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小編帶您一探閩浙邊界的「廟裡乾坤」

來,小編帶您一探閩浙邊界的「廟裡乾坤」

廟邊村是疊石鄉下轄的人口不足千人的小行政村,西部與浙江泰順縣雅陽接壤。村部所在地為古林自然村,隔美麗的會甲溪大峽谷與疊石鄉駐地疊石村相望,千年的閩越古道綴連兩省。車到古林村口,下車就能看到有幾株參天大樹映入眼帘,古樹包圍中一座水泥橋上幾個朱紅大字——「古林風景橋」,再走一小段路,來到「洋中」(山區對平地稱呼),可見遠近散落分布兩片古厝群落,這就是廟邊董氏古厝。古民居邊上不遠有一黃色外觀的寺院建築十分扎眼,她就是古林寺。對外人而言,廟邊更為人所熟知的就是這古林寺。

古林風景橋

廟邊董厝大門

千年古寺的禪機

古寺大門飛檐翹角,飾以灰塑盤龍,顯得端莊氣派。《福鼎宗教志》載:古林寺始建於公元1200年。但數次查找信史,目前僅有清乾隆27(1762)年的《福寧府志》載:「古林寺,在十八都」這寥寥數字。當地民間也說古林寺始建於南宋,福鼎多數同期寺院在福建現存最早的地方志《三山志》中均有輯入,可古林寺,愣是在此書中毫無蹤跡。難道是傳聞有誤?

懷著這樣的疑慮,筆者近年來數次尋訪這個近千年的古寺,終有所獲。現存禪寺大雄寶殿上有一匾額載明:

古林禪寺,南宋紹熙,大檀越張千二公始建並舍施良田,以安寺僧,佛前供奉香燈……

原來如此。《三山志》成書於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故又叫淳熙三山志。古林寺匾額上的「紹熙」,是南宋光宗趙惇的唯一一個年號,1190年至1194年,共計用了4年半。歷史就這麼擦肩而過了,廟邊古林寺在《三山志》成書後建成,她沒被輯入《三山志》,但幸運的是在其他民間譜牒中存留下了記載!

古林村口的大楓樹

大檀越張千二,泰邑龜岩(今泰順縣三魁)人,據泰順地方志《分疆錄》記載,張氏是唐宋時期外來遷徙到泰順的十八大姓氏之一。近年來聲名鵲起的泰順百家宴,正是源於三魁鎮張宅村。張家譜牒記載張氏先祖在唐末因避戰亂遷入泰順,先祖在世時樂善好施,在福建、江浙一帶捐建多處寺院,廟邊歷史上屬閩浙古道必經之地,與泰順三魁相距不遠的古林寺顯然是當年張氏的布施結果。

初雪過後的會甲溪古道

在進一步與寺僧的交流中得知,古林寺歷時近千年,歷史上曾幾經毀建,現存建築應是民國或近代的,這不能不說是個憾事。但他們認為還有實物佐證,隨後帶我看了古寺保存的,改擴建的過程中從原始地基挖掘出土的大量柱磉石,果然非普通寺院的東西,這些柱磉石一色青石打磨,一些柱礎磉石除體量較常見的為大外,還有拉邊並精雕有圖案和紋飾。再聯繫當地村幹部多年前和我聊起的因寺院敗落而倒塌于山門前的一座精美寺屬古石塔被盜事件,不能不信古林寺除建寺歷史悠久,當年還應當是閩浙間聞名的大寺。相較正式的「寺廟有別」之說,在當年屬相對偏僻且對外交流相對滯後的廟邊民眾眼裡,寺廟應無大區分,故而乃至於廟邊村定名是否來源於古林寺也是很值得探討。但事實究竟如何,留待更專業的人士考究吧。

