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官員讚揚了李白一句,被李白記了一輩子,50歲時還拿出來炫耀

一個官員讚揚了李白一句,被李白記了一輩子,50歲時還拿出來炫耀

文|李思達

後輩學子將自己得意的詩文獻給官場前輩長者,期待他們看中自己的佳作代為宣稱揚名,這種被稱為「干謁」的行為,在唐代乃是一種公眾認可的做法。因此,李白從不曾諱言,他20歲入成都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投刺拜謁被貶到四川的益州刺史蘇頲,以自己詩文干謁。多年之後天寶十二年(753),李白在給安州刺史裴寬寫的《上安州裴長史書》中,還將其作為值得驕傲之事,主動並且詳細地講述了此事,甚至就連細節是他主動去路上迎接蘇頲投刺,然後獻上他《明堂賦》《大獵賦》和其他一些的辭賦詩歌,獲得蘇頲當面讚揚的情景一一和盤托出。

一個官員讚揚了李白一句,被李白記了一輩子,50歲時還拿出來炫耀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現代,林凡,工筆國畫

據李白回憶,當時蘇頲見了他的文章習作之後,公開對自己的同事誇獎李白:「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這段誇獎不難理解,很明白地說李白假以時日能與司馬相如比肩。話中唯一生僻之處是「專車之骨」,這是在用《史記》中孔子告訴吳侯上古禹殺防風氏的典故,以此誇獎李白見聞廣博。顯然,這段誇獎不是虛譽,蘇頲對李白必然有所表示,不然李白也不會把此話記了一輩子,甚至50多歲時還會寫出來炫耀。據楊慎的《北夢瑣言》記載,蘇頲不是口頭說說,已經進入了實操階段,草擬了一份《薦西蜀人才疏》,在其中大力褒獎趙蕤、李白師徒,稱「趙蕤術數,李白文章」。

但從後來史實來看,這個推薦信並沒有發出去,最終整個事情莫名其妙就不了了之。眼見大有成功的希望,但最終結局卻是讓這個熱血青年吃了啞巴虧,從此再無下文。看來,即便是詩仙李白,剛從山中出來踏入社會之始,也避免不了被人涮的下場啊!

一個官員讚揚了李白一句,被李白記了一輩子,50歲時還拿出來炫耀

四川青城山天師洞。

為什麼明明看上去一帆風順的李白乾謁會失敗?這恐怕還是李白自己的問題。很可能是他在山中獨自讀書,對官場人情世故知悉甚少,不知不覺得罪人有關。其實,他這次出山,不僅去干謁了蘇頲,同時也走了另外一位當地長官渝州刺史李邕的門路,大概是因為李邕對他有點冷淡,結果心高氣傲的李白狂士之風發作,寫了一首《上李邕》作為回答: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桓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一派狂傲之情躍然紙上,幾乎就是在直接面斥李邕有眼無珠。固然,這種傲骨是李白的優點之一,而且他也有這個天賦,可以藐視任何其他文人。但問題是,這個李邕不僅是當地直屬長官,還在武周和中宗朝歷任左拾遺、殿中侍御史這種清望官,並且是著名古文注釋家李善之子,地位、名望、家風樣樣具足。和這種大人物比起來,此時的李白真就是不知道從哪座大山裡鑽出來的愣頭青。可他居然真敢就這樣硬懟了上去,就算蘇頲看得上他的才華,在讀過這首《上李邕》之後,恐怕也只能苦笑著把推薦信悄悄撕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早期戰列艦的通信:配有專門「信差」,滿世界找收信人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