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案頭沒一隻筆筒:怎體現有文化

案頭沒一隻筆筒:怎體現有文化


清康熙 青花釉里紅「聖主得賢臣頌」文筆筒




凡是心儀中國古代文化的人,意識里總希望自己的案頭能擺放一個筆筒。


 


古代文人書房中的傢具,尤其是明代文人書房中,傢具風格都是簡素的,基本上不雕花。簡素並不意味著簡單。越是簡素,越能體現高雅和有文化——全部體現在對於細節的推敲上。(來源於網路)


 



清康熙 灑藍地五彩人物紋筆筒 故宮館藏



筆筒應該是竹木材質在前,瓷製在後。明代筆筒竹木居多,入清以後,瓷筆筒風行,品種應有盡有,在康熙一朝達到高峰。之後的雍正、乾隆時期,筆筒風格變幻萬千,常有美輪美奐之作。



清中期 羅聘款仿倪雲林畫意紫檀筆筒 




就材質而言,紫檀或者黃花梨的木質筆筒,受眾最多,市場上也最容易拍出天價。比如,這隻筆筒——



取紫檀為材,整挖而成,直筒式。其造型簡潔沉穩,本身紋理和色澤更顯得此器素雅大方。外壁通體以陰刻技法刻怪石枯木遠山圖,平刀為主,刀工老道雄勁,以刀代筆,通過入刀深淺、輕重以及角度變化,表現出水墨畫中用筆的輕重疾徐和用墨的濃淡乾濕,形簡意足。






清乾隆 「惲冰」款紫檀歲寒三友題詩六角筆筒 






此筆筒紫檀所制,直筒,六角形,侈口圈足,底部六頂角設六矮足。每邊有一浮雕開光,分別陰刻梅、竹、松圖樣,取「歲寒三友」之意。圖與圖間穿插陰刻行書詩文:「老乾懸霜紫翠分,一山風雨半空聞,攜琴欲掃苔根石。」「雨後池塘竹色新,鉤簾翠霧濕衣巾,喜比他鄉見似人。」「映水一枝鬧,春後筆底來。高樓漫吹笛,終不點蒼苔。惲冰。」整器造型簡潔素雅,包漿醇厚,頗具文人意氣。




清晚期 子安款紫檀詩文筆筒 




此筆筒以紫檀整挖而成,直壁圓口,平口平底,下有圈足,通體光素無工,淺刻陰文行書詩文:「桐江春水綠如油,兩岸青山送客舟。明秀漸多奇險少,分明山色近杭州。蘭溪西下水縈迴,分付船窗面面開。緊記心頭須早起,明朝無數好山來。子安刊」且落有「士俊」「之印」兩方篆體小印。




整器雖以刀代替筆,猶能融會貫通,不囿於平鋪直敘文字,刻勒俊挺,以刀就筆,體勢靈動,婉轉自如,時浸秀潤之氣。整器包漿光潤,刀工利落,不失為一件清玩珍品。





清早期 紫檀詩筒 




此筆筒紋理美觀的紫檀製成,直身圓口,下承三小足。通體光素無工,以自然瑰麗紋理取勝,予人以簡約雅緻之感。整器造型雖小巧卻不失端莊規整之感,展現紫檀自身氣質之外,又不失書卷文氣,多年的把玩使得筆筒周身形成濃厚的包漿,歷史氣息濃郁,溫潤凝重,色澤深沉。




清早期 黃花梨葵口筆筒 




此筒以黃花梨木為材製成,作葵花形,外壁起花棱,平口,底部隨形起足。周身光素,有黃花梨特有的自然紋理,形象秀雅出塵。底部飾有陰刻曲線,從中心呈放射狀展開,蔓延到足身,如綻放之花朵。整器打磨光潤,顏色深沉,包漿自然,簡約雅緻,突出了木材紋理的自然美和書卷氣,顯示了文雅之氣。




黃花梨生長十分緩慢,雖經百年仍粗不盈握。黃花梨木製作筆筒要求甚高。直徑超過十五厘米的筆筒需要生長數百年的黃花梨樹木的芯材才能做成,此件工料俱佳,實屬罕見,十分珍貴。





清早期 黃花梨百寶嵌小筆筒 



清早期 黃花梨百寶嵌筆筒 




百寶嵌始於明,盛於清。是把寶石、珍珠、珊瑚、翡翠、瑪瑙、象牙、螺鈿等一些珍貴材料混合鑲嵌,利用其不同的色澤達到五彩繽紛的藝術效果。據張貸在其《夜航船?卷十二?寶玩》所云:螺鈿器皿。嵌鑲螺鈿梳匣、印箱,以周柱為上,花色嬌艷,與時花無異。其螺鈿杯箸等皿,無不巧妙。






清早期 黃花梨筆筒 




此件筆筒以黃花梨整挖製成,形器較大,平沿平底,厚壁。外壁以減地浮雕技法,仿自然形態雕琢出樹瘤形狀,癭結累累,配合其自然紋理,高低起伏,盤生區結,溝壑縱橫,疏密得當,頗具天然意趣。筆筒腹底挖臍,為防止天氣冷暖交替時筆筒開裂、變形而特製。其質堅實厚重,歷經歲月,包漿瑩潤。