古林寺的柱磉石

外來戶董姓與古林

《福建董氏志》第二節分布記載:「浙江泰順縣坪溪一世祖董世昌,傳至第15世董嚴孚移居雅陽埠下,第19世董廷採於光緒乙酉年(1885年)在古林村架屋安居,董廷採為古林始祖。至今130年,人口分布於閩鼎、浙泰、台灣、美國,已傳6世,居村人口約200人。 」

築於塊石壘就台基上的廟邊董厝

董姓大厝群落中坐西北向東南一幢相對體量較大,佔地面積近兩千平方米。為合院式磚木結構。中軸建築由大門、天井、正廳組成。正廳面闊九間十一柱,進深三間,穿斗式重檐懸山頂。房屋整體木構築於塊石壘就的方形台基上方,樑柱十分簡潔,基本不施雕刻。木構建築在山區最怕潮朽,廟邊董氏先人想到了讓古建百年屹立、不朽不倒的妙招:除將木質柱礎墊以青石柱磉之上,房間木構地板也弄成前有隔柵的懸空形式,利用板下抬高的空間,夜間圈養雞鴨。這樣的地板結構,下部中空,通風透氣性極好的同時還能防止野外小型動物侵入。另一片古厝想必是歷經劫難更多,已殘破不堪,很難窺見往昔風貌,殘垣斷壁間,留給人無限的遐思。

董氏古厝中的長凳

董氏古厝遺留下的練武石

董氏古厝的懸空地板及雞鴨出入口

董姓一族如今成了古林旺姓,但與古林寺相較,絕對屬於外來戶。民國八年,古林寺住持僧融亮與當地董姓外來戶因山林與地界糾紛打起官司,當時福鼎知縣鄺兆雲一紙判詞,對董從龍等人覬覦寺產的企圖予以判罰,官司勝訴後,古林寺將此事勒石記載,就是如今的「奉憲示禁」碑,碑中強調了寺產的四至和山林的所有權。如今「奉憲示禁」碑被嵌入寺院牆體,怕是後來看到這則故事的董姓族人會倍覺恥辱,但好在碑文所在牆體並不顯眼。時間似乎也總能消弭一切,往事如煙,經年過後,如今再有董姓參訪者看到此碑,應該他們也會對往昔自己先輩輕率挑戰古林寺,而相視赧然一笑的。

奉憲示禁碑

古林董氏,出過錙銖必較的平庸之輩,也出過為挽救國家民族危亡挺身而出的愛國人士。董德明,字光宇,國共合作抗日戰爭時期曾任職第九戰區抗日戰地文化服務處南昌總處。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受到當時主持抗日宣傳的軍委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的賞識,以至為其親筆題聯:「有容德道大,無垢明之源」並贈一首律詩。而與其共事的姪子董建成當年還因工作過於勞累,沾染時疫而搶救無效,最終病故了。

郭沫若為董德明題詞

董德明在族譜中被記錄的事略

廟邊區位優勢獨特,與疊石鄉政府駐地相距較遠,車程都至少要一個小時,但她又與浙江省泰順縣雅中、埠下等地接壤,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以至於當地方言都帶有一股濃濃的泰順腔。

細雨綿綿春霧籠罩的時節,伴著映山紅,可來廟邊體晤春山真趣;酷暑難耐的夏季,迎面吹來徐徐山谷風,寥寥蟬聲中可來廟邊感受怡人的陰涼;楓葉飄紅的秋季,沿千年古道徒步遠足,可來廟邊感受鄉風野趣;遠山皚皚白雪覆蓋的冬季里來廟邊,邀上三五同好,再沽幾斤農家自釀紅酒,炒上當地特產的紅菇、兔肉、土雞、時蔬,就一口釅釅佳釀,可於百年古宅中一品壺中乾坤大,二較杯中日月長。

廟邊雪景

會甲溪秋色

廟邊石橋頭森林紅菇

「幸福福鼎」編輯部

文圖:蔡勇明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福福鼎 的精彩文章:

假如時間可以定格,我希望留在這裡

TAG:幸福福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