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錢櫃什麼樣?了解一下
柜子是中國傳統的貯物傢具,《莊子》中已有「負匱(櫃)」之語。唐代柜子更為常見,敦煌出土的《分家書樣文》記載有「箱櫃無私,蓄積不異」的文字;另外敦煌文書中有「拾碩櫃壹口,象鼻、曲鉞並全」的記載,「象鼻、曲鉞」應該指柜子上鎖用的配件。在唐代兩京的考古發掘中,西安與洛陽都曾出土過唐三彩錢櫃模型;近年西安曲江新區考古出土一件帶有模印錢紋的漢代綠釉陶錢櫃模型。將幾種出土實物加以比較,可使今人對古人的工巧心思及錢櫃的造型演變了解一二。
漢代綠釉模印錢紋錢櫃
西安曲江出土漢代綠釉模印錢紋錢櫃。櫃體長 33.3厘米,寬 20厘米,通高21.5厘米;櫃門長8厘米,寬 6.5厘米。出土於西安南郊曲江雁鳴小區漢墓群,由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發掘,目前在秦二世陵博物館曲江新區出土文物展覽館展出。
這件錢櫃體形較大,出土時已破碎,後經修復。紅陶胎質,表面所施低溫綠釉普遍剝落,櫃內無釉。造型採用帶四足的卧櫃形式,由陶質櫃板粘合而成。櫃頂開有一長方形狹小開口。最為難得的是櫃表和正面櫃板凸印有15枚錢紋裝飾,均是在長方形框線內划出米字形槽線,在劃線位置上有規律地裝飾凸起錢紋,可惜模印較為模糊,似為王莽時期錢幣「貨泉」而非常見的漢代五銖錢圖案。鑒於這件漢代綠釉錢櫃造型罕見,雖然屬修復件,2010年在文物定級時仍被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日本愛知縣陶瓷資料館藏綠釉錢櫃
日本愛知縣陶瓷資料館亦藏有綠釉錢櫃。此件錢櫃為日本建築家茂木計一郎收藏的中國古代建築明器系列藏品之一,於2007年與其他百餘件藏品一同寄贈愛知縣陶瓷資料館,並在2008年以特展形式展出。該件綠釉紅陶胎錢櫃高15厘米,長24厘米,寬20.5厘米,造型亦作卧箱形,四足。櫃面也刻劃有米字形槽線圖案,並有模擬金屬圓泡釘的貼飾。對鎖合結構的塑造較粗率。它與西安曲江出土錢櫃雖然近似,但四足紋線與北朝時期北方石榻或石棺床裝飾更為接近,櫃身較淺,年代可能晚至北朝。
西安王家墳唐墓出土唐三彩錢櫃
1955年西安王家墳唐墓出土一件唐三彩錢櫃,長15.5厘米,寬12.1厘米,高13.3厘米,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柜子作四足卧櫃樣式,附有小蓋可以揭啟;正面櫃面貼塑有帶連珠的獸面裝飾,帶有西亞色彩;櫃足粗壯,並有圓形堆塑裝飾。白色陶胎,櫃足塗飾藍色釉,櫃板塗飾黃釉,櫃面有寶相花和團花裝飾。造型別緻,製作異常精緻,加上三彩釉和紋飾,顯得富麗華貴。此櫃的櫃蓋和正面櫃板的殘痕相呼應,應該是供上鎖之用。
洛陽金家溝唐墓出土唐三彩錢櫃
1930年洛陽金家溝唐墓出土一件唐三彩錢櫃,高17.8厘米,長21.5厘米,寬16.6厘米。這件錢櫃保存更為完好,從櫃面的帶孔附件可知西安王家墳唐三彩錢櫃殘缺的上鎖附件的原貌。櫃足貼塑四枚一組的泡釘,四面裝飾圓形龍首,上部刻劃有三角形幾何紋,並塗飾以黃、綠、褐等色釉,顯得華麗異常。底部露胎,白色陶胎。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新仿唐三彩錢櫃,在鎖合部位模仿錯誤
由於兩件唐三彩錢櫃的鎖合設施或有殘損,或塑造比較粗略,使人不易理解唐代錢櫃的具體鎖合結構。通過對比一件現代仿燒的唐三彩錢櫃,可以看出仿製者沒能正確塑造鎖合部位,問題出在把原件的殘缺部位加以模仿,甚至表面還施了彩釉,露出了仿品的馬腳。其實把錢櫃的鎖合部位與唐代帶鎖具的寶函比較可知,敦煌文書中記載的唐代柜子設有「象鼻、曲鉞」與實物相符,參考甘肅涇川縣大雲寺出土唐武則天延載元年(694年)舍利寶函上的鎖具結構,可知唐代錢櫃的鎖合也大致如此。唐代錢櫃的板面上還須安裝有掛鎖的環,與櫃蓋的固定裝置互為呼應。
甘肅涇川縣大雲寺出土唐武則天延載元年(694年)舍利寶函
比較上述幾種漢唐釉陶錢櫃,就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即錢櫃竟然在千年的演變中一直沿襲了四足卧櫃的造型。相信見過帶鐵葉和泡釘裝飾的舊式木櫃、木門扇的人很容易理解,漢唐釉陶錢櫃所模仿的應該就是同時期的木質錢櫃,上面的圓形堆塑、泡釘、鎖合裝置應該原為鐵、銅之類金屬加固件和鎖合件。古人將雕塑與釉彩裝飾相結合,在逼真模仿錢櫃實物的同時,把漢唐時期崇富的社會習俗與厚葬習俗都充分表現出來。
※意外?中國的元青花:為何收藏最多的卻是這家國外博物館?
※金絲鐵線——故宮博物院哥窯瓷器展(高清全集,難得一見)
TAG:聯拍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