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他,有雙這樣的手

他,有雙這樣的手

來源中國軍網

這是一雙有力的大手,掌心布滿老繭,粗壯的血管盤根錯節;這是一雙靈活的巧手,能為導彈加註「血液」,也能在晚會上表演舞蹈;這是一雙勤勞的能手,繪就的圖冊是新號手的「成才寶典」,親手幫帶的骨幹成為團隊棟樑。

——題記

「搞定!」經過一個中午連續奮戰,突發故障的轉注設備又歡快地轟鳴起來。皮膚黝黑、腦門錚亮的老兵從操縱室一躍而出,滿是油污的雙手十分顯眼。

這雙手的主人叫王言傳,火箭軍某團二級軍士長,一名在特種介質轉注戰線奮戰了24年的老兵。

精準指揮

(一)

王言傳手勁大,是全團戰友都公認的。

一次團里舉行軍體運動會,年過不惑之年的王言傳一馬當先走上器械場,從單杠一練習到五練習,一整套動作行雲流水,讓官兵直呼過癮。

還有一次團隊組織實裝操作訓練考核,一名操作號手憋紅了臉都沒能打開高壓進氣閥,彙報閥門發生故障,擔任考官的王言傳上前輕輕一擰,閥門隨即開啟。

王言傳的手指骨骼特別粗壯、關節突出,身性豪爽的他偏偏喜歡和戰友們握手,迎新兵、送老兵都要和大家握一握。久而久之,戰友們看到王班長伸出那雙大手,都情不自禁地將自己的手往身後藏。

力氣大,既有先天因素,更與常年堅持不懈的訓練密不可分。跑五公里對軍人來說是家常便飯,但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在烈日下訓練絕對是另一種「酸爽」,很多年輕官兵最發憷的就是這個科目。王言傳卻樂此不疲,每次訓練都是第一個到場,全副武裝跑到最後。

奔赴戰位

不僅自己堅持,他還要求班組所有同志都要不打折扣的落實體能訓練。一次全副武裝五公里越野,上等兵陳向陽偷偷將濾毒罐濾芯取出,讓呼吸更加順暢,結果一不小心被王班長發現。

「平時訓練偷工減料,執行任務就會力不從心。」王言傳堅持讓小陳按標準補訓,並在班務會上給大家講起自己的親身經歷。

那一年,該團奉命執行多個批次特種介質轉注任務,轉注數量相當於平常數年工作量之和,作為重要操作號手兼技術把關,王言傳自然不能缺席。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出發,從庫房中提取特種介質,再向另外一個陣地轉注。一天下來,防護服里都能倒出好幾斤汗水出來。到了任務後期,很多人都十分疲倦、提不起精神。但常年堅持鍛煉的王言傳還是像「打了雞血一樣」,粗壯的大手抱起數十公斤重的管路對中連接分毫不差,扭動管路閥門虎虎生風。

「所以說,身體好才是干好轉注專業的基礎。」王言傳語重心長地告誡戰友們。

特種介質脾性爆裂、沸點低、有強烈的腐蝕性,操作訓練必須戴著防護手套,由於常年泡在汗水中,王言傳的雙手經常被汗水浸泡得發白腫脹。而一次特種介質中毒的經歷更是讓他印象深刻。

上個世紀末,團隊剛剛組建就奉命執行一次重要的轉注任務,由於裝備性能不穩定,在轉注時突發泄漏,特種介質從管路中噴射而出,現場很快被滾滾濃煙掩蓋。危急時刻,王言傳一個箭步衝上去,關閉壓力泵、堵上堵蓋。

由於皮膚沾染了大量有毒物資,王言傳全身發癢,手上長滿了紅色的小疙瘩,越撓越癢、越抓越多,經過很長時間治療才痊癒,至今他的手上還保留著淡淡的疤痕。

靠著這雙有力的大手,王言傳先後執行數十次實彈發射和特種介質轉注任務,排除各類故障特情百餘起,是團隊的「定海神針」,官兵親切地稱他為「王總」。

(二)

烈日當空,大地被烤的直冒熱氣。正在吃飯的王言傳大手一頓,突然冒出一句「我再去研究一下」,便起身直奔裝備場。

轉注連長劉航會心一笑,「『王總』準是找到故障所在了,我們也去看看。」說完,便召集幾個骨幹一路追了過去。

前不久,團里接到即將執行實彈發射轉注任務的通知,雖說這對大家來說是駕輕就熟,但作為技術把關,王言傳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接到任務後,他和連隊骨幹對任務裝備進行深度維護保養。「如果對裝備性能掌握不細,就無法保證特種介質的正常輸送,影響發射進程。」對於少數同志的僥倖心理,王言傳總是不厭其煩一遍遍地講。

精心維護武器裝備

在進行一台泵車的維護保養時,故障還是出現了。幾名骨幹研究了很長時間也沒找到原因,最後把王言傳請了過來。由於這類故障出現幾率很低,王言傳一時也沒想明白。

剛打完飯,沒吃上兩口,王言傳腦海里突然閃過一絲火花。他乾脆放下碗筷,來到裝備場對照電路圖一遍一遍調試,靈巧的雙手在圖紙和裝備上來回滑動,逐個點位查、逐個按鈕看,終於定位出具體故障位置。幾天後,上級進行裝備檢驗,所有裝備一次性通過驗收考核。

