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變身「女神節」!這才是「婦女」二字被抵制的主因
一年一度的「婦女節」終於過去了,與此如影隨形已多年的大論戰也緊隨而至:「婦女節」變身「女神節」,究竟是在進步還是倒退?
一方講,堅決抵制「婦女」二字,誰跟我說「婦女節快樂」我跟誰急!
看這幾位明星大V們,慶祝的都是「女神節」:
另一方則講,「婦女」二字才是真正將女性放到了與男性同等的地位,相反,一味追求「年輕貌美性感」,才是站在男權視角對女性的「物化」與不尊重。
呼籲大家過真正的「婦女節」的一方認為,在抵制「婦女」二字的那些人心中,婦女似乎與年齡大、老氣、土氣、黃臉婆和市井大媽等划上了等號,殊不知,「婦女」乃官方對14歲以上女性的統稱。「婦女」本就是個單純的性別稱呼,沒有其他諸如年齡、是否已婚已育乃至是否處女等任何區分標準。
3月7日下午,中央電視台播音員海霞接受了記者採訪。當被問到對於網路上將「婦女節」稱做「女神節」的看法時,海霞說更喜歡「婦女節」,婦女節是奮鬥得到的,「女神」是別人賦予的。
海霞表示,感謝社會給予的支持,女性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實力爭取到社會的尊重和地位。
「現在有很多人把這個節叫做『女神節』,這個可以當做調侃,我還是更喜歡三八婦女節(的稱號),因為這是屬於所有女性的節日,而女神是別人附加給你的色彩,遠不如奮鬥得來的女性平等的地位讓我更自豪更自信。」海霞說。
然而,儘管每年都有那麼多的女權文章向大家科普「婦女節」的真正含義以及「婦女」二字的中性地位,儘管「抵制女神節」已成為某種程度上的正確思想,但每年的這個時節,從無利不起早的商家到樂在其中的廣大女性同胞,「婦女」二字還是被抵制的很徹底。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平心而論,我個人也不喜歡「婦女」這個稱呼。但我的不喜非關年齡,亦不在美醜,僅僅是從字面上感覺,「婦」之一字,已將獨立的女性個體變為了男人的附庸。
無論官方如何定義「婦女」的範疇,但「婦」乃中國漢字,讀音fù,意思是已婚的女子。在甲骨文中,左邊是「帚」,右邊是「女」,從女持古文形體帚,表示洒掃。而「婦女」後面的「女」遇到「婦」,完全被壓制。所以在好多人的直觀感覺當中,「婦女」二字基本等同「婦人」,而這種感覺是無法以官方意志為轉移的。任憑你怎麼解釋,都抵不住那最直觀的感覺。
更何況,在漢語中,「婦」字往往還出現於下列語境:如婦道人家、不守婦道等,處處透露著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歧視。
可以說,是「婦」之一字帶累了「婦女」這個詞,連帶著「婦女」也成了不討喜的辭彙,並非單純是女性對自身社會身份的不認同。小編覺得,這才是「婦女」二字被抵制的主因!
而另一個節日的誕生,也跟抵制「婦女」二字有關,那就是3月7日的「女生節」!
女生節在國內最早起源於山東大學,國內第一屆女生節於1986年3月7日在山東大學科學會堂舉行。此後各大媒體分別就"女生節"這一新生事物做了詳盡的跟蹤報道,女生節逐漸在象牙塔間蔓延。
每年的"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已經演變為"女神節" )高校女生不願稱自己為婦女,又不想放棄女性的節日特權,從此以後就有了女生節。大家都把3月7日,也就是3月8日的前一天稱為"女生節",因為3月7日和3月8日,就差一「日」!
小編認為,「女神節」比「婦女節」更受女性歡迎,還跟商家的宣傳有關。
3月8日這一天,各大商家開始變相宣傳,已經把三八婦女節變成了「女性消費日」!商家會儘可能地美化這個節日的寓意和名字,這樣才顯得更加時尚,比如叫「女人節」、「女神節」、「女王節」等等,吸引女性去消費。
「婦女節」就不時尚了嗎?由於「婦女」一詞經常被污名化,一說到婦女,總是和「農村婦女」、「中年婦女」、「家庭婦女」等詞聯繫到一起,暗示著女性地位低下、年齡大、農村化;而「三八」一詞更是走向了貶義的一面。
所以商家在這一天會將婦女節進行美化,完全埋沒了婦女節的意義。
「婦女節」和「女神節」,你更認同哪一個?歡迎交流你的觀點!
※香港菲律賓傭人的假日時光!選美是她們改變命運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場風月情事引發的「池魚之殃」?「嘻哈」「喊麥」變成難兄難弟
TAG:九頭鳥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