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影像征像之珍珠項鏈征
珍珠項鏈征又名珍珠項圈征。
影像表現
在CT或MRCP及T2WI上增厚的膽囊壁中多發、微小圓點狀的高信號囊腔,大小2~7mm,一般為4mm,形似珍珠項圈。
徵象解釋
膽囊肌層及上皮增生、肥大,黏膜外翻進入肌層形成羅-阿氏竇。因為羅-阿氏竇內充滿膽汁,在MRCP或T2WI增厚的膽囊壁內可呈顯著高信號點。
討論
膽囊腺肌瘤病是膽囊上皮及肌層增生,黏膜向增厚的肌層內突出或穿過肌層形成羅-阿氏竇,是膽囊的一種常見疾病。發病率為2.8%~5%或更高,常表現為膽囊壁的局限性或瀰漫性增厚,因此必須與膽囊癌鑒別。
膽囊腺肌瘤病有3種分型:瀰漫型、節段型、局限型。因為有這種形態變異,它可表現為瀰漫性膽囊壁增厚或局限性、局灶性損害,可能被誤以為膽囊癌。因此,膽囊腺肌瘤病與膽囊癌的影像學區別是非常重要的,病理學上,膽囊腺肌瘤病的特徵表現是增厚的膽囊肌層中看到羅-阿氏竇,羅-阿氏竇的發現是診斷膽囊腺肌瘤病的關鍵點。
在靜脈膽道造影中充滿造影劑的羅-阿氏竇被認為是膽囊腺肌瘤病的特異性病徵,也稱為珍珠項鏈征。然而,羅-阿氏竇的顯示率相對較低(大約5%),因為膽囊不可能一直充滿造影劑。雖然,靜脈膽道造影檢查前服脂肪餐可能改善羅-阿氏竇的顯示,但還是不夠;而且,靜脈膽道造影用的造影劑頻繁發生變態反應,有時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目前,對於膽囊疾病的非創性且方便的檢查方法首選US。雖然US對膽囊腺肌瘤病的診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因為它依賴操作者的經驗,所以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其觀察視野小、腸道氣體、肥胖及與結石共存使US在膽囊壁的評估仍有一定困難。因此,US在膽囊腺肌瘤病的診斷準確率只有60%。
CT及MRI可發現膽囊壁的局限性或瀰漫性增厚,以及病變處黏膜層的早期強化和漿膜層的延遲強化,但很難與膽囊炎和膽囊癌相鑒別。羅-阿氏竇內含膽汁,在T2WI上表現為膽囊壁腫塊內或增厚的膽囊壁內直徑為4~7mm的類圓形高信號灶;在動態增強掃描圖像上,表現為增強的腫塊內或增厚的膽囊壁內不強化的低或無信號灶。由於動脈期CT或MRI增強比較低的對比度與空間解析度,較多小的羅-阿氏竇無法顯示,動脈期CT或MRI能鑒別最小直徑5mm的羅-阿氏竇,而MRCP能鑒別的最小直徑是3mm,MRI重T2加權快速自旋迴波序列在膽囊腺肌瘤病中的診斷價值已經被研究,因為羅-阿氏竇充滿膽汁,在增厚的膽囊壁中可呈顯著高信號點。單次激發快速SE序列MRCP很少出現運動偽影和磁敏感性偽影,對於顯示羅-阿氏竇,單次激發快速自旋迴波序列MRI比動脈期CT或MRI增強掃描及重T2加權快速自旋迴波序列更可靠。
珍珠項鏈征在診斷膽囊腺肌瘤病方面特異性較高,達92%。因此,在診斷膽囊腺肌瘤病和鑒別膽囊腺肌瘤病與膽囊癌中是較為特異性的。MRCP對於顯示
轉自:華夏影像診斷中心
關注消化界,乾貨天天有!
※慢性淺表性胃炎到底要不要治療?對此我有不同看法!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併發症的防治
TAG:消化界 |