩羯紋普遍使用,儒家經典人物故事和成雙禽類花紋出現。

大致說來,唐代金銀器裝飾花紋在武則天前後,主要為忍冬紋、四瓣或八瓣花紋折枝花,但後來逐漸演變,至德宗以後,多用團花(主體是牡丹花)和花鳥圖案為裝飾,出現了花團錦簇、花繁葉茂之貌。

唐代金銀器製造、裝飾工藝複雜精細,主要有澆鑄、錘擊、焊接、鏨刻、鏤空、鍍、拋光、切削等。

-END-

[聲明:本文由淘古趣平台自互聯網搜集並整理髮布,侵刪。同時,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古趣 的精彩文章:

歐洲宮廷曾經吹起的「中國風」:清代外銷瓷
明朝出了個中國版梵高,大家叫他窮瘋子

TAG:淘古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