精確對接

入伍以來,靠著這股較真勁頭,王言傳從一名只有初中學歷的「門外漢」,成長為精通轉注行業14個子專業的「問不倒」,在該團第一個通過專業技術四級考核,入選基地專業技術尖子人才庫。

「看王言傳進行操作,就是一種享受。」該團團長王志彬如是評價。

此言不虛。

轉注一車特種介質,雖然只有10多個操作動作,但每個動作都要求特別精細精準,協調配合分秒不差。左手均勻地加油門,右手緩慢打開節流閥,同時關注管路出口壓力、進口壓力,泵的轉速、瞬時流量等多個參數。同時操作關注多個閥門、儀錶,王言傳就像彈鋼琴一樣,十分得心應手,甚至通過發動機工作聲音就能精確判斷出離心泵的轉速。

除了是團隊轉注專業大拿,心靈手巧的王言傳還是一位裝備技術革新能手。

特種介質具有較強毒性,直接排放會污染土地、水源,處理轉注過程中的殘液,需要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一直是個讓團隊頭疼的問題。

王言傳下決心解決這個問題。經過認真分析計算,反覆試驗修改,他採取對槽車排渣管接頭進行改裝,將螺紋接頭改裝成快速接頭的方式,實現對灌底殘留液體的再回收再利用。僅此一項改進就將殘夜處理量減少90%,一次任務能節約處理費用30餘萬元。

入伍24年,圍繞特種介質轉注氣路、液路、電路設備中存在的問題,王言傳大膽創新,先後有在取樣閥和罐體之間設計加裝手動截止閥,防止裝備檢修過程中空氣對罐體污染;增加特種介質取樣部位提高取樣精確度等6項科研革新成果,節省了操作時間、提高了操作安全性、節約了經費,取得良好的實戰化訓練質量效益。

(三)

「氣動球閥的工作原理就是這樣的。」專業學習室里,王言傳正在給新定崗的專業號手講授專業原理,兩隻手、一支筆、一塊黑板檫就是他的全部道具。

筆代表軸承、黑板檫表示滑塊、左手代表缸套、右手代表傳動件,通過雙手不斷變化,機械動力怎麼傳、滑塊怎麼動、閥門怎樣開……一個複雜的工作原理在王言傳的一筆一划間變得十分通俗易懂。

王班長上課特別喜歡掰手指頭,一點、二點、三點,清晰明了。他的雙手一會是一段管路、一會是一個閥門,複雜抽象的工作原理、平常難以見到的結構部件,經過他一比劃,大家很快就能明白。「王班長一開講,課堂總是爆滿。」徒弟蔣斌說。

曬榮譽

3次榮立個人三等功,5次獲評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在王言傳的抽屜里,整齊地擺放著一大摞榮譽獎章。但最讓他感到自豪榮譽還是連續7年獲評團幫帶育才先進個人。

四級軍士長許成園就是王言傳眾多徒弟中突出的一個。

剛入伍時,只有初中學歷的許成園對各種專業知識看不懂、也不感興趣,每天這裡轉轉、那裡逛逛,最大的愛好就是玩撲克。

轉變源自一個偶然的機會。一次專業課,許成園注意到掛在黑板上的圖紙右上角赫然印著王言傳的名字。一張泵車電路圖包含近千個電子元器件、數百條線路,比一個中等城市的交通圖還要複雜。「這些都是班長畫的?」許成園不敢相信。

王言傳告訴小許,自己也是初中畢業,剛開始學專業、畫圖紙的時候,連電腦都不怎麼會用,整整花了1個多月的時間才將全專業10多張挂圖繪製完畢。「專業才是我們的看家本領,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學好。」王言傳語重心長地告誡自己的徒弟。

此後,許成園像變了個人一樣,天天埋在專業書堆了,跟著師傅學原理、練操作、排故障,短短几年時間成長為泵車操作骨幹,還在一次實彈發射任務中因表現出色,榮立個人三等功。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盤點近年來王言傳培養幫帶成果,該團政委姜翠正如數家珍:累計培養幫帶上百名徒弟,結成20多對幫帶對子,徒弟中有的走上營連主官、科股負責人崗位,有的成長為轉注專業的中堅骨幹,先後有10多人次立功受獎,5人考上軍校。

幫帶培養技術骨幹

「徒弟的進步就是我的進步!」王言傳時刻提醒自己,每次轉注,他都站在最危險的位置,為徒弟們檢查把關、提醒注意事項。一次轉注過程中,操作號手鄒旋在操作泵車時發現工作壓力不夠,泵灌不起來,王言傳一邊指導他操作處置,一邊告訴他要深入研究裝備原理、轉化運用,讓第一次擔任一崗操作的鄒旋受益匪淺。

近幾年,閑不住的王言傳又結合曆年來執行大項任務的經驗,琢磨編寫出裝備故障庫、特情處置庫、事故案例庫等多本學習資料,成為官兵進一步深化專業理論學習的「寶典」。

號手就位

精準測量

嚴格技術把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第二站:走進火箭軍「東風第一旅」
起步就上「快車道」,開訓就訓「高險難」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