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是這樣學習書法的

我是這樣學習書法的

有句古話叫「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是告訴我們學習要跟從這一方面最厲害的人,模仿他們。

甫學書法,我便執著於這句話,從歐顏柳趙四大家中選定了歐陽詢,並從《九成宮醴泉銘》開始臨習。一段時間就慢慢發現,先不談肖其神韻,連最基本的形似都做不到,沒有明白之師指導,悶頭亂撞很難學到他險俊奇絕的筆法。比如:

後來有幸得識田蘊章、田英章二位先生,外界言談此處罔論,兩人對我的書法學習之影響與指正卻有莫大之功。田蘊章先生的《每日一題每日一字》,洋洋365集,道盡書道精華,令我受益匪淺;田英章先生的筆法教習更是為我打開了書道門廳。一次小小的肯定,堅定了我學習書法的信念,並從此抱定了鐵硯磨穿、寒氈坐透之心。

歸根結底,取法乎上還是很正確的,但是要取正確的法。二田的歐楷造詣在國內應算是數一數二,由他們入門,當省卻很多閑雜功夫。進而,由田歸歐,苦臨《九成宮》,讀帖、臨貼,從而達到形似、神似。我便是這般轉換的,雖不敢言頗有成就,但至少學習起來日漸得心應手。

現在回想起來,四年寒暑,始終初心不改。莫名的,對書法有著與生俱來的喜愛,也像以往書香門第的孩子一樣,把它當成一門功課,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讀帖和臨帖,並且樂在其中。

初學時候臨單字,一個字上百遍臨下來,不斷的改進,最後能在其中發現幾個酷似碑帖的字,便足夠我欣喜若狂了。

田蘊章先生講過他在南開大學執教時候的一個小故事,是說他給學生布置作業,一個「之」字讓學生寫成百上千遍,有學生說抱怨都寫吐了。然而,回頭去看,確有進步,且能觸類旁通,於此類筆畫的字都把握精準。

可見,一句話說得很是在理:書法學習,最大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豈不聞書聖右軍先生臨池學書,頻洗筆硯,池水竟為之黝黑。我是堅信這句話的,並終身奉行之。

端正了態度,接下來就是方法了。人不是生而知之者,但要學會學習。就像我學歐楷,由田入歐,進而苦臨《九成宮》,由單字到通篇,由《九成宮》到《皇甫誕碑》、《化度寺碑》,我自己也不曉得臨了多久,有時候實在枯燥了就找出《懷仁集聖教序》的帖子臨上幾天放鬆一下,但還是專攻歐楷,力求先精一而後博他。

一件事情,如果真的是喜歡,毫無其他功利心在內,你就一定能夠堅持下來。

正如歐陽修《試筆·學書工拙》里就這樣寫道:「每書字,嘗自嫌其不佳,而見者或稱其可取。嘗有初不自喜,隔數日視之,頗若有可愛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較其工拙,而區區於此,遂成一役之勞,豈非人心蔽於好勝邪!」

他還說:「蘇子美嘗言:明窗淨几,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然能得此樂者甚稀,其不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體不工,不能到古人佳處,若以為樂,則自是有餘。」

自學書始,便將歐陽公這段話引為知己之言,但我比歐陽公倔強一點,期待能夠「到古人佳處「。當然,我學書並不為能夠被人尊稱一聲大書法家,所求不過是見我書者,皆言一句:「字體美觀漂亮,是下了苦功夫的。」

說到這想到啟功先生的一件逸事:啟功先生大約在十七八歲的時候,他一個表舅讓他給畫一副畫,並說要把它裱好掛在屋中,這讓啟功先生頗為自豪,但表舅臨了囑咐道:「你光畫就行了,不要題款,請老師題。」這話背後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表舅看中了啟功先生的畫,但嫌其字不好。

這件事也堅定了啟功先生立志成為大書法家的信念,但觀其一生,樸實無華,勤勤懇懇,並未為了「書法家」這個頭銜而絞盡腦汁,鑽營取巧。他是真的喜歡書法,他畢生追求的是能夠「到古人佳處並創新之「。

觀看了許多啟功先生的影像資料,深深敬仰其為人,佩服其書道精神,願終身私淑之,亦求像先生一樣:「到古人佳處並創新之「。

因為喜愛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從此寒暑相伴,深以此中其樂趣窮。也願同道中人能夠筆耕不輟,共游書道無邊樂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忽一日 的精彩文章:

百無一用的才不是書生呢

TAG:玩忽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