此筆筒體形厚實,構思巧妙,置於几案,實用之餘,如同置老樹槎根於案頭,宛若將自然之韻融入書齋,有古樸清雅之韻,體現主人追求自然返璞的天成之境。





清 黃花梨嵌八寶花鳥筆筒



據《廣志繹》載:「如齋頭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為尚雕鏤亦皆商周秦漢之式,海內僻遠皆效尤之,此亦嘉、隆、萬三朝為盛。至於寸竹片石,摩弄成物,動輒千文百緡」。




明朝文人,尤其晚明時期,文人自製成癖,工匠窮極工巧,許多精美絕倫的筆筒,「幾成妖物」,令今人嘆為觀止。



清乾隆 竹黃花卉紋海棠形筆筒 




此筆筒竹胎貼黃,由四片竹片拼接而成,呈海棠式,口足相若,穩重厚實。口沿和底沿飾以一圈連續回紋,筒身開四開光,每個開光中飾以浮雕紋樣。四角沿邊框鏨纏枝牡丹紋樣,開光中心雕如意紋,圍繞如意紋飾四纏枝牡丹紋,形成菱形圖案,取「富貴如意」之意。整器借用海棠形的器形變化,方中見圓,圓中有方,於嫵媚中含端莊,含剛勁於婀娜,匠心獨具。




竹黃工藝是以大型的南竹為材料,將新鮮的竹黃片,經過水煮、晾乾、壓平等工序,然後貼到各種形狀的器物上。竹黃淺黃色,色澤光潤,類似象牙,又有「文竹」、「貼黃」、「翻黃」等稱。竹黃工藝始創於湖南邵陽地區,製成的器物有匣、盒、盤、文具等。器物表面呈鵝黃色,清淡幽雅,大多為光素,很少有紋飾。




清中期 王梅鄰竹雕山水人物詩文筆筒


竹刻是明清時期十分流行的藝術形式,尤以文房筆筒較為多見,趙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這樣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與書畫同,不過以刀代筆,以竹為紙耳。」




此件取細密段竹琢成,直壁圓筒,筒身修長,下承三矮足,造型簡潔。外壁通體雕飾深山訪客圖,畫面有山石、蒼松、樓閣、行者。一側樓閣被峭壁蒼松掩映,樓閣中似有一人正撫琴等待友人到訪。此樓閣雕工簡潔,與其周圍繁雜的松枝簡繁相襯,疏密有致。另一側層層松石下有一人正騎驢緩緩而行,身後一小童隨侍。筆筒背面留白處陰刻行書詩文款識「凍合千林都似玉,前村香逗一枝春?梅鄰」。


清早期 宗玉款竹雕訪友圖筆筒 




此筆筒取一段竹節挖制而成。直壁圓口,底內凹成圈足,足下銼三矮腳。外壁將深挖淺雕相結合,通體琢山林訪友圖一幅。一文士頭戴冠帽,身著寬袍,正騎馬款款而行。其身後一小童隨侍,一手持梅枝,一臂抱琴。不遠處怪石聳立,石後出一蒼松挺立,直出筒壁,又有枝丫斜下而出,呈合抱姿態。人物、岩石採用高浮雕技法,松針則為淺浮雕,衣紋、石痕又用陰線刻之。背面留白處陰刻款識:「特訪杳蒼信蹇行旾蒼中?宗玉」,字形周正。




整器做工精細,構圖和諧,層次繁富卻又分明,刻工圓滑老練。配木盒,盒蓋背面有行楷題款:「明顧珏雕竹寒行尋梅圖筆筒?澤君題籤」。此件筆筒為台灣收藏家張守積舊藏。







和今天我們偏愛實木傢具一樣,明清兩朝,古人也是以天然木製作的文玩,最為文人墨客喜好。




古人制器喜好「載道於器」,文人上書房案頭陳設器物,實用之外,更是精神化的象徵,是以澄懷觀道,以達悠遊隱逸自然。




超大號筆筒,由此誕生。




明 癭木大卷缸 




我們時常能看到,那種超大號實木筆筒,被置於書房,盛放畫卷,頗增自然古樸之意。




其實,它們有專業命名——卷缸。




卷缸是中國古代除了筆、墨、紙、硯以外另一重要的文房用具,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自明朝中晚期,經濟上的富庶繁榮,文人士大夫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洒脫閑適,身邊案頭之物成為文人精神的寄託。




文人的案頭開始設置卷缸,因其實用方便,很快就風靡天下。加之該時期天然木製作的文玩,為文人墨客喜好。


清 奇木根瘤卷缸

清乾隆 黃楊木香山九老圖大卷缸 





 


比起床櫃、桌椅、几案等傢具,一個小小的筆筒似乎很不起眼,但它也凝結著中國古代傢具所蘊含的全部哲學思想,包含著很多人文氣息,細節處甚至令人嘆為觀止。各朝文人積極投入創作,融入了無數文化精神與美學思想,體現了文人獨有的生活理念和情感追求,使其更具文化魅力和價值,成為文房清供一枝秀,為後人賞玩珍藏。


(本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格物 的精彩文章:

茶境:中國窗戶
山水之樂,唯賞玩可得之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