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大德為什麼要留下「舍利」
文史
03-09
「舍利」有「遺骨」之意。通常指佛陀之遺骨,而稱佛骨、佛舍利,後來亦指高僧死後焚燒所遺之骨頭。這些骨頭有時呈珠狀寶石樣,且五顏六色。據說,只有佛或得道的高僧大德圓寂火化後才能出現這種結晶體。
呈珠寶樣的舍利,顏色通常有三種:白色的是骨舍利;黑色的是發舍利;赤色的是肉舍利。只有佛舍利有五色。當然這種區分也只是理論上的,得道高僧、大德的舍利子顏色也有五色紅、綠、黃、黑、白,乃至多色的。從種類上,有全身舍利(全部遺骨收入一處)和碎身舍利(遺骨分置多處者);有生身舍利(佛的遺骨)和法身舍利(佛留下來的教法、戒律,借「舍利」比喻其堅實不壞)。
那「舍利」是怎麼來的呢?是一個人通過戒、定、慧的修行,加上臨走時自己的大願力得來的。這修行自然可以理解,那什麼是大願力呢?就是圓寂前高僧想留下舍利來令信徒供奉。這並不是說發大願力的這些高僧大多貪戀身後名,而是在他們看來,這樣的舍利供奉有利於人們發善心。因為你天天誠信供奉一個東西,能不心生警惕慈悲、向善之心嗎?所以,留下這些舍利的人是不願就這樣撇下眾生獨自成佛的,也是大慈大悲的。這有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意思。
此外,我們經常聽到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中的「舍利子」也可簡稱為「舍利」,但這並非什麼遺骨的意思,而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稱